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 ZNU)是
浙江师范大学二级学院,学院是浙中片区高校校际干部联合培训、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主任培训等培训基地。
办学历史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77年的政史系。
1980年,政史系改名为政教系。
1996年,政教系增设法学专业,改名为政法系。
1999年,政法系与社科部合并,建立法政经济学院。
2006年,经学科、专业调整,法政经济学院更名为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0年,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名为法政学院。
2014年12月,学院社会工作系获批设立“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2016年5月,学院省重点学科“社会学”顺利通过验收。
2018年3月,学院新增法学、公共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法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3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教授10余人,副教授近30人,博士(含在读)30余人,“省151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博士生导师2人,学院聘任童之伟、谷迎春、张翼、毛丹、谢鸿飞、陈金钊、Dennis J. Baker、邵沙平等一批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入选者:张兆曙、周志山、杨勇胜、宋高初、应小丽、李伟梁、鲁可荣、林晓珊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周志山、张兆曙、应小丽、吴卡、李棉管
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林晓珊、李棉管、陈占江、许涛、方劲
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人选:吴卡
浙江省级优秀教师暨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应小丽
教学建设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浙江省级重点专业,1个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个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学院建有社会工作实验室、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刑侦实验室、法律援助中心等教学基础设施。
2016年,学院周志山、朱坚、刘修敏、章小朝、章秀英等人申报的《“行走的课堂”——高校思政理论课“三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项目获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浙江省级重点专业:法学
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社会工作
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社会工作、法学
学科建设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1个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
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社会学
浙江省一流学科:社会学(B类)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法学、公共管理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公共管理(MPA)、社会工作(MSW)、法律(JM)
学院荣誉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曾获“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组织工作创新奖”“浙江省高校党支部建设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6个校级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机构:金华市地方立法研究院、民商法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非洲法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国家治理研究院(与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
科研成果
2014年9月,学院5项成果荣获浙江省社科联第八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与第五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2015年1月,学院5项成果获金华市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18年6月,学院3位老师获得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资助。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50余项,出版各类著作10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在《法学研究》《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
文化传统
崇德尚法、求实致远
学院院徽整体颜色为蓝色,标志外圈为学院中英文名称: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及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使用中文简体字。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