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建于1968年,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初级中学。学校占地19877平方米,建筑面积9357平方米,操场面积10450平方米。现有42个教学班。教职工152人,其中专任教师149人,大专以上学历144人,占97%(本科以上学历121人,占81.2%),具备中学高级职称41人,中级职称65人。
学校介绍
近几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指导下,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发展突飞猛进,各项工作蒸蒸日上,顺利通过了争创省教育示范区、市教育示范镇、区教育初步现代化学校的达标评估验收,加快了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近三年,区教育局、镇党委政府、学校等多方筹款1000多万元,分别为济南十六里河中学改造了教学办公楼、操场和校园地面,解决了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整体上了一个档次,为济南十六里河中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济南十六里河中学认真贯彻和执行上级的政策和教育方针,努力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和专业发展,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标准和课程课时安排,规范学生作业要求,绝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重视学生体育锻炼,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学校强化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形成由教育处、级部主任、团委、学生会、班主任、政治教师构成的德育教育网络;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居委会的密切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了与兴济河居委会、派出所、交警中队、消防支队携手共建和谐社区活动。学校非常重视义务教育工作,与级部主任、班主任签定了防辍控辍和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列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有辍学意向的同学严格程序、及时家访,做耐心细致的谈心教育工作,确保学生的巩固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达、义务教育完成率、毕业合格率等均符合国家要求。 学校全面落实新课改精神,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起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美文欣赏》校本课程首批获市教育局审批通过,学校被评为济南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旭日》校刊凭借实力夺得市中区校刊评比的“两连冠”,并在2006年的全省校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学校“十五”科研课题研究扎实规范,“十一五”科研课题如火如荼;学生的科技创新硕果累累,被评为市中区“学生科技创新”先进学校;学校体育、艺术等素质教育活动有序开展,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竞技水平快速提高;学生书法、绘画、电脑设计、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比赛等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文化内涵得到了极大丰富,学校特色初步凸显。一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文化建设为途径,以校刊、网站为主阵地的”学校特色发展之路正在形成。 目前,济南十六里河中学正认真贯彻全省素质教育会议精神,切实抓好“五个规范”的落实(一是规范课程开设,开齐开全课程;二是规范课时计划,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三是规范学生周末、节假日、日常作息时间;四是规范学生的书面作业量;五是规范评价、考试、招生制度),并将这些规范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结合实际和素质教育新要求,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将进一步抓好各项常规工作有效性的研究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并努力形成更加科学细致的学生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对农村学校的厚爱,有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济南十六里河中学的明天定会更加美好! 一、办学理念综述: 1、办学理念的表述:以人为本 内涵发展 济南十六里河中学的办学理念确定为“以人为本 内涵发展”,主要是基于学校的发展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地处南郊城乡结合部,原属镇办中学,无生源、师资、管理、硬件和区位优势,尽管多年来校长换了一任又一任,领导和教师也尽了很大努力,但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一直没能达到理想状态,学校特色也一直没有凸现出来。我认为,济南十六里河中学过去一直采取的是“粗线条、经验式”的办学管理模式,领导管理多以行政手段为主,人文关怀不够,科研程度不高,很多工作不十分规范,校园文化不丰富,学校特色不明显,学校、教师、学生文化内涵不足。 济南十六里河中学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在市中教育名校林立的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并尽快发展,就必须改革过去那种“粗放型、经验型”的办学和管理模式,向“研究型、学习型”方向努力;应当在“规范求实效、创新促发展”上做文章,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人文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文明工程,丰富学校内涵,发展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科研兴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以人为本”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学校的主体是人,是学生、老师和管理者,学校不是工厂,管理和服务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感情,只有以人为本,按照人的特点和教育的规律,依法治校和依德治校相结合,管理学校、管理老师、管理学生,调动发挥好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校才能办好。 “内涵发展” 体现的是一种发展理念。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表象是“学校的发展”,核心是“教师的发展”,目的是“学生的发展”。发展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归结为“内涵发展”。内涵丰富、充实,外在必然健康、靓丽。尤其对于济南十六里河中学这种农村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来说,“内涵发展”的意义更大。 教师的内涵发展:包括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业务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增强、信息素养强化、育人方法改进、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 学生的内涵发展: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约束机制的有效、家长社会的协助、学生自己的进取,包括知识能力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培养、全面有效的发展、理想目标的培养等方面。 学校的内涵发展:涵盖教师的内涵发展和学生的内涵发展。还包括硬件设施的建设、资源信息的利用、环境文化的创设、学校特色的形成、良好学校形象的树立等方面。 2、核心价值观的阐述:博学、深究、实践 济南十六里河中学作为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倡导经验型向学习型转变,主导内涵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弘扬学习、研究、实践的作风,并作为工作、学习的价值观引领师生勇往直前,基于此,核心价值观确定为“博学、深究、实践”。 3、学校精神的确定:超越自我 自强不息 学校精神是学校为谋求发展而精心培育并同学校个性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学校主导意识。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处于城乡结合部,学校飞快发展,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既要脱胎于纯农村学校、超越自我、向城市化学校迈进,又要保留农村学校艰苦朴素、自强不息的作风。“超越自我 自强不息”作为济南十六里河中学的学校精神,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既朴实、务实又面向未来、有前瞻性,体现了学校的理念、目标和价值。4、校训:格物致知,明德尚美。 主要词汇来自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一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致知”的字面含义是“探索事物的规律,获取知识的方法”,告诫师生如何学习知识;“明德尚美”的字面含义是“弘扬道德,崇尚美德”,告诫师生如何学习做人。 二、学校发展定位: 1、学校目前战略定位:济南十六里河中学2004年9月25日二届四次教代会上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再奋斗3—5年,努力将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办成“教学设施先进、教师队伍优良、教育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一流、学校特色显著、校园环境幽雅”的济南市南部名校。(目标分解见附页) 2、发展愿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周边开发风起云涌,几年之后,学校周边将会建起多所规模大、设施一流的学校,可以说,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将会在夹缝中生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校上下形成共识,只有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强抓机遇、跨越发展,学校才能强大,将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基于此,在区教育局“新世纪教育发展论坛”推动下,针对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实际,提出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将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办成‘设施先进、队伍优良、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特色显著、环境幽雅’的区域内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学校”的奋斗目标,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3、办学策略:确定了抓好“222工程”的工作思路。 222工程的第一个“2”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协调创收,一手抓管理创新。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原属镇办中学,底子很薄,学校的硬件发展(如校舍的新建和改建、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配备课桌椅等)只依赖学校自身从正常办公费用中挤不行,完全依赖政府投入也不行,但学校目前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又不能消极的“等、靠、要”。只有加强协调,协调好上级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周边村委和驻镇单位、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把积极争取外部支持和自力更生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的目的,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 学校管理至关重要,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绩,管理出名生,管理出名师,管理出名校。常规管理要求规范、求实效;同时,管理要与时俱进,主动改革创新,实现管理创新,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 第二个“2”是:两腿跑两腿都要快,即“教学质量尽快提高,校本特色尽快凸现”。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无论什么时候质量立教都是根本。我们认为,顺应新课改潮流,狠抓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关键。