海洋生物技术是运用
海洋生物学与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海洋生物或生物代谢过程生产有用的生物制品或定向改良海洋生物遗传特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的基础是分子生物学。它给海洋生物学家提供了通过改变遗传分子,人工设计海洋生物性状提供了可能。
技术概述
海洋是地球上潜力最大的资源库,它不仅能提供人类需要的
优质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
生物活性物质,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食物、资源和环境三大难题的最佳出处。海洋生物技术通过遗传操作和克隆技术不仅可以为水产养殖创造和提供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而且还可以提供有机体用来生产天然产物或者用于生物修复改良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技术涉及到海洋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生殖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以及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学等知识和内容。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推动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前景。
海洋动植物养殖生物技术、海洋天然产物生物技术和海洋环境生物技术是当前海洋生物技术发展的3个主要方面。
研究现状
海洋动植物养殖生物技术
海洋动植物养殖是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发展和应用的主要领域,目标是应用生物技术手段提高生物的繁殖、发育、生长、健康和整体状况。优良品种选育、病害防治、种子保存、高效养殖技术是优先发展的领域。
采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培育海水养殖生物新品种。主要包括多倍体的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等技术。采用种间杂交生物学方法、温度休克和静水压物理学方法、
细胞松弛素B、秋水仙碱和
聚乙二醇处理的化学方法诱导培育多倍体。采用杂交、射线处理和药物处理诱导雌核发育成二倍体。已有十几种海产
无脊椎动物的三倍体诱导成功,其中三倍体牡蛎在美国已应用于大规模生产。三倍体
大西洋鲑、全雌牙鲆等海水鱼培育技术也已较为成熟,并已应用到生产中。
海洋动物的转基因一般采用
显微注射法、电穿孔法及精子载体法进行基因导入。导入的外源基因有:
生长激素(GH)和
抗冻蛋白(AFP)基因等,主要用于培育生长快的“超级鱼”;增强海产鱼、虾、贝的抗逆性;研究其基因表达调控等。已涉及的
转基因动物有:海胆、鱼类(鲑鱼)、贝类(扇贝、牡蛎、鲍鱼)和对虾等。加拿大学者将抗冻蛋白基因和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鲑鱼体内并获得整合表达,结果转基因鱼生长速度比对照组提高了4~6倍。
大型海藻的细胞和基因操作主要包括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
聚乙二醇或电融合等方法诱导
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杂种细胞并培育得到再生植株,已分别在紫菜属和江蓠属等同属异种间的细胞融合得到杂种细胞并再生成功。基因操作方面主要包括大型海藻质粒的发现和载体的开发、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的探索、基因转移系统的建立和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机制的研究等。其中耐盐基因和叶绿体基因是研究的热点。
弄清海洋生物
胚胎发育、变态、成熟及繁殖各个环节的生理过程及其分子调控机理,不仅对于阐明海洋生物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分子调控规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于应用生物技术手段,促进某种生物的生长发育及调控其生殖活动,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是近年来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主要包括:
生长激素、生长因子、甲状腺激素受体、促性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渗透压调节激素、生殖抑制因子、卵母细胞最后成熟诱导因子、性别决定因子和性别特异基因等激素和调节因子的基因鉴定、克隆及表达,以及鱼类
胚胎干细胞培养及定向分化等。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随着海洋环境逐渐恶化和海水养殖的规模化发展,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开展病原生物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及其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研制有效防治技术的基础;同时开展海水养殖生物分子免疫学和免疫遗传学的研究,弄清海水鱼、虾、贝类的免疫机制,对于培育抗病养殖品种、有效防治养殖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已成为当前海洋生物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重点是病原微生物致病相关基因、海洋生物抗病相关基因的筛选、克隆,
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系的建立、海洋生物免疫机制的探讨、DNA疫苗研制等。
海洋天然产物生物技术
海洋天然
生物活性物质是指海洋生物体内所含有的对生命现象具有影响的微量或少量物质,包括海洋药用物质、生物信息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和生物功能材料等海洋生物体内的天然产物。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是研究和开发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第一步。传统的筛选方法是利用实验动物或其组织器官对某种化合物或混合物进行逐一的试验,速度慢,效率低,费用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活性物质筛选逐步趋向系统化、规模化、规范化,特别是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活性物质的筛选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国际上发明了以分子水平的药物模型为基础的大规模筛选技术,即使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受体、酶、离子通道、核酸等生物分子作为大规模筛选中的作用靶点来进行活性物质的筛选,这些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命中率高、费用低等优点,有的还可以用机器人进行操作。国内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主要还是使用传统的方法。
在利用生物技术培养生源材料方面,国际上对生物技术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和开发中应用研究得最多的是基因工程,即通过分离、克隆活性物质的基因,转入高效、廉价表达系统进行生产,以获得大量高质量的产物[8]。在医药研究领域,基因工程在多肽和蛋白质、单克隆抗体及新型
诊断试剂上的研究和开发,是现代生物技术影响最大、效益最好、发展最快的领域。以美国为例,美国食品药品局(FDA)准上市的
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和注射用单克隆抗体已经达到39种,尚有10多种产品正待FDA批准,还有300多种生物制剂正在进行或完成临床试验。另有2000多种药品处于研制阶段,预计每年平均有5~8种产品投放市场。各类生物技术公司1000多家,形成规模生产的有20多家,基因工程药物销售额每年年增长20%以上。
研究表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初始来源,大部分甚至全部来自海洋微藻和微生物等低等海洋生物。利用
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开发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也是世界上的一个研究热点。从广义上讲,用敞开的水池培养微藻也是一种生物反应器技术,但其效率比较低。研究较多的是,利用封闭的
光生物反应器来培养微藻,但这项技术还未达到大规模实用化的阶段,有些海洋异养微藻可以通过发酵进行培养。美国公司利用发酵法培养异养微藻,生产EPA和DHA,已经达到工业化生产的阶段。国外从耐寒、耐高温、耐高压和耐高盐度的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出了一些特殊的酶类,如:对热稳定的DNA聚合酶、在组织培养中有分散细胞作用的胶原酶、能催化卤素进入代谢产物中的
