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岛四三事件
韩国济州岛的民众抗争事件
“济州岛四三事件”(韩文:제주 4.3사건)是指1948年4月3日发生在韩国济州岛的民众抗争事件。根据四三事件真相调查团的报告,四三事件的牺牲人数“暂定”为2万5千人到3万人,其中被政府军杀害的占86.1%,被游击军杀害的占13.9%。而朝鲜方面给出的数据为“295个村落烧成一片焦土,野蛮杀戮7万余名居民。”
事件背景
济州四·三事件又称济州岛大屠杀,1948年4月3日发生在韩国济州岛的民众抗争事件。美国军政时期至大韩民国第一共和时期早期发生在济州岛,是韩国现代史上人命受害惨重仅次于朝鲜战争的悲剧性事件。这个事件虽在1949年5月告一段落,但因其余波引起的镇压行动一直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才完全终止。这一事件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和财产损失仍在调查之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韩国虽然脱离日本统治,但是朝鲜半岛后被美、苏分割占领。北纬三十八度线以南由美军占领,实施军政。
二战结束后,日军撤退,以及从外地回来的六万名济州乡亲,造成人口的急遽变动。光复初期的期待破灭,回归人口的就业困难、生活必需品的短缺、霍乱导致数百人牺牲、严重的农作歉收等恶劣情况交杂一起,加上米谷政策的失败、日帝警察转变为军政警察、军政官吏的牟利行为等,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美军执政的三年期间,由于各种国内外因素的交互影响,韩国各地发生多起民众抗争或暴动事件。在这样的氛围下,1947年“三一节”爆发的开火事件,更让民心恶化。其中以济州岛人民反抗最为强烈,“济州岛四三事件”造成的伤痛也最大。
事件起因
要求南北统一游行遭枪击引发暴动 值得一提的是,济州岛大屠杀发生五十年后,由于韩国仍未完成具体性与综合性的真相追究,导致民怨不休。直到2000年1月12日“济州四三特别法”制订公布之后,才由政府层次着手调查真相。
1947年3月1日,由济州岛人民委员会所组织的要求南北统一之岛民游行活动(完全和平进行),遭到了警察的枪击,6名岛民死亡。
三一节开火事件,是警察对示威群众开火,造成六人死亡、八人重伤的事件,牺牲者大多是围观的一般居民。这个事件就是引爆四三事件的导火线。这时,南朝鲜劳动党济州岛党部展开有组织的“反警察”运动。为了抗议警察开火,三月十日的大罢工,包括公家机关、民间企业等济州岛95%以上的职场都参与了,也是韩国前所未见的民官联合大罢工。
济州全岛决定在1948年3月10日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驻扎朝鲜的美军陆军司令部军政部将警察与朝鲜北方逃亡而来的年轻人组织的右翼团体(西北青年团等)送上济州岛,开始白色恐怖。1948年4月3日,济州岛民开始武装暴动,是为四三事件。
事件发展
宣布戒严令采取“大量屠杀计划”
1947年11月17日李承晚政府宣布济州戒严。在此之前,第9团团长宋尧赞发出布告称,在距离海岸线五公里的山区地带通行的人,视为暴力份子将予以格杀。从此,就对山区村落大肆展开“焦土化”的强力镇压作战。与此有关的美军情报报告书中记载了:“第九团基于山区地带村落的所有居民,明显提供游击队帮助与方便的假设之下,而对村落居民采取‘大量屠杀计划’。
戒严令宣布之后,许多山区村落的居民遇害。不只是山区部落,连住在海岸边村落的零散居民,也以提供武装队协助的理由而被处死。结果,为了保命而逃入山中的难民更为增加,他们在寒冬躲在汉拏山中,被抓到的话,不是遭射杀就是送到监狱。镇压军警甚至将家中有人不在者列为“逃避者家属”,而对他们的父母与兄弟姊妹施以“代杀”的残忍替代手法。
调查结果
在事件发生五十年后,仍未完成具体性与综合性的追究真相,而民怨不休。直到2000年1月12日“济州四三特别法”制订公布之后,才由政府层次着手调查真相。
官方统计伤亡3万人全岛28万人仅余3万人
据估计,约1万4千人至6万人在武力冲突和镇压过程中被杀。韩国政府2003年10月15日认可了《济州4·3事件真相调查报告书》,承认截止1954年9月21日解除戒严,有3万余名无辜人员牺牲。韩国政府43事件国家真相调查委员会实际登记有案的受害者人数为14,373人,但据信包含未确认与未纪录的人数总计约为25000~30000人之间,此数字是根据委员会资讯与事件之前与之后的人口数字统计。
而济州岛民则认为可能有多至4万人遇害。另一方面,该事件也导致近4000多名的济州岛民逃往日本避难,其后裔多散居在日本的关西地区。肃清造成了济州岛民人数从原先的28万人急剧下降至只有3万人。
根据四三事件真相调查团的报告,四三时间的牺牲人数“暂定”为2万5千人到3万人,其中被政府军杀害的占86.1%,被游击军杀害的占13.9%。 1948年4月3日,为了反对美军占领下的南朝鲜的单独选举可能带来的分裂,济州岛发生了武装起义。游击军势力在一年之后被消灭,在这年中政府军的焦土化战略把整个岛化为废墟。
