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两浦三镇 ,地处南京市长江北岸,南京的历史地名,曾广植于老浦口人的记忆中。南京浦口,元代为浦子市,也称浦子口,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浦子口城(原浦口区内东门、南门范围),是捍卫明都的驻军重镇。
历史发展
老浦口在历史上的名称沿革经常变化,老浦口由三镇组成,即浦口镇、东门镇、南门镇。三镇相互联系。
民国17年(1928年)老浦口名为浦镇区,是当时南京的第一大镇和南京江北的经济与行政文化中心.。
民国38年(1949)4月25日,老浦口解放后,江浦县所属的浦镇,东门镇,划归南京市,与原浦口并建为南京市两浦区。1955年8月3日,改名浦口区.这就是老浦口区一直被当地人称作“两浦三镇”缘由。老浦口的两浦即是浦口和浦镇而三镇则是浦口镇,东门镇,南门镇 。由于老浦口历史上1928年曾为浦镇区,因此浦口的东门镇,南门镇也常被当地居民称为浦镇东门和浦镇南门。如创立于20世纪初的、我国著名的从事铁路客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浦镇车辆厂,就在浦镇南门.而浦镇东门 是南京现存建制最完整,面积最大,保存古建筑最多,历史遗迹最丰富的古镇。
200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南京市调整江北地区行政区划,江浦县、浦口区合并,成立新的浦口区。
自然地理
两浦三镇地处南京市长江北岸,大致位于北纬31°14′东经118°20′左右,在长江与滁河水系之间,朱家山河连通西北部的滁河和东南部的长江。两浦三镇在老山山脉脚下。周围丘陵起伏。江河沿岸均有冲积洲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水文气象
两浦三镇和南京一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在年际、季节之间差异较大,丰枯明显,降雨量分布不均。据多年的资料统计,全镇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102.2毫米,丰水年高达 1778.3毫米(1991年),枯水年仅有465毫米(1978年),汛期(5月~9月)平均降雨量为 712.l毫米,汛期最大降雨量 1324.5毫米(1991年),最小降雨量248.8毫米(1978年),最大日降雨量301.9毫米(2003年7月5日)。
河流水系
两浦三镇分属长江与滁河两条水系,以老山山脉自然分隔,以南为长江水系,以北为滁河水系。朱家山河是两浦三镇一条连接滁河长江的通江分洪道
朱家山河极大减轻了滁河水患,也是两浦三镇的母亲河。
三镇摡况
东门镇
岁月流淌,多少古镇消亡...古东门建在明代,凝聚着600多年的历史.街巷有明清遗存,古河道历经沧桑,历史掌故俯拾皆是...
古镇东门是南京现存建制最完整,面积最大,历史传承最为明晰,保存古建筑最多,历史遗迹最丰富的古镇。
东门镇曾是 江苏省南京市原浦口区辖镇, 东门镇于1949年4月成立,属浦口区管辖。1960年撤销建制并入浦镇人民公社,1968年3月恢复镇建制设镇革委会。1980年10月撤销镇革委会设镇政府。1989年10月东门镇并入泰山镇。南京浦口东门镇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地名也随之消失。
【2】公元307年左右,司马睿和一批司马家族的子孙从东门“宣化古渡”渡长江来到江南,几年后在建康建立了地方政权。
【3】公元316年,司马睿在南京正式登基称帝。五马渡说的就是司马睿从东门宣化渡渡江的故事。五马指的是五位司马家族的王,其中琅琊王司马睿为司马懿之弟司马孚的曾孙。八王之乱期间,洛阳当地就流传有民谣“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司马睿五马渡江正好应了几年前的谶语,说司马睿渡江后,所乘之马化龙飞去,成为一代帝王。司马睿五马渡江至江南渡口的位置大约在古幕府山附近。
【3】公元526年,印度高僧达摩到中国,南朝梁武帝萧衍派使者将其迎至金陵,两人的对话成为著名的禅宗公案。达摩见梁武帝不能领悟,便深夜不辞而别,至幕府山折苇渡江而去至东门宣化古渡。这就是有名的“一苇渡江”典故。达摩渡江后从东门宣化古渡前往老山定山寺。
【4】公元898-900年,唐朝郏滂在东门桃叶山书写【晋王城】诗。今《六合县志》载:唐昭宗光化年间为六合宰相(县令),公元898-900年,写有《怀古》五十首,被后人誉为“诗传六合、利溥三吴”。现存18题20首,有晋王城、等。
【5】明朝洪武4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下令建筑浦子口城,东门建镇元年。
