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浙江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成立于2019年5月20日,下设考古与文博系、艺术史系、美术学系、设计学艺术系四个学系和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艺术学理论、考古学两个一级学科和艺术设计学二级学科,考古学、艺术学理论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60人,本硕博学生430余人,有文物与博物馆学书法学、中国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本科专业。
机构设置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整合艺术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等单位建立。学院以“5系+1馆”为主要建设架构,拟先设考古与文博系、艺术史系、美术学系、设计学艺术系四个学系和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条件成熟时将“考古与文博系”分设成“考古学系”和“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系”。
历史沿革
浙江大学有着悠久的艺术与考古教育传统。解放前,学校设有考古学科,归入人类学系,拥有夏鼐、沙孟海等名师,培养出石兴邦、王仲殊、黄盛璋、毛昭晰等一批著名考古学家和博物馆学专家;荟萃了马一浮、沈尹默、丰子恺、陆维钊等一批近代中国美术史中举足轻重的书画大师。
20世纪50年代,毛昭晰先生筹建文物陈列室。
1978年,在夏鼐先生支持下,学校率先向教育部申请创办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
1981年,招收第一届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生。
1998年,学校成立艺术学系,依托人文学院管理,但又相对独立,对外可称艺术学院。
2005年,学校成立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主要服务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和研究工作。
2008年,学校成立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归属人文学院。同年,学校开始筹建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列为学校直属单位。
2010年,学校成立文化遗产研究院,为校设研究机构。
2019年4月,在艺术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等单位基础上组建成立艺术与考古学院。
国际交流
学院持续推进国际化建设,组织学生赴意大利、塞浦路斯、罗马尼亚、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海外学习交流,开设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艺术史、书画艺术等领域的线上课程作为学生的海外课堂,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东京大学、塞浦路斯理工大学等国外近20个著名高校和文博机构建立合作,在世界艺术交流互鉴、世界文化遗产、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亚洲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加强交流,为每一位本科生提供至少一次国际化学习交流的机会,高品质锻造学生全球素养和竞争力。
学院领导
院长:赵丰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4 21:15
目录
概述
学科建设
机构设置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