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雄鹰》是由
朱秀海编剧,
刘家成导演,
朱亚文、
侯勇、
李幼斌、
杜淳领衔主演,
王珞丹特别出演,
赵达、
郭广平、
童蕾、
张瑶特邀主演的一部中国航母舰载机试飞员题材军旅剧。
剧情简介
讲述了随着中国第一艘航母平台开始出海试航,中国海军成立了首支舰载机试飞大队,以谢振宇、余涛为代表的顶尖青年飞行员,在海军功勋飞行员秦大地大队长的带领下,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时不我待的使命意识,攻克了舰载机着舰和起飞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航母终于成军,谢振宇和余涛传承了老一辈的“海空雄鹰精神”,率领中国舰载机机群在辽阔海空上展翅翱翔。
分集剧情
参考资料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参考资料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
播出信息
前期宣传
2022年12月1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2023年电视剧片单发布活动,《海天雄鹰》亮相“踔厉奋发·青春有为”片单合集、发布海报。
2023年12月15日,该剧首发预告并公布演员阵容。
2023年12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龙年大剧看总台”电视剧片单发布活动举行,《海天雄鹰》入选“立业安邦·精诚不渝”版块。
2024年1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一套2024年精品片单发布活动举行,《海天雄鹰》亮相“荟萃满屏精品”板块;6月11日,该剧播出。
后期宣传
2024年6月12日,该剧发布第一特辑;6月18日,该剧发布使命特辑;6月20日,该剧发布制作特辑;同日,该剧发布角色特辑衣正邦李幼斌篇;6月24日,该剧发布角色日志之夏初王珞丹篇;6月25日,该剧发布角色日志之康延成赵达篇;6月27日,该剧发布角色日志柳妮娜种丹妮篇上线;6月28日,该剧发布央视版预告。
2024年7月22日19:30起,该剧在浙江卫视中国蓝剧场播出;7月24日,该剧在北京召开研讨会。
剧集评价
《海天雄鹰》以真实事件为蓝本,首次在荧屏上揭秘被誉为“刀尖舞者”的航母舰载机试飞员的训练和生活日常,展示以谢振宇、秦大地、余涛为代表的顶尖飞行员从遴选到训练,再到着舰起飞的成长历程。在海军副司令员衣正邦的带领下,他们从零出发,突破层层技术壁垒,成功攻克舰载机着舰和起飞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
全剧开篇,简洁有力地叙述了几十年前,新中国尚无航空母舰这一国之重器时,强国杖持自己已拥有航空母舰,派遣战机侵入我边境上空,并与我飞行员对峙的事件。这种直面现实、揭示矛盾的现实主义镜头语言和影像风格,一下子把观众带入“国家安危、匹夫有责”的特定审美情景中,使作品产生了强大的艺术吸引力。接着,故事的主人公余兆年、秦大地、余涛、陶斯勇等相继登场,共同谱写了中国海军进入航母时代后,海天雄鹰壮志凌云、强军强国的动人篇章。
这部作品将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正如编剧朱秀海所说:“浪漫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并把现实融进浪漫的英雄主义故事中去。”这番创作感悟是对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创作方法的精准把握,也为我们理解电视剧《海天雄鹰》提供了一把钥匙。
该剧中的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它直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视国防建设,尤其是中国现代化海军建设进入航母时代后面临的巨大挑战,敢于揭示矛盾,从而使作品具有了现实主义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有没有自主自制的航空母舰,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该剧通过历史的回顾、现实的观照和环环相扣的故事讲述,把这种深刻抽象的国防意识艺术化、形象化地传达给观众。
其次,该剧的现实主义精神,还表现为它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自觉摒弃二元对立、非此即彼、不好就坏的单向创作思维,而代之以全面把握、兼容整合、是其所是、非其所非的辩证和谐的创作思维,使人物形象既真实立体、栩栩如生,又可信可亲、感人至深,为作品增加了现实温度。作品将秦大地在工作中的信念如磐、不辱使命展现得酣畅淋漓,同时也呈现了他作为爱妻子的丈夫、疼儿子的父亲、孝顺父亲的儿子等家庭形象。当妻子乌晓以照顾因遗传性基因缺陷而瘫痪的孩子为由,逼秦大地转业时,秦大地表现出愧疚、无奈心境下的执意坚守,使这个人物更加真实立体。
正是基于这些现实主义情节,该剧灌注于全剧的浪漫主义情怀才真真切切,更富有感染力。谢振宇一直怀揣着挑战秦大地,并取而代之成为新“海军空王”的信念。但当他在试飞训练的半决赛中败给秦大地、余涛,获得第三名后,竟打报告请辞,要离开试飞大队。最终,秦大地以质朴恳切的话语激励他,师父吴惊天以自己挑战秦大地五次失败仍不放弃的坚守气节感染他,使他领悟了“一心为国家利益,自知自胜才是英雄”的道理。谢振宇的精神成长,以“率领中国舰载机机群在辽阔海空上展翅翱翔”为目标,受试飞英雄们“海空雄鹰精神”的激励鼓舞。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充分印证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的创作具有强大生命力。
不仅是秦大地、谢振宇,该剧还对其他军人形象进行细腻刻画,体现他们在特殊时刻那种超出平凡人的刚毅果敢,以及日常生活中那种不畏艰难的执着坚守,让观众尤其是青年人被剑指深蓝的豪迈决心和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力量深深感动(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评)。
