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彭门送梁左藏》是北宋文学家
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赠别之作,上半阕写行者应诏赴京之事,下半阕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和希望,表达了惜别的深情。这首词语言骏发,气势恢宏。
作品原文
浣溪沙⑴·彭门送梁左藏⑵
怪见眉间一点黄⑶,诏书催发羽书忙⑷,从教娇泪洗红妆。
上殿云霄生羽翼⑸,论兵齿颊带风霜⑹,归来衫袖有天香⑺。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⑶眉间一点黄:古代相书认为眉间有黄色预兆喜事。
⑷诏书:帝王布告臣民之书。羽书: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⑸生羽翼:受皇帝召见,有如插翅登天,形容及其荣耀。
⑹齿颊(jiá):牙齿与腮颊。
⑺天香:指帝王宫殿上的香气。
白话译文
你可有什么喜事来自上天?一点黄色闪现在眉宇之间。原来皇帝下诏催你出发,还有羽书紧急来自边关。应召赴京喜得你风风火火,任凭送你的佳人以泪洗面。
上殿议事犹如鹤鸣九霄,但愿你身添羽翼,宏图大展,既然天降大任御敌戍边,陈奏兵略就该风劲霜寒。上朝归来你该格外珍重,朝廷的天香携满衣衫。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五、六月间,苏轼在徐州作有《
与梁左藏会饮傅国博家》《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等诗,薛瑞生先生据此断言本篇作于同时。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之作,行者梁交乃是作者兄弟的“故人”,是一名“将官”,而又文武兼备,作者称扬“将军破贼自草檄,论诗说剑俱第一”(《与梁左藏会饮傅国博家》),应当不是虚美。
上半阕写行者应诏赴京之事。开头两句就予以点明,不过作者化用了一个语典,写来就多了一分诙谐之趣:只见到你的眉间现出一点黄色,原来朝廷诏书下发,催你进京,同时军中文书飞传,军情紧急。“眉间一点黄”从韩诗变化而来,是行者喜事将临的征兆——这不是出于作者对星相之类的迷信,而是同友人打趣,意在突出下句所述朝廷征召之事。第三句陡然又作一转:这样一来,会使佳人伤心,怕是要以泪洗面了。说是“泪洗红妆”,当然是一种夸张,极言其悲伤的程度之深。这原是有所指的,作者当时就说过梁交“家有侍者,甚惠丽”的话,《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也有“不见君家雪儿唱”之句,但军国大事当前,本不容儿女私情,所以此句仍带有老朋友之间戏谑的性质,与开端表现出来的谐趣是一致的。不过,这样写也有另一层意义在,即借佳人“泪洗红妆”表达惜别意绪,因而也可以看作从旁衬托的笔墨。
下半阕承上第二句,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和希望。在封建时代,官员奉急诏赴京多半是美事,况且作者以“羽书忙”三字暗示了军国之所需,所以在作者看来,友人施展抱负、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你上殿面君时,就像凤凰展翅,一举凌云,陈述军事方略时气挟风霜,切中机宜。过片这两句用了典故和比喻,是对友人良好的祝愿和热切的希望。作者最后想象友人他日归来时,衫袖上还留有在帝王宫殿上熏染的香气,从而暗含着对其功成圆满、如愿以偿的祝福。只是这里的“天香”同“仙风”、“玉皇”(苏轼《
上元侍宴》)之类字眼一样,都不免带有神化君权的封建色彩。
名家评价
山东大学教授刘乃昌:这首小令仅有六句话,不只写明了行者赴京的原委,表达了惜别的深情,而且用骏发凌厉的语言,鼓励友人以势如破竹的气势,陈奏军政方策,为济时谋国大显身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元丰三年(1080)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