济南十六里河中学自2000年划归市中区以后,就已经情愿不情愿地与市区学校摆在一个竞争起跑线上了,尽管我们学校领导和师生已经尽了很大努力,但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不能与区属一流学校媲美,只能算个中上游。为尽快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跨越,我们制定了“将学校多年实验推广的尝试教学理论与洋思经验、新课改理论整合”的改革思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精品备课、抓好“三清”。实施精品备课不仅能发挥备课组集体合力、实现了备课的最优化、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而且有利于教师博采众长、共同进步,有利于学科成绩整体提高。近几年这项教学改革进展顺利,学校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稳步提高,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越来越高,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相信,随着进一步的实施、规范和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定会有大踏步地提高。 校本特色就象一个人的气质、个性,没有特色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在抓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也一直在论证、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开发的 “美文欣赏”校本课程首批获市教育局审批通过,正在进入实施阶段,收到了良好效果;《旭日》、《桃源》校刊非常成功,影响很大,特别是《旭日》校刊凭借实力在市中区优秀校刊评比中被评为特等奖第一名,济南十六里河中学代表市中区在济南市语文新课程改革研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得到区、市、省乃至国家级有关领导的好评,更受到全体师生的欢迎和挚爱。 目前,学校确定的“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文化建设为途径,以校刊、网站为阵地的学校特色发展规划”正在付诸实施。(附: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简介) 第三个“2”是:抓好两支队伍建设。第一支队伍是学校干部队伍,要锻炼培养一支紧紧围绕在书记校长周围的团结、求是、务实、高效的领导干部队伍;本着分工负责、责任到人、责权统一的用人原则,发挥好领导干部的龙“头”作用,开展好各项工作。第二支队伍是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敬业爱岗、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就像一个人的躯干,躯干硬朗不硬朗、挺的直不直,决定了学校能不能健康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校发展的主体就是教师”。干部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学校发展的主宰因素、是决定因素,没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干部教师队伍学校的发展是不健康的、也是很危险的。学校研究制定了《师德教风建设实施办法》和《教师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正在下大气力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校园文明工程建设和校本培训,努力营造“校荣我荣,校退我耻,团结奋进,敬业奉献,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氛围,打造优良的干部教师队伍,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3、办学使命:培养现代、文明、自主发展型学生; 创建和谐、向上、人文学习型校园。 三、学校文化建设规划: (一)、十六里河中学学校文化建设指导方案: 1、学校情况分析和指导思想: 济南十六里河中学以十六里河镇联中为基础,经过多次合并,2002年成为我镇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可谓是一所年轻的老学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所面对的大多是山区农村孩子,学生勤劳质朴,能吃苦耐劳,但缺乏城市孩子的大胆创新意识。重业务、重管理是济南十六里河中学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传统,但学校缺乏明晰、条理的内涵和底蕴。针对以上问题,通过集体研究论证,学校确定了“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抓好“222”工程的工作思路,合理定位,确定了争创济南南部名校的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和素质教育精神,根据学校实际和既定的工作思路,努力创造和谐、活泼、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实现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有机整合、高度统一,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2、构建科学、规范、富有人文特色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保证,科学的管理制度既能激励师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又能规范良好行为和约束不良现象。同时,制度文化体现的是科学的校本管理文化,也是学校精神的表现,学校将通过实施一系列富有“人本管理”的制度,来规范师生在校行为,形成既有规矩又有生机活力的校园氛围,为师生构建文明和谐的学习工作空间。 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校长责任制、分层次管理制、岗位负责制、岗位聘任制、校务公开制、教师十要十不准、教师办公制度、考勤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重新整理制度汇编,明细条里,装订成册,形成照章办事、行而有据、以法治校、以德树校的良好运行机制。同时利用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自主管理制度,建立环境卫生清扫制度,学生一日常规检查制度、违纪处理制度、爱护公务制度、两操升旗评比制度、自行车排放制度等制度。并组建高效、严格的运行系统,检查及时,落实到位,不拖,不等,不靠,也要实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突出月主题管理,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学校中的突发事件,严格抓好学生的日常规范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文明校风形成。 