卤素过氧化物酶等等。国内应用生物技术进行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开发,也做了不少工作。其中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海洋蛋白类药物起步较快,先后开展了海葵毒素、鲨鱼软骨蛋白、芋螺毒素、降钙素等药用基因克隆与表达的研究,已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从总体来看,还是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
海洋环境生物技术
近年来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近岸海水的污染日趋严重,养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爆发性病害频繁发生,给整个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养殖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海水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传统的机械清淤、化学降解、换水、大量使用抗生素等养殖环境净化方法,有净化不彻底、易产生二次污染、危害养殖功能、破坏生态平衡等缺点。因此,急需寻求一种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海水养殖环境修复方法与技术,来保持水产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利用生物技术保护海洋环境、治理污染,使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生产过程更加有效,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应用发展领域,因此,无论是从技术开发,还是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它都有巨大的潜力有待挖掘出来。已涉及到的研究主要包括生物修复(如生物降解和富集、固定有毒物质技术等)、防生物附着、生态毒理、环境适应和共生等。有关国家把“生物修复”作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物工程手段,美国和加拿大联合制定了海洋环境生物修复计划,进而推动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有益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也方兴未艾,国内外很多学者已成功地分离到可抑制病原菌、可促进养殖生物生长的菌株,有些已实现了商品化,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地的发达国家及印度尼西亚、泰国等的水产养殖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前景展望
海洋动植物养殖生物技术
病害是困扰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的最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病原的分子本质认识不足。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病原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阐明病害的发生机理提供了手段,从而为彻底防治病害开辟了新的途径。
基因组学与基因转移随着全球性基因组计划尤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各种生物的结构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成为
生命科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海洋生物的基因组研究,特别是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自然成为
海洋生物学工作者研究的新热点。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对有代表性的海洋生物(包括鱼、虾、贝及病原微生物和病毒)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定,同时进行特定功能基因,如药物基因、酶基因、激素多肽基因、抗病基因和耐盐基因等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在此基础上,基因转移作为海洋生物遗传改良、培育快速生长和抗逆优良品种的有效技术手段,已成为该领域应用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研究重点集中在目标基因筛选,如抗病基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及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等作为目标基因;大批量、高效转基因方法也是基因转移研究的重点方面,除传统的
显微注射法、基因枪法和精子携带法,已发展的
逆转录病毒介导法、电穿孔法、转座子介导法及胚胎细胞介导法以外,还需要研究更为先进、可靠的新技术和方法。
海洋天然产物生物技术
利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和生物技术手段,为药品、高分子材料、酶、疫苗和
诊断试剂等开发新一代化学品和工艺,是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天然产物开发、酶开发利用和脂肪酸生产是关注较多、发展较快的技术专题。寻找最现代的方法分离活性物质、测定分子组成和结构、生物合成方式和检测
生物活性是海洋天然产物开发的重要研究内容。海洋酶资源及其特征、酶分离的生物化学以及商业应用前景等都是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今后的研究重点包括抗肿瘤药物、工业酶及其它特殊用途酶类、极端微生物中特定功能基因的筛选、抗微生物活性物质、抗生殖药物、免疫增强物质、抗氧化剂及产业化生产等。
海洋环境生物技术
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是海洋生物修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生物修复技术是比生物降解含义更为广泛,又以生物降解为重点的海洋环境生物技术。其方法主要是利用有机体或其制作产品降解污染物,减少毒性或转化为无毒产品,富集和固定有毒物质(包括重金属等),大尺度的生物修复还包括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调控等。应用领域包括水产规模化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城市排污以及海洋其他废物(水)处理。微生物对环境反应的动力学机制、降解过程的生化机理、
生物传感器、
海洋微生物之间以及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和互利机制,抗附着物质的分离纯化等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讨论
海洋生物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科,将成为21世纪海洋研究开发的重要领域。促进海洋水产养殖业在优良品种培育、病害防治、规模化生产等方面研究水平快速发展,对于
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海洋生物技术探索开发海洋高附加值的新资源,促进海洋新药、高分子材料和功能特殊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产业化开发是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拓展和延伸。海洋环境生物技术是保证海洋环境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总之,海洋生物技术就是利用海洋环境特殊性和生物多样性特征,从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即从高技术水平上多层面地开发利用海洋生物个体资源、遗传资源和天然产物资源,那么与此相关的基础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发展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努力,作为
海洋高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主题,于1996年正式进入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1997年顺利通过了主题研究发展计划的可行性论证,并发布了1997~2000年项目申请指南。在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多方面支持和配合,既需要加强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也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强开放实验室、研究基地、生物多样性资源库、种子库、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这些措施对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