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小说(The romantic novel)是文学领域术语。
基本介绍
浪漫主义小说创作表现出以下特点:在反映生活的态度上,强调以小说的形式表现作家的理想和理想化的生活;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要求通过理想的生活画面刻画理想世界中的理想人物;在艺术表达方法上,往往采取幻想、想象的形式,离奇的情节,大胆的夸张等,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质和浓重的神话色彩。
简而言之,即按照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和方法而创作出的小说作品。浪漫主义在本质上就是理想主义,它的基本特征就在于“从客观现实中所抽出的意义上,再加上依据假想的逻辑加以推测、所愿望的、可能的东西,并以此使形象更为丰满。”
浪漫主义
法国著名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曾对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说:“你既有能力而也愿意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的。好的!反之,我,总觉得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类的,按照我相信人类所应当有的来描绘它。”乔治?桑的这段话表明她在创作上所遵循的是与现实主义不同的创作方法,这就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理想主义,就是按照作家认为生活应当有的样式来反映生活,因而总是理想地描写对象或者描写理想化的对象。
由于要反映“人类所应当有的”生活,浪漫主义作家的主观情感就特别强烈,爱憎异常分明;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浪漫主义作家经常借助于热烈的幻想和大胆的夸张,用奇特的想象和瑰丽的语言描绘色彩斑斓的理想世界。
分类
浪漫主义由于理想性质的不同,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两种。
积极浪漫主义
积极浪漫主义的理想,是与社会发展的趋向,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相一致的,因而能够激励人们改造现实,增强人们的斗争意志。
高尔基说:应用浪漫主义的方法,可以美化人性,克服兽性,提高人的自尊心。
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诗歌,
吴承恩的《西游记》,
郭沫若的《女神》,就是我国这类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消极浪漫主义的理想,反映的是没落阶级对现实变革与社会进步的敌视。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代麦作家有英国的拜伦,
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
普希金(早期),波兰的
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
裴多菲等等。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消极浪漫主义
消极浪漫主义作家总是美化和怀恋已经消逝了的社会生活与制度,妄想历史能够按照他们的愿望倒退,因而思想悲观,情绪悲哀,作品内容表现为怀旧,逃避现实,或者陷入神秘主义。在艺术上则是格调低沉,色彩灰暗,往往蒙上一层迷离恍惚、
虚无缥缈的纱幕。十九世纪英国的
湖畔派诗人的作品就属于这一类。
消极浪漫主义者则不然。他们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单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
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
华兹华斯、
柯勒律治,
骚塞,等等。
欧洲
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发展变化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古已有之。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却形成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当时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僧侣主义的斗争相当激烈,主张“天赋人权”,要求“个性解放”,表现在文学上,就是反对古典主义,提倡革新创造。
雨果的浪漫主义作品《欧那尼》上演时,轰动法国文坛,从此战胜了古典主义,确立了浪漫主义作品的地位。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革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得到了肯定与提倡,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
在英国
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英国的
浪漫主义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首先,英国的浪漫主义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学运动,它是由少数作家自由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其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
早在十八世纪末,从
威廉·布莱克(1757--1827)和农民诗人罗伯特·朋斯(1759--1796)等人的诗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义的苗头,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拜伦、雪莱的诗作为高潮,直到十九世纪末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1837--1901)执政的时代,依然还可以从
丁尼生、
罗伯特·勃朗宁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人的诗歌中,看到浪漫主义的
余声。再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明显地分为对立的两大派别。消极浪漫主义先于积极浪漫主义登上文艺舞台,主要代麦是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
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
雪莱、
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在法国
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
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 、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
1800年
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著作《论文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在这部著作和另一部著作《论德国》中,她提出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和《爱尔那尼》一剧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
乔治·桑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揭露金钱万能罪恶的小说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属优秀作品。
在德国
浪漫主义还是起源于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最早的主要表现是德国的狂飙突进时期。施莱格尔兄弟在18世纪最后几十年中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领袖。施莱格尔兄弟编辑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动
浪漫主义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耶拿派浪漫主义。他们要求个性解放,主张创作自由,提出打破各门艺术界限。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论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德国浪漫主义的另一个派别是海德堡派。代表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坦诺和格林兄弟等人,重视民间文学,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对
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过积极作用。此外,霍夫曼、
荷尔德林、海涅、
歌德、席勒等人的创作也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是
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
骚塞 。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中把诗歌看作“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后来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宣言。19世纪初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拜伦、
雪莱和
济慈等人。他们抨击封建教会势力,表现出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发展和丰富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小说中的代表
司各特善于把历史事件和大胆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在西欧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19世纪初俄国诗人茹科夫斯基打破古典主义规范 ,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十二月党诗人和
普希金、
莱蒙托夫的早期浪漫主义创作,充满了革命激情,讴歌反专制、争自由的思想,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东欧浪漫主义文学以波兰革命诗人A.
密茨凯维奇和匈牙利革命诗人S.
裴多菲为代表 ,他们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步被
现实主义文学所取代。
作品特点
偏重于表现作家的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崇尚自然,歌颂自然美,与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相对照,鞭打了现实社会的丑陋,重视民间文学,喜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创作方法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
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
屈原、李白的诗歌和
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
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
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
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