3、培养创新、尚美、富有内涵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当前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和创新实践能力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要继续做好“德育向学科渗透”;要构建开放的德育体系,将德育从学校向家庭、社会拓展;要提高文化品位,重新论证制定学校“一训三风”,对学校精神进行论证提炼;要“一月一主题、周周有专题”,精心设计校会、班团队会,组织教育活动;要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以《旭日》校刊为主阵地,利用“美文欣赏”等校本课程,打造学校精品文化品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师生对祖国、集体、职业、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完善学校网络系统,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继续完善体育、文艺、科技、文学社等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让每一名学生都参加的里面去,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到学校学习生活是快乐的; 4、优化育人环境,创造和谐幽雅的物质环境文化。 “环境可以影响人、塑造人”。一个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清新高雅的校园环境,势必对师生的健康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将以教学、办公楼改建为契机,精心设计,建设特色物质环境文化。主要进行以下几处建设。 ①、楼道、教室文化:在楼道内合理布局,镶嵌名言警句、文明用语,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师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每个班级都要有自己是班级格言和教师寄语,学校统一尺寸,统一布局张贴,让每一面墙都说话。 ②、校园墙壁、长廊文化:进一步研究、设计、论证,划分版块,充分利用学校东、西墙橱窗长廊,展示学校风采,自学校大门开始,东墙为历史文化长廊,挖掘整理设计有关本镇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和文化名人,以图画、诗词的形式予以展示,自校门开始西墙为学校理念、校训等为主题的现代育人理念和文化,让其成为学校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③、办公室文化:每个办公室都要设计出自己的文化特点,由学校统一安排、布局、评比,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办公环境。 ④、绿色文化:统一规划布局,调整苗木,利用合理季节,购进和移栽花木,在花园内设置富有人性化的警示标牌,每种植物都注明详细资料,便于学生掌握,并派专人管理,进一步争取资金,修建操场,改变那种风起黄土漫漫,雨滴脚脚是泥的操场现状。加大卫生管理力度,努力做到放眼望去绿意盎然,随手触摸无灰无尘的绿色生态学校。 ⑤、阵地文化:建设校园广播站、德育展室等学生活动阵地,为学生接受教育实践,搭建广阔的空间。 ⑥、标志文化:学校将精心设计校标、校徽、校服等,标志性事物,提高学生精神,展示学校风貌,达到人、物、景的和谐统一。(二)、十六里河中学目前学校文化简介: 学校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根据学校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和学校确定的“规范管理年、校园文化建设年”精神,结合学校目前的资金和客观实际,有针对性地做了下列工作: 1、学校的办学理念确定为:以人为本,内涵发展。 2、校标:玉鸟(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玉函山,世传其上有玉函,神鸟守护。昔汉武帝泰山封禅归来登玉函山,得此玉函。下山后,玉函化为玉鸟飞去。”)学校以玉鸟为校标,其外形隐有J16字样,代表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同时又象征着在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衬托下,学校要展翅高飞。 3、校训:格物致知,明德尚美。 4、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5、教风:博学精业,启智怡情。 6、学风:文明守纪,勤奋进取。 7、历史文化长廊:学校东墙为历史文化长廊,深刻挖掘了本镇历史文化景观,以玉函山、佛峪、怀晋墓、三观庙为依托,从传说到现实,以十六里河象征历史长河进行描绘,翻起历史的浪花,引出先贤名句,体现了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发师生学习上进。 8、现代文化长廊:学校西墙为现代文化长廊,站在玉函山上眺望济南,将十六里河中学的发展前景融入其中,体现了与时俱进、和谐发展、走向未来的意境。橱窗长廊:一部分将学校阶段性。
办学理念
一、办学理念综述:
1、办学理念的表述:以人为本 内涵发展
济南十六里河中学的办学理念确定为“以人为本 内涵发展”,主要是基于学校的发展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地处南郊城乡结合部,原属镇办中学,无生源、师资、管理、硬件和区位优势,尽管多年来校长换了一任又一任,领导和教师也尽了很大努力,但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一直没能达到理想状态,学校特色也一直没有凸现出来。我认为,济南十六里河中学过去一直采取的是“粗线条、经验式”的办学管理模式,领导管理多以行政手段为主,人文关怀不够,科研程度不高,很多工作不十分规范,校园文化不丰富,学校特色不明显,学校、教师、学生文化内涵不足。
济南十六里河中学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在市中教育名校林立的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并尽快发展,就必须改革过去那种“粗放型、经验型”的办学和管理模式,向“研究型、学习型”方向努力;应当在“规范求实效、创新促发展”上做文章,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人文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文明工程,丰富学校内涵,发展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科研兴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以人为本”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学校的主体是人,是学生、老师和管理者,学校不是工厂,管理和服务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感情,只有以人为本,按照人的特点和教育的规律,依法治校和依德治校相结合,管理学校、管理老师、管理学生,调动发挥好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校才能办好。
