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科大学(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海医”,位于
海南省海口市,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教育部第一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院校、海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历史沿革
1947年,
林筱海先生创办私立海强高级医事技术学校。
1948年,以
宋子文先生为首任董事长的私立海南大学医学院创建。
1951年3月,私立海南大学医学院与私立海强高级医事技术学校合并成立海南医科专门学校。
1952年,改称海南医学专科学校。
1953年5月,海南医学专科学校中级部与海南人民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合并成立广东省第八卫生学校,同年11月改称广东省海口卫生学校,医专停办。
1958年9月,在海口卫生学校基础上复办海南医学专科学校,设医疗专业,学制三年。
1962年,海南医学专科学校暂停招收大专生,只招中专生。
1965年,恢复招收医疗专业大专学生。1966—1970年,文革时期,学校停止招生达6年之久。
1970年6月,改名为海南行政区卫生学校。
1972年10月,复办海南医学专科学校,设医疗专业,同时招中专检验班。
1973年,创建附属医院。
1977年—1979年,学校招收了三届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1980年,学校不再招收中专学生,暂停招本科生,只招专科学生。
1983年,学校恢复五年制本科招生。同年8月,海南医学专科学校并入海南大学,称海南大学医学部。
1989年1月,海南大学医学部从海南大学分出,成立海南医学院(筹),增设医学检验、口腔医学专业,学制三年。
1993年7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海南医学院。
1994年,学校获准授予学士学位。
1995年4月,中共海南医学院代表大会在学校召开,会上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及纪检会。
1996年,经海南省卫生厅批准,将
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设立为学校附属新华医院。同年11月,国家教委专家组通过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实地检查评价。同月,省卫生厅批准学校附属医院为“三甲”医院。
1997年1月,在学校附属医院诞生了海南省首例试管婴儿。同年5月,国家教委批准确认学校为本科教学工作合格院校。同年,增设护理学专业。同年,经海南省卫生厅批准,将
海南省人民医院设立为学校附属人民医院。
1999年5月,附属医院正式成为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
2000年7月,校本部顺利搬迁至城西新址。
2002年10月,卫生部批准附院为海南省内唯一获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附院成为全国首批8家获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单位之一。
200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联合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单位。
2004年,学校相继与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5年11月,教育部评估专家组来学校实地考察、评估。
2006年5月8日,教育部公布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结论为“良好”。同年12月,学校以优良成绩通过省教育厅高校“安全文明生态学校”评估组的考察评估。
2006年,开办留学生教育。
2010年1月,学校数字化多功能综合图书馆落成。
2012年11月,海南医学院入选教育部卫生部关于批准第一批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3年,学校获硕士学位授予权。6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院校项目。
2018年10月,学校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热带医学联盟并举办首届热带医学论坛,来自“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从事热带医学的高等院校、医疗、科研和公共卫生机构加入。同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成建制划归学校成为直属附属海南医院。
2019年1月,学校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承建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建设项目获国家卫健委评估验收。2019年10月,海南医学院承办海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分会暨首届南海中青年学者论坛。
2020年12月,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美国赛缪尔·魏克斯曼癌症研究基金会三方共同成立的非法人科研机构衰老与肿瘤国际研究中心,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海南省打造的“1+2+5”国家级科创平台。
2021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揭牌。11月,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急救与创伤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教育部检查验收。12月,学校成立了由15名中国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
2022年3月,省卫健委携医疗疾控单位与学校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医教研协同发展。6月,海南医学院儿科学院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正式揭牌成。12月,海南省中医院挂牌学校附属中医院并成立中医学临床学院。12月,学校桂林洋新校区开工奠基仪式在海口市江东新区举行。
2023年12月,学校获批设立“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4年5月3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关于同意海南医学院更名为海南医科大学的函》;6月17日,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中共海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海南医学院更名为海南医科大学的批复》,同意海南医学院更名为海南医科大学。同年6月,海南医科大学揭牌仪式在城西校区博学门举行。12月24日,海南医科大学桂林洋新校区(二期)开工仪式在桂林洋校区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10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和2个合作共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有20个教学机构,开办36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教职、医护员工11816人,专任教师1233人。其中校本部806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481人,教授166人,博士学位占比54.22%;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其他国家级人才21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学科建设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1个,临床医学进入ESI学科排名前5‰。
教学建设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和国家临床(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各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7门。
据2024年 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近五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
2022—2023学年,学校共立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7个(其中创新25个,创业2个创新项目),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2个(其中创新52个)。
合作交流
据2024年 学校官网数据,学校与美国
内布拉斯加大学、
瑞士巴塞尔大学、泰国玛西隆大学、
香港大学、上海交大医学院和
南京医科大学等中国国内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Samuel Waxman癌症研究基金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联合成立“衰老与肿瘤国际研究中心”,与英国
西英格兰大学共同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海南医科大学西英格兰学院;发起成立了由30个国家和地区的122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成的“一带一路”热带医学联盟,已举办6届国际热带医学高峰论坛。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海口市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医学临床研究中心2个,校级共享平台(科学实验中心)1个,衰老与肿瘤国际研究中心1个,海南医学院—香港大学联合热带传染病重点实验室1个,海南医学院全健康研究中心1个,海南省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1个,以及4个校级实验室;另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1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1个,省级医学临床研究中心立项建设5个,省级工程中心获批筹建5个,获批海南省院士工作站9个,院士创新中心8个。
科研成果
据2024年 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近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3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593篇,其中被SCI收录3011篇,在《
Cell》《
Nature》《
Science》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36项,其中海南省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6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9月,
海南医科大学图书馆占地面积约2.7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122万余册,数字资源量1458万余册(含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音视频资料),现报刊755种(期刊725种,报纸30种),中外文电子期刊45890种,中外文数字资源56种(中文数字资源24种,外文数字资源32种)。
截至2024年2月,学校主办6种学术期刊,分别为《亚太热带医药杂志:英文版》(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亚太热带生物医学杂志(英文版)》(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急性病杂志》(Journal of Acute Disease)、《亚太生殖杂志》(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Reproduction)、《全健康通报》(One Health Bulletin)、《海南医科大学学报(原
海南医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释义:
校徽由毛体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
蛇杖、书本状的海浪、椰树、地球经纬图以及建校年份等元素组合而成,采用圆形设计,简洁大气、饱满自然,将学校所处地域特征、行业特征和国际化特征融为一体,易于传播。
海浪、椰树以及地球经纬图,体现了学校地处南海明珠海南岛的地域优势,彰显了学校“南海、海南、热带、国际化”的办学特色;代表医学的蛇杖、形似书本翻开的海浪彰显了学校“自强不息、团结向上、奋发有为、追求卓越”的海医精神,体现了学校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精神和气概,也体现了全校师生和医护员工誓将学校全面建成热带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水平医科大学的信心和决心。
校徽主色调为“海医红”,代表积极向上的发展活力与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
学院校旗为长方形,中央印有学院徽志,下方为学校中英文校名。
精神文化
厚德、严谨、博学、和谐
校训释义:“厚德、严谨、博学、和谐”八字校训,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人文关怀、学校特点、时代脉搏。四词分别与做人、做事、治学、治校相联系,意谓做人厚德,做事严谨,治学博学,治校和谐。人们只有对一件事情有仁爱之心,对生命心存敬畏,才能由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并内化升华为一种崇高的志向,进而驱使其以严谨的态度做事,勤奋学习,博采众长,掌握真才实学,把做人、做事、做学问做至极致,力求完美, 通过自身的能力推动校园、社会和谐发展。
学校校歌为《医学宝鼎之歌》。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杰出校友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