之后,四三事件被送进历史的黑暗里,所有记忆被抹杀。没有记忆的地方就没有人,也没有历史。 不许看,不许说,不许听。可怕的国家权力带来的记忆的抹杀。出于对权力的恐惧,岛民自身也抹煞自己的记忆。被抹煞的记忆往里往深处下沉,下沉,一直下沉到无意识的世界,最终成为忘却,成为近乎死亡的沉默。
社会影响
济州岛四三事件在80年代以前被视为禁忌,基于各种原因,在韩国并不允许被广泛讨论,因此不为一般民众熟知,即便有一些资料给出的也都是官方数据。进入90年代随要求还原事件真相、恢复牺牲者名誉的呼声逐渐增高。济州岛四三事件发生在美国军政时期至大韩民国第一共和时期早期的济州岛,是韩国现代史上人命受害惨重仅次于韩战的悲剧性事件。
事件经过
1945年,以新殖民者形象入驻济州的美军占领当局继承日本殖民时期的警察统治,人民的生活没有改善反而更加恶劣,亲日分子继续掌握着岛上的大权。
1947年的三·一运动纪念日,跋扈的警察的坐骑踢伤了幼童,激起了群众的愤怒,现场警察竟然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当场打死6人。为了抗议当局的暴政,济州居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官民总罢工。
美国军政当局和李承晚政府派遣支援部队和极右派的西青团员进驻济州实施血腥镇压,朝天邑北村里的村民400多人被集体屠杀,其中很多是儿童。
1948年4月3日凌晨2时,南朝鲜劳动党济州岛游击队起义,武装反抗警察和西青团员的镇压。
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政府成立后,镇压进一步扩大。
1948年11月17日,李承晚签署发布了济州道戒严令,在离海岸线5公里外山区活动的人员一律格杀勿论,大批岛民被杀害和逮捕,监狱里人满为患,11平方米的牢房里居然关押着35名囚犯。
1949年5月10日,曾经遭到抵制的大韩民国国会选举济州选区再选成功举行,6月,游击队基本被消灭。
1954年9月21日,济州岛才解除了戒严开始重建。
事件结果
期间,有39285个家庭被摧毁,超过一半的村庄被破坏。被破坏的村庄多集中在汉拿山麓,原先的400个村庄,只剩下了170个。根据一份全国委员会关于济州四·三事件的调查报告,约25000到30000人死亡或失踪,超过4000人因政府的镇压而逃往日本。当时济州岛人口最多只有30万,因此官方统计的死亡人数达到了济州岛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但是济州岛人认为在那次镇压中有约40000人被杀害。
事件后续
济州岛“痛哭事件”
济州市朝天邑的北村小学是一个拥有现代化设备的学校。这里宁静祥和的气氛任谁也无法联想到它曾是惨案现场。1949年1月17日这天,军人把村民赶到操场上聚集,然后挨个枪杀。据统计,事发之前,北村里居住者323个家庭。在四·三事件之中被害家庭有207个,共有479名无辜的人被残忍地杀害,其中338名男性,141名女性。北村里一度成为了“无男村”。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北村里的人们都无法磨灭这些痛苦的记忆。每到4月3日这一天,他们就会聚集到北村小学默默地哀悼。直到1978年4月3日,当700多名村民再次聚集到这块曾经沾满亲人鲜血的地方时,终于人群中爆发出痛苦的呼声。于是,村民们压抑多年的泪水如决堤般涌出,哭声响彻云霄。这就是著名的济州道“痛苦事件”。
在北村小学的围墙外,有几处用石头垒起来的圆形坟墓,从坟墓的形状可以辨别出这里埋葬的都是还未成年的孩子。这些孩子也是在四·三事件中以“暴民”的罪名被处死的。在四·三事件中很多孩子被残忍的杀死了,他们的尸体或者被丢弃在荒野中的万人坑里,或者被抛入大海,随着潮水的涨落而沉浮,能够最后入土为安的只在极少数。
事件调查
1992年,四·三事件的研究者首次揭露了月朗峰洞穴中受韩国政府军迫害的11具遗骸,距事件发生整整45年。同年3月底,韩国民族日报、济民日报、东亚日报等媒体分别对这一事件做了报道。至此,韩国其他地区的人们才第一次知道原来济州发生过的这段历史。
1998年,韩国总统金大中首肯调查济州四·三事件的真相;
1999年,《济州四·三事件真相调查和牺牲者名誉恢复特别法》在韩国国会通过。
调查从2000年开始,至2003年3月29日,调查委员会出台的报告书向公众揭露了一切。卢武铉政府在调查报告公开之后,对济州四·三事件牺牲者及遗属进行了道歉。
纪念活动
2012年4月3日上午,济州岛四·三事件第64周年牺牲者悼念活动在济州4·3和平公园庄严举行。韩国国务总理金滉植和多个党派代表、济州特别自治道议会议长吴忠真、济州四·三事件第64周年牺牲者亡灵祭祀活动委员长禹瑾敏(济州道知事)、执行委员长金永训和牺牲人员家属等万余名出席了悼念仪式。悼念仪式当天上午8点30分开始,济州四·三牺牲者遗属会在祭坛举行了祭礼。民间艺术联合会、西归浦管乐团、济州道立合唱团等多个团体用艺术形式表现过往曾经历过的伤害,表达历史记忆将与和平共存而行的信念。
2013年1月28日,关于1948年济州岛大屠杀的韩国电影《Jiseul》(导演O Muel)获得圣丹斯电影节声望奖。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5 11:41
目录
概述
事件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