明初的浦子口城,方圆有两公里,依山傍水而筑,共有五门:东门“沧波”,南门“清江”,西门“万峰”,北门“旸谷”,另有南便门“望京”。古镇东门就是沿着明“沧波门”名称一路发展而来,该名称使用至今已有600多年。
万历丁巳(1617年)仲秋十月至戊午(1618年)季夏之望日,浦子口城重建,前后约一年功夫,“侍御三公者,复月轮一人往涖其事”,督促施工,筑城很快完成。共补造南面近江一带城垣899丈,同时增建了四个门券,一座瓮城,七座敌台,九个水洞。七座城门分别命名:东门“朝宗”,北门“拱极”,西门“万峰”,南门“金汤”,便门则为“广储”、“攀龙”、“附凤”。各门设门官,门军若干人。圆如满月的浦口城至此变成弓形。为防御江潮的冲击,在金汤、广储两门近江一带又筑起一道754.8丈的石堤。
【6】洪武9年,(1376年)为扩大江北防卫,朱元璋又命建江浦县,直属应天府管辖,当时的县衙就在浦口城内今东门大街街北上官林巷附近。
【7】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称浦口市。
【8】民国17年(1928年)改为浦镇区,东门古镇成为民国时期南京的第一大镇
古镇东门自明洪武四年(1371)筑城建沧波门起,逐步形成商贸,粮食集散地和百姓居住集中区,成为当时南京地区重要的商品交易市场.重要的漕运码头
到了清朝,商贸活动更加繁荣,朱家山河成为南北商贾运送物资重要通道。在建筑风格上都采用青砖黑瓦风火墙,前店后院.整条街分三纵一横,呈三角形。 依朱家山河边为后街。中间为大街(左所大街),南北有一通道。最西侧有一通道叫曹营关。横侧一条街(东门大街)(其中一段)叫鱼市口,是整条街最繁华、交易最集中的地方。
东门明清一条街现存明代的沧波门、泰山庙,清代的魏宝源粮行、吴武壮公祠、也就是“浦镇小学”(“东门小学”)前身。光绪31年(1905)浦镇已有两所私立小学,其一在吴公祠,定名东门小学,它也是江北最早的新式学堂。1919年改为六年制,1928年称作“浦镇小学”。还有东门染坊、碧泉、魏宝源粮行内的六角井,民国的杨广生杂货店和住宅等5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
南门镇
南门镇曾是 江苏省南京市原浦口区辖镇,是和古镇东门齐名的著名古镇,其历史和东门古镇一样久远。明朝洪武4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下令建筑浦子口城,南门建镇元年。
明初的浦子口城,方圆有两公里,依山傍水而筑,共有五门:东门“沧波”,南门“清江”,西门“万峰”,北门“旸谷”,另有南便门“望京”。古镇南门就是沿着明“清江”名称一路发展而来,该名称使用至今也有600多年。
万历丁巳(1617年)仲秋十月至戊午(1618年),浦子口城重建,前后约一年功夫,至今南门尚有“金汤街”“鼓楼岗”地名留存。
还有“龙虎巷民国建筑群”“英国式样的办公大楼”一批记录了南京历史的重要建筑。他们是我国和南京城建史,建筑史,工业史,交通史,铁路史的历史见证。浦镇南门是南京地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摇篮,两浦(浦口、浦镇)铁路工人“两浦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指挥所旧址所在地,其旧址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门镇于1949年4月设置,归浦口区管辖。1960年5月成立南门人民公社。1962年9月恢复镇建制。“文革”中工作中断,1968年3月设立镇革委会,1980年10月撤销镇革委会建立镇政府1980年10月撤销镇革委会市镇政府。1989年10月南门镇并入顶山镇。南京浦口南门镇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地名也消失不见。
浦口镇
浦口镇曾是 江苏省南京市原浦口区辖镇、也是原浦口区人民政府驻地。隔江与下关相望。面积15平方千米。为著名的津浦铁路终点,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始成为商埠,1933年火车轮渡通航、交通地位更为重要。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由此渡江解放南京,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1969年设镇,沿江建有大型煤炭码头 ,有着浓郁英国风情的浦口火车站建筑群是南京的旅游景点。民国时期的文学家朱自清以他在浦口火车站的经历写出了“背影”这篇影响极大的文章。
2002年5月经新的浦口区成立。南京浦口镇这个有着多年历史的地名也随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