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号子(长海号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洋号子(长海号子),辽宁省长海县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长海县是我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长海号子是海岛居民在进行海上贸易和捕鱼等劳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劳动号子,主要流传于辽东半岛东侧的黄海北部海面上的长山列岛。长海号子源于东汉末年(220),直至清末民初(1911)才逐渐发展完善,到20世纪60年代处于鼎盛时期。
文化特征
长海号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调式各异,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船民号子,是运输船上的船民在劳动中呼喊的号子;另一类是渔民号子,主要是渔民打鱼时喊唱的号子。
长海号子曲调辽阔粗犷、高亢悠扬,多为四平腔、二六腔、流水腔、散腔、小滑腔、大滑腔及大甩腔。节奏生动、明快,多为4/4、2/4、1/4拍和散板,音节简短、词句通俗,多为三五个字。长海号子主要有:撑(读“掌”音)大篷号子(由“三起头”和“老号”组成)、拔锚号子、勒锚号子、摇橹号子、拉纤号子、出舱号子、推船号子、抽滩号子、拉网号子和拔鱼包号子等。
保护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长海县文化旅游体育事业服务中心。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3 23:52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文化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