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攻击
军事术语
海上攻击,海军战斗舰艇在海上主动对敌实施的进攻行动。按攻击兵力,分为单舰(艇)攻击、编队攻击和合同攻击;按使用武器,分为导弹攻击、鱼雷攻击、火炮攻击和深水炸弹攻击;按攻击目标,分为对水面舰艇攻击、对潜艇攻击和对岸上目标攻击等。通常包括接敌、展开、攻击和撤收4个阶段。
按兵力规模,分为单舰(艇、机)攻击、编队攻击、合同攻击;按攻击目标,分为对海上目标攻击、对陆上目标攻击、对空中目标攻击;按使用武器,分为导弹攻击、舰炮攻击、鱼雷攻击、电子攻击和多种武器攻击;按攻击方向,分为单方向攻击和多方向攻击等。目的是利用海上作战空间对敌实施打击,完成既定作战任务。海上攻击是随着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发展的。最早的海上攻击,采用接舷战战术和撞击战术,使用的武器是弓箭、长钩等冷兵器,攻击的方法是接弦搏杀或撞击敌舰弦将其毁伤。14世纪中叶,舰炮用于海上攻击,开始作为接舷战的一种辅助手段。17世纪中叶,随着舰炮武器装备的不断改进,舰炮攻击发展为海上攻击的主要手段。19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使水面舰艇的机动能力大大提高,海上攻击有了很大的发展。巨舰大炮攻击成为海上决战的主要手段。20世纪初,潜艇编入海军序列,海军由水面作战扩展到水下,攻击手段从单一的舰炮扩展为鱼雷攻击和深水炸弹攻击。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鱼雷攻击成为鱼雷艇、驱逐舰和潜艇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艇的主要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军航空兵实施鱼雷攻击和炸弹攻击成为对水面舰艇和潜艇攻击的主要手段。60年代后,导弹攻击逐步取代鱼雷攻击和舰炮攻击,成为海上攻击的主要手段。海上攻击的主要特点是进攻突然性大,攻防转换迅速,组织指挥复杂,电子对抗激烈,引导保障要求高。基本要求:①隐蔽突然,先敌攻击。严格保守行动秘密,切实隐蔽行动企图,加强侦察与反侦察,准确掌握敌舰船的行动规律,充分利用海区地理、气象水文条件,力求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先敌命中。②发扬火力,集中齐射。集中火力对敌实施攻击,并保持足够的火力密度,确保攻击的有效性。③充分准备,快速反应。从最困难的情况着想,预先制定各种情况下的攻击方案,战斗中,做到定下决心快、下达命令快、兵力行动快。④加强引导,全面保障。组织可靠的侦察引导,保证武器在最大有效射程上先敌攻击,并组织全面保障。受领攻击任务后,在准确领会上级意图的基础上,需要对敌情、己情、海区地理、气象水文条件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制定多种攻击方案,合理确定兵力编组,周密组织协同,进行武器、装备、物资、器材的准备,并将攻击兵力预先展开在预定海域,随时准备出击。海军兵力实施海上攻击通常按出击接敌、战术展开、实施攻击和撤收兵力四个阶段实施。出击接敌阶段,攻击兵力由待机海域向战术展开阵位机动,迅速、隐蔽、安全、准确地占领战术展开阵位,为战术展开做好准备;战术展开阶段,由航行队形变换为战斗队形,迅速、隐蔽地占领预备攻击阵位,形成有利态势,为使用武器做好准备;使用武器阶段,从预备攻击阵位迅速占领攻击(齐射)阵位并准确地使用武器,通过正确机动与充分发扬火力相结合,直接杀伤或摧毁攻击目标;撤收兵力阶段,攻击兵力达到战斗目的或在不宜继续战斗的情况下,迅速、安全地撤出战斗,脱离战斗海域。随着海军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精确制导武器远程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海上攻击的组织实施程序将日趋简化,但各种防御装备和防御手段的不断发展,也使海上攻击的效果面临新的挑战。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17:1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