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末,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海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上,山东作了《开发保护海洋,建设海上山东》为题的汇报。这是“海上山东”的概念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
背景介绍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19年前的冬天。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刘洪滨是汇报稿的起草人之一,时任
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他在青岛向记者回忆说,在20世纪的八十到九十年代,一场世界范围的波澜壮阔的蓝色革命浪潮,席卷全球。适应海洋开发的发展大势,山东的决策者和科技工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海上山东”概念。
1990年10月,刘洪滨撰写的《山东海洋开发战略之我见》一文提出了实施蓝色战略问题,引起省委领导高度重视。所以,省里就安排他参与起草全国海洋工作会议山东省的报告。为了起草好报告,刘洪滨与其他几名专家在一个招待所里熬了近半个月。谈起当时的情景,刘洪滨仍很激动。
同年4月16日,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建设“海上山东”战略作了高度概括和完整表述。
随后,“海上山东”建设进入快车道。
1993年4月16日,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实施“海上山东”建设和黄河三角洲开发两大跨世纪工程。
1998年9月,全省“海上山东”建设工作会议确定
海洋农牧化、海上大通道、涉海工业、滨海旅游为“海上山东”建设的四大工程。
就这样,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一场跨越世纪的海洋开发潮在山东半岛风起云涌。“海上烟台”、“海上青岛”、“海上威海”、“海上日照”、“海上东营”、“海上滨州”……沿海海洋经济建设进入八仙过海时期。
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侯英民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海上山东”跨世纪工程的提出,不仅在山东具有更新海洋观念,开辟第二发展空间的意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海上山东”设想也非常关注。
“海上山东”在全国沿海省市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兄弟省市多次派人参加山东的有关学术与工作会议,并派团考察了解“海上山东”建设情况。
1994 年国家科委、国家海洋局在山东召开了全国科技兴海现场经验交流会,肯定和推广了山东的经验。
过程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海洋问题专家郑贵斌长期跟踪“海上山东”建设。他说,“海上山东”的提出绝非偶然。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依赖日益增大。山东神奇的半壁江山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富民兴鲁必须“海陆并重,以陆地为基地,向海洋进军,建设新山东。”建设“海上山东”这项重大战略和宏伟工程的产生根源于山东拥有与陆地面积大体相当的海洋国土面积。
山东从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到提出建设“海上山东”这一战略构想,是在本世纪世界经济中心向太平洋转移,海洋开发浪潮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广阔背景下产生的,是适应新的环境和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
为实施“海上山东”战略,山东提出以国际市场为导向,靠科技兴海,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把传统海洋产业与新兴海洋产业结合起来,建立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能源、海洋机械制造及海洋服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海洋产业体系。
1998 年底,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建设“海上山东”的决定。标志着山东的海洋开发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新的阶段。
2003年以来,随着“海上山东”建设向纵深发展,山东省陆续确定了一些全局性、宏观性和前瞻性的重大战略: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规划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战略实施;东、中、西突破战略……
20年的“海上山东”建设可谓成果辉煌。
2008 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25亿元,比上年增长 20.6% ,占全省GDP 的17.2% ,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 。从1978 年到2007年,山东水产品产量由74万吨增加到713万吨,增长 864%。
中国海水养殖的“鱼、虾、贝、藻、参”5次产业发展,被称为5次蓝色浪潮,皆发源于山东,成形于山东,迅速从山东沿海推向全国 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堪称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又是科学技术惠及人民群众的光辉典范。正因为有了海水养殖的5 次浪潮,我国水产业才实现了“养殖高于捕捞”、“海水超过淡水”的两大历史性突破。
战略选择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为落实总书记指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行动,齐鲁大地上汇聚起了一股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巨大热潮。
省委、省政府密集展开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鲁南临港产业带等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实施重点发展带动战略,引领山东经济腾飞。
6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确定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滨海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为我省区域经济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合作与竞争,拓宽了新空间。
《加快山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启动鲁南临港产业带规划编制等,提出重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一区三带”发展新格局。沿海七市纷纷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内陆各市也开始积极对接。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标志着对省情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起点、进入新的阶段。
相信不久的将来,一条美丽富饶的蓝色经济带将崛起在山东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