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汉碑考释
2014年6月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济宁汉碑考释》是2014年6月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樯、李天择。
内容简介
《济宁汉碑考释》是李樯先生继《秦汉刻石选译》《杞芳堂读碑记》之后的又一部碑学专著。两汉是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留下珍贵学习范本。本书所收两汉碑刻计54篇,几乎涵盖了济宁官藏的所有存世汉代碑刻。每篇分述考证、注释及通译三个板块,内容涉及书法艺术、文字衍变、典章制度、习俗风尚等方面的知识,为济宁政协文史资料系列之一。
《济宁汉碑考释》征引宏富,说理透彻,集碑学知识、碑学研究和文献研究于一书,既具学术著作的严谨缜密,又有书法理论家的说理与赏析;可作文博、收藏、书法爱好者的工具书,亦是书法爱好者学习隶书、了解隶书的重要资料。有利于学习者参考。
本书所称汉碑,泛指墓碑及其它刻石文字,包括碣石、祠堂记、藏堂记、食堂记、黄肠石题字、建筑构件刻字、石人石兽题字、王陵塞石题字、禳盗刻石等。所选碑刻以刻制时间先后为序,刻制时间无考者附后。所选篇目为存世汉碑。包括现存完整汉碑、残碑,以及石佚而有拓本传世者。有文献记载而无存石或传世拓本者,本书未收录。存疑碑刻,如郭有道碑、孔融碑等,本书未列入。有些画像石题记,如邹城面粉厂画像石题榜、微山西王母画像记、梁山馍馍台画像石题记等,因其琐碎,割爱未录。因部分武氏祠画像题记风化严重,拓本模糊,故采用摹本。摹本选自清王昶《金石萃编》。
作者简介
李樯,字吟舫,别署杞芳堂、杞芳草堂。著名学者、书画家。山东邹城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精英班成员、吴悦石工作室特约编审,北京凤凰岭书院书画家。山东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楹联学会理事,山东省第四届泰山文艺奖评委,山东省“德艺双馨”书法家。济宁政协文史委专家组成员,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邹城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邹城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主要学术专著有《秦汉刻石选译》《杞芳堂读碑记》《济宁汉碑考释》《山东省区域文化通览》济宁卷(合著)等。其中《秦汉刻石选译》获第三届泰山文艺奖、2011 年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论文《汉碑考辨六题》获山东省第三届书学讨论会优秀论文奖。2011 年起在《东方艺术》书法杂志开设“古碑新考”专栏。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类展览,并于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获奖。
李天择,山东邹城人。文学博士在读。主要论文有《汉语外貌评价形容词语义场研究》《韩中亲属称谓语对照研究》《韩中亲属词汇中同形异义语对照研究》《论韩语外来语标记法的若干问题——以汉语人名地名为对象》《汉语空间移动动词语义场研究》《韩中汉字词人称后缀对照研究》等。其中,《韩中汉字词人称后缀对照研究》参加第五届汉字汉文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目录
序言1
前言3
概述4
鲁北陛刻石题字. 33
五凤二年刻石 36
九龙山汉墓封门石刻字 39
西汉孔林坟坛刻石二种 41
莱子侯刻石. 44
新富里刻石. 48
路公食堂画像题字 50
永元八年作堂题记 53
阳三老食堂画像记 56
永建五年食堂画像题字. 58
少仕州郡等字残碑 61
微山永和元年食堂画像石题记 64
微山永和二年画像石题记. 66
熹平残碑 69
桓孨食堂画像题记 72
汉安元年北龙河村食堂画像题记. 75
文叔阳食堂记. 81
鲁王墓石人胸前题字 84
景君碑. 87
武斑碑. 109
武氏石阙铭 122
乙瑛碑. 127
孔谦碑. 137
孔君墓碣 141
礼器碑. 144
宋山画像石题记. 162
徐家村藏堂画像石题记. 174
郑固碑. 176
孔宙碑. 185
武荣碑. 202
衡方碑. 209
史晨碑. 224
杨叔恭残碑 239
孔彪碑. 242
少暤之胄碑 256
鲁峻碑. 260
四神刻石. 272
孔褒碑 274
郑季宣碑. 278
孔子击磬画像石题字. 284
颜淑独处画像石题字. 289
舞雩台刻石. 347
东安汉里刻石. 349
石墙村刻石 352
鱼山刻石. 354
毕子纴刻石 357
鲁相谒孔子庙残碑. 359
陶洛残碑. 362
汉张角等字残石. 366
南薄残碑. 367
任城王墓黄肠石题刻 370
济宁汉代碑刻发现地、保存地目录表. 376
参考文献. 380
序言
赖非《济宁汉碑考释》序言
赖非,考古学家、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理论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书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兼职教授。)
以前看过李樯先生所作《秦汉刻石选译》一书,非常欣赏他的学问和学术能力。以为按照他的水平和功力,介绍一个地方的古代石刻,自是轻车熟路的,写一个通俗的小册子而已。可是看了《济宁汉碑考释》的书稿以后,使我蓦然一惊。此书仔细无遗地把济宁市范围内的汉代石刻文字蒐罗殆尽。每个题目之下,首列“考述”一栏,对刻制、性质、用途、形制、书体、出土发现地点及保存情况作了详细的叙述,然后把重点放在对内容的考释上,并列出原文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具有极强的学术性。
按说此书列入济宁市政协文史委所编的一套丛书出版,应是面对大众的、雅俗共赏的通俗性读物。一般对通俗性的理解,是要文字浅显,不要太高深的理论,不要太专业的学术性。这个要求对一般课题来讲,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像任何事物都有一般性和特殊型一样,对于年代久远的石刻文化,确应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古代石刻文字,所反映的文化信息太丰富了,它不但反映书体演变发展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有对社会生活的表述,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面貌。这些综合性的文化信息,要说就得说清楚,泛泛而言是不行的。一般性的介绍文字,就像静物写生,哪怕画得像照片一样逼真,读者仍然不知道它的内涵。旧的著录文字多从形式制上着眼,这对文物和书法圈子以内的人来说,或许是有用的。但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远远不够。譬如对一些建筑构件上的零星刻字的书法艺术虚誉一番,对外行人来说,那些在非正式的场合随意而刻的书体,按世俗的标准和看法,要字形没字形,要笔划没笔划,他们是不会买账的。我们必须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梳理和考述,才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对于这一特殊的课题而言,越是有学术性的,越具有通俗性,越能为圈子外的广大读者所接受。我想这也许是李樯先生把这个大众读物写得如此专业的初衷吧?
我与李樯先生是同乡,早些年他在全国书法界是比较活跃的人物,作品屡屡获奖,为书法界所瞩目。这些年他埋头于碑学研究,不急躁、不浮华。这个时代能沉下心来是很不容易的。
继《秦汉刻石选译》之后,听说李樯先生又有《杞芳堂读碑记》面世,那么此书应是他的第三部学术著作了。他学术成果之丰硕引起了学界的注目。他正当中年,朋友们对他有着更多的期待。乐见此书的出版,所以也乐为之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5 15:56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