《海天雄鹰》为观众打开的这个海天世界,引观众瞩目于更远、更强的目标,大格局油然而生。该剧展现了“中国必须得赢”的军人使命。航母,曾经是中国人的梦想,因为航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是国防重器。因为没有航母,我们的近海安全总是受到威胁。你看,剧中美国航母进入了中国领海,舰长却说,“海洋和天空没有界碑,谁有力量到达,那里就是谁的。”列强将这个逻辑写在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你不想被欺负,就必须具有与之抗衡的力量。
该剧刻画的这一组军人形象,传达了国防现代化征程上中国军人的精神风貌。他们攻坚克难,一路走来,充分显示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作风就是一种气质和精神。作品是否优秀,就看能否贯注这样一种敢于竞胜的中国精神,形成中国气派。
该剧通过二十一世纪军人群像、军人作风,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正气和强大的艺术冲击力,是2024年电视剧的重要收获之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志在星辰大海,前面还有无数难关需要攻克,还会有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中国文艺,应当更多地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性实践,聚焦中国人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创作出更多增强中国人志气骨气的优秀作品,让海天雄鹰飞得更高更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评)。
《海天雄鹰》反映的航母舰载机题材是中国电视剧艺术很少涉及的领域。这部剧的创作问世,表明在尖端性国防题材的艺术表现上,取得新的拓展。
该剧反映的航母舰载机题材是我国电视剧艺术很少涉及的领域。这部剧的创作问世,表明在尖端性国防题材的艺术表现上,取得新的拓展。
在中国拥有首艘航母“辽宁舰”这一大国重器之后,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选拔、训练、成军,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该剧以航母舰载机试飞训练为题材,通过全景式视角、跌宕起伏的剧情设置、新颖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生动讲述人民海军在这一领域勇敢探索和艰难奋飞的壮阔历程。这部电视剧具有写实性、揭秘性、展示性的特征,扣人心弦、感人至深,富含启示力量。
该剧从早期的空战切入,在讲述飞行老英雄余兆年以劣势装备战胜强大对手之后,将叙事主线放在组建航母舰载机试飞大队,从海军和空军飞行员中选拔精锐力量调入大队的决策过程。该剧还细致表现了试飞大队从零起步,在适应和掌握航母舰载机飞行技能的训练上,进行对抗性、摸底性的飞行竞赛,强化争先创优的意识;开展陆地上的模拟着陆训练,在一次次艰难探索和刻苦试验中,克服重重困难练出过硬本领,为真正着舰做好扎实准备;面对各种复杂气象条件,在海上实现准确寻舰并在真实海况下完成航母上的成功着陆和起飞,直至最后加入航母序列,形成强大战斗力。
该剧以细腻的、令人信服的故事情节和镜头语汇,把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成长历程、心灵轨迹真实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进入试飞大队前,舰载机飞行员是本部队的飞行尖子,进入试飞大队后,诸如甲板挂索、撞上“视觉墙”、采取“隼式”还是“鹞式”姿态着陆等,数不清的难题接踵而来。试飞大队以无所畏惧的牺牲精神、敢打必胜的坚定意志、团结友爱的战斗友谊、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时不我待的使命意识,积极探索攻坚,寻找破解之法。在余兆年等前辈飞行员的鼓励启发下,在对外军飞行经验的借鉴中,舰载机陆地模拟、海上着舰与起飞的重重技术难关终于被突破,中国舰载机机群在辽阔的海天纵横驰骋、展翅翱翔。
该剧采取立体式叙事策略。秦大地、陶斯勇、余涛等试飞大队人物群像,是舰载机试飞的领跑者、探路者和中坚力量。对大队长秦大地与政委陶斯勇这两位主官之间的关系描写,是该剧的精彩之笔。两人既高度信任、充分理解,又开诚布公、赤诚相见,在合作共事中体现求真务实的精神。该剧还集中表现了地方技术研发单位为试飞大队提供的技术保障与强力支撑。舰载机研制总体单位总工程师梁华呕心沥血献身工作岗位,是令人感动的一笔。为飞行员提供心理支援的夏初、柳妮娜、刘敏洁等人物,为剧情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该剧对新时代强军事业进行了新的形象诠释和艺术表达,感染人、激励人(《人民日报》评)。
《海天雄鹰》从题材来看,带有揭秘性的叙说将关于航母特别是航母舰载机的方方面面,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犹如打开了一本航母舰载机的“百科全书”。这是全剧进行艺术创造的基础。普通观众对航母、航母舰载机有着强烈的好奇和宏大的想象,但对于具体情况却知之甚少。
《海天雄鹰》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舰载机部队的诞生为叙事线,围绕这条主线,将舰载机部队涉及的各个维度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特别是人(飞行员)、机(舰载机)、索(阻拦索,帮助舰载机在航母上停下来)、灯(光学助降系统,辅助飞行员准确找到航母落点)的每一个环节的表达,都一次次拉近了观众与航母和舰载机的距离。该剧以极具创造性的艺术手段,生动讲述了由来自空军、海军的王牌飞行员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载机试验试飞大队一次次充满极大风险甚至是生命危险的训练的故事。
该剧通过对秦大地、谢振宇、余涛等进行陆地机场上舰艏起飞、着舰、挂索、逃逸复飞等模拟训练,海上寻舰、着舰、挂索、逃逸复飞等实战训练,以及对“隼式飞行”“鹞式飞行”等飞行技术的生动展现,揭开了航母和舰载机的神秘面纱,让观众看个明白。另外,舰载机的攻关团队既有空军、海军力量,也有中航、中船的地方力量;既有王牌飞行员,也有专业的心理支援医生,特别是关于心理支援对处于高风险中的飞行员的重要作用的表现,出乎观众的意料。总之,看了该剧,航母和舰载机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它打开了国人参与中国航母叙事、舰载机叙事的通道(系《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