“内涵发展” 体现的是一种发展理念。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表象是“学校的发展”,核心是“教师的发展”,目的是“学生的发展”。发展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归结为“内涵发展”。内涵丰富、充实,外在必然健康、靓丽。尤其对于济南十六里河中学这种农村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来说,“内涵发展”的意义更大。
教师的内涵发展:包括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业务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增强、信息素养强化、育人方法改进、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
学生的内涵发展: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约束机制的有效、家长社会的协助、学生自己的进取,包括知识能力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培养、全面有效的发展、理想目标的培养等方面。
学校的内涵发展:涵盖教师的内涵发展和学生的内涵发展。还包括硬件设施的建设、资源信息的利用、环境文化的创设、学校特色的形成、良好学校形象的树立等方面。
2、核心价值观的阐述:博学、深究、实践
济南十六里河中学作为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倡导经验型向学习型转变,主导内涵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弘扬学习、研究、实践的作风,并作为工作、学习的价值观引领师生勇往直前,基于此,核心价值观确定为“博学、深究、实践”。
3、学校精神的确定:超越自我 自强不息
学校精神是学校为谋求发展而精心培育并同学校个性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学校主导意识。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处于城乡结合部,学校飞快发展,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既要脱胎于纯农村学校、超越自我、向城市化学校迈进,又要保留农村学校艰苦朴素、自强不息的作风。“超越自我 自强不息”作为济南十六里河中学的学校精神,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既朴实、务实又面向未来、有前瞻性,体现了学校的理念、目标和价值。
4、校训:格物致知,明德尚美。
主要词汇来自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一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致知”的字面含义是“探索事物的规律,获取知识的方法”,告诫师生如何学习知识;“明德尚美”的字面含义是“弘扬道德,崇尚美德”,告诫师生如何学习做人。
发展定位
1、学校目前战略定位:济南十六里河中学2004年9月25日二届四次教代会上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再奋斗3—5年,努力将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办成“教学设施先进、教师队伍优良、教育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一流、学校特色显著、校园环境幽雅”的济南市南部名校。(目标分解见附页)
2、发展愿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周边开发风起云涌,几年之后,学校周边将会建起多所规模大、设施一流的学校,可以说,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将会在夹缝中生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校上下形成共识,只有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强抓机遇、跨越发展,学校才能强大,将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基于此,在区教育局“新世纪教育发展论坛”推动下,针对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实际,提出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将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办成‘设施先进、队伍优良、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特色显著、环境幽雅’的区域内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学校”的奋斗目标,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3、办学策略:确定了抓好“222工程”的工作思路。
222工程的第一个“2”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协调创收,一手抓管理创新。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原属镇办中学,底子很薄,学校的硬件发展(如校舍的新建和改建、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配备课桌椅等)只依赖学校自身从正常办公费用中挤不行,完全依赖政府投入也不行,但学校目前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又不能消极的“等、靠、要”。只有加强协调,协调好上级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周边村委和驻镇单位、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把积极争取外部支持和自力更生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的目的,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 学校管理至关重要,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绩,管理出名生,管理出名师,管理出名校。常规管理要求规范、求实效;同时,管理要与时俱进,主动改革创新,实现管理创新,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
