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
同济大学,其前身是1992年12月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成立的海洋地质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1999年9月更名为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1月获准立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12月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7人,包括:研究人员33名(其中:5名兼职管理人员、4名兼职技术人员)、技术人员3名、办公室人员1名。现有固定人员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员占70 %,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76 %。研究人员中教授22人,副教授8人,讲师3人。实验室拥有一些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学术带头人,如:汪品先院士、马在田院士。同时,还拥有海洋科学领域第一支国家级的创新研究群体,研究骨干大多具有博士学位和长期在国外留学、工作的经验,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人等。
目前实验室拥有五个研究方向:古海洋与古环境学、大陆边缘演化与
海洋沉积物、
海底资源、深海生物地球化学、海底过程与观测。
本实验室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海洋科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海洋科学)、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固体地球物理)和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海洋地质、固体地球物理、矿产普查与勘探、第四纪地质、构造地质学)。目前,在站博士后12名、在读博士生32名和硕士生51名。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作为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
基础研究和
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
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国务院部门(行业)或地方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是行政主管部门,实验室依托单位主要以
中科院各研究所、
部属高校、
重点大学为主体;另有建在企业(
中央企业为主体)的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