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二级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最具特色的二级学院之一。该院经过对社会需要的细致调查和省内外专家的反复论证,以原耳聋康复研究所为基础,在全国率先申报了听力学专业(本科)。于2001年秋开始试办新专业,2002年经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批准,该专业正式成为全国首家目录外听力学本科专业。2004年4月,经学院批准成立全国首个听力与言语科学系。2006年5月,升格为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
师资建设
该院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加大人才引进,通过多渠道引进和培养师资力量(如派出进修、在职培养、学历教育等)。对青年教师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培养,同时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对每位教师进行培训,目前已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具有鲜明听力学特色的师资队伍。35岁以下的教师中大多数获得硕士学位,35岁以上教师获得本科学历或副高以上的教学职称。目前专业师资队伍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专业负责人王永华教授,从事听力学教学科研临床工作20多年,科研教学成果显著。
设施设备
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下设临床听力学与仿真耳教学实验中心,该实验中心成立于2004年。自2001年起,已经承担了听力学专业等近千名学生的实验教学任务。现有教学实验室面积500多平方米,已开出的实验课程为基础听力学实践、临床听力学实践、助听器学实践等,共包括了64个实验项目;现有万元以上实验仪器设备40多台套,总价值约300多万元,2007年10月通过了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合格实验室评估。
教学管理
学院注重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主管教学院长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20余年,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学院已经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学院通过定期、不定期业务培训、赴国内外高校考察、研修和参加学术研讨、聘请专家讲学、在职进修、参与教学管理课题研究、参与校内外各类教学评估工作等多种途径,促进管理人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学院除严格执行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外,结合专业教学和建设的规章制度。各教研室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内容、教学日历授课,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良好。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推进教学改革。学院严格执行新教师试讲制度、三级听课制度、班主任辅导员听课制度等相关制度,通过学生评教、教研室评教方式,督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并坚持常规教学检查工作。各学期教学检查资料齐全,成效显著。建立了督导员队伍,负责对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和相关教学文件进行定期或随机的监督检查或抽查,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坚持开展专业评估、实验室评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同行评估、督导员评估、学生评估、毕业论文检查、试卷检查、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多种教学评估活动,把教学评估机制融入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评估的功能。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将各种评估、检查结果反馈给被评估者。通过教学工作会议总结教学工作经验,通报有关教学检查及评估结果,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召开教学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反馈到相关部门予以解决。每学期对学生评教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不同方式反馈至教师本人,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指导和帮助存在问题的教师整改提高。根据《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对因任课教师、教辅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学服务部门人员的直接或间接责任,影响教学秩序、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者,进行教学事故的认定。
成果贡献
本学院自创建以来,重视科研发展:2004年负责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先后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及13项专利。
在听力学人才培养方面,我院秉承“产学研有机统一,企校所紧密结合”的培养方针,从专业技能、服务意识、沟通能力等各方面全面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最会学习、最能吃苦、最能适应社会”的综合型实用性人才;以“四个模块培养模式”为导向,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不断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质,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在综合型素质培养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发散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听力学具有特色的学生培养工作为听力学领域不断输送优秀听力学人才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1 13:27
目录
概述
师资建设
设施设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