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史
清宣统二年(1910年),浙江农业教员养成所成立。
民国元年(1912年),浙江中等农业学堂成立,设立农学科。
民国二年(1913年),浙江中等农业学堂改名为浙江省立甲种农业学校。
民国十三年(1924年)秋,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成立。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成立。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改称国立浙江大学劳农学院。
民国十八年(1929年),国立浙江大学劳农学院改称为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
1949年,英士大学农学院并入浙江大学农学院。
1952年,农学院从浙江大学分出,单独成立浙江农学院。
1960年,成立浙江农业大学。
1998年,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浙江大学。
1999年7月,原浙江农业大学的农学系、植物保护系、园艺系、茶学系、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教学实验农场等组建成立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0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5个系,6个本科专业。
系:农学系、园艺系、植物保护系、茶学系、应用生物科学系
本科专业:农学、植物保护、园艺、茶学、应用生物科学、园林
师资力量
据2020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共有108位教授。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家级教学名师:朱军
学科建设
据2020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个,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发布的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该院园艺学、植物保护被评为A+学科,作物学被评为A-学科。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2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生物学(共建)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科学与技术、果树学、蔬菜学、茶学、观赏园艺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蔬菜学、茶学、观赏园艺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农业、风景园林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点:园艺学、植物保护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园艺学(覆盖果树学、蔬菜学、茶学3个二级学科)、植物保护(覆盖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3个二级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物物理学、作物遗传育种
农业部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浙江省重点学科:生物物理学、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植物病理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
教学建设
据2020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已建设
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视频教学公开课2门,1本教材入选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二类特色专业各1个。
国家精品课程:园艺产品贮运学(远程)、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环境生物学、植物保护学、遗传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环境生物学、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遗传学、植物保护学
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程:转基因的利与弊、茶与健康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种子学(精简版)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学院建有
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3个、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4个、浙江省工程实验室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2个、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生物学(与中国水稻所共建)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园艺产品冷链物流工艺与装备
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核农学、作物病虫分子生物学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核农学、作物种质资源、园艺植物整合生物学研究与应用、作物病虫生物学
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园艺产品冷链物流工艺与装备
与境外研发机构共建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浙江大学—IBM生物计算实验室、浙江大学中美分子良种联合实验室、国际原子能机构—浙江大学植物诱变种质创新与研发合作中心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农业生物与环境学科创新引智平台、作物品质与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园艺产品品质调控技术研创与应用、种质创新与分子设计育种
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作物品质与产品安全
研究成果
1999年-2019年,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科研总经费累计达22.89亿元;承担千万元级科研项目30项,其中担任首席科学家主持“973”计划项目3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11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6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24项,其中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8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0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部级以上奖项97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8项,另外还参与获得国家奖10项。以第一单位获主要农作物品种国家审定4个、省级审定38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国家登记1个、省级审(认)定22个,植物新品种权13个,农业部农药认证1个;获授权
国际专利3项,
国家发明专利690项,
实用新型专利等64项;获
国家标准4项,
行业标准2项,浙江省及地方标准9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800余篇,出版著作200多本,其中在
Science上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论文1篇、合作发表论文3篇,在Nature上以第一完成单位和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各1篇,在
Nature Genetics上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论文2篇,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Plants、
PNAS、
Plant Cell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合作交流
据2020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的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文化传统
2016年12月9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2016年秋季“农·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在学院工会和研博会的组织下于农学院B、C座楼间空地举办。
2017年12月22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2017年冬季“农·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在学校工会和农学院研博会的组织下于农生环A座南门空地举行。
2018年12月21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岁月悠久,农情依旧”2019新年晚会在紫金港剧场举行。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