第二个“2”是:两腿跑两腿都要快,即“教学质量尽快提高,校本特色尽快凸现”。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无论什么时候质量立教都是根本。我们认为,顺应新课改潮流,狠抓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关键。济南十六里河中学自2000年划归市中区以后,就已经情愿不情愿地与市区学校摆在一个竞争起跑线上了,尽管我们学校领导和师生已经尽了很大努力,但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不能与区属一流学校媲美,只能算个中上游。为尽快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跨越,我们制定了“将学校多年实验推广的尝试教学理论与洋思经验、新课改理论整合”的改革思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精品备课、抓好“三清”。实施精品备课不仅能发挥备课组集体合力、实现了备课的最优化、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而且有利于教师博采众长、共同进步,有利于学科成绩整体提高。近几年这项教学改革进展顺利,学校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稳步提高,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越来越高,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相信,随着进一步的实施、规范和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定会有大踏步地提高。 校本特色就象一个人的气质、个性,没有特色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在抓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也一直在论证、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开发的 “美文欣赏”校本课程首批获市教育局审批通过,正在进入实施阶段,收到了良好效果;《旭日》、《桃源》校刊非常成功,影响很大,特别是《旭日》校刊凭借实力在市中区优秀校刊评比中被评为特等奖第一名,济南十六里河中学代表市中区在济南市语文新课程改革研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得到区、市、省乃至国家级有关领导的好评,更受到全体师生的欢迎和挚爱。
目前,学校确定的“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文化建设为途径,以校刊、网站为阵地的学校特色发展规划”正在付诸实施。(附: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简介)
第三个“2”是:抓好两支队伍建设。第一支队伍是学校干部队伍,要锻炼培养一支紧紧围绕在书记校长周围的团结、求是、务实、高效的领导干部队伍;本着分工负责、责任到人、责权统一的用人原则,发挥好领导干部的龙“头”作用,开展好各项工作。第二支队伍是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敬业爱岗、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就像一个人的躯干,躯干硬朗不硬朗、挺的直不直,决定了学校能不能健康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校发展的主体就是教师”。干部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学校发展的主宰因素、是决定因素,没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干部教师队伍学校的发展是不健康的、也是很危险的。学校研究制定了《师德教风建设实施办法》和《教师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正在下大气力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校园文明工程建设和校本培训,努力营造“校荣我荣,校退我耻,团结奋进,敬业奉献,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氛围,打造优良的干部教师队伍,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3、办学使命:培养现代、文明、自主发展型学生;
创建和谐、向上、人文学习型校园。
文化建设
(一)、十六里河中学学校文化建设指导方案:
1、学校情况分析和指导思想:
济南十六里河中学以十六里河镇联中为基础,经过多次合并,2002年成为我镇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可谓是一所年轻的老学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所面对的大多是山区农村孩子,学生勤劳质朴,能吃苦耐劳,但缺乏城市孩子的大胆创新意识。重业务、重管理是济南十六里河中学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传统,但学校缺乏明晰、条理的内涵和底蕴。针对以上问题,通过集体研究论证,学校确定了“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抓好“222”工程的工作思路,合理定位,确定了争创济南南部名校的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和素质教育精神,根据学校实际和既定的工作思路,努力创造和谐、活泼、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实现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有机整合、高度统一,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2、构建科学、规范、富有人文特色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保证,科学的管理制度既能激励师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又能规范良好行为和约束不良现象。同时,制度文化体现的是科学的校本管理文化,也是学校精神的表现,学校将通过实施一系列富有“人本管理”的制度,来规范师生在校行为,形成既有规矩又有生机活力的校园氛围,为师生构建文明和谐的学习工作空间。
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校长责任制、分层次管理制、岗位负责制、岗位聘任制、校务公开制、教师十要十不准、教师办公制度、考勤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重新整理制度汇编,明细条里,装订成册,形成照章办事、行而有据、以法治校、以德树校的良好运行机制。同时利用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自主管理制度,建立环境卫生清扫制度,学生一日常规检查制度、违纪处理制度、爱护公务制度、两操升旗评比制度、自行车排放制度等制度。并组建高效、严格的运行系统,检查及时,落实到位,不拖,不等,不靠,也要实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突出月主题管理,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学校中的突发事件,严格抓好学生的日常规范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文明校风形成。
3、培养创新、尚美、富有内涵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当前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和创新实践能力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要继续做好“德育向学科渗透”;要构建开放的德育体系,将德育从学校向家庭、社会拓展;要提高文化品位,重新论证制定学校“一训三风”,对学校精神进行论证提炼;要“一月一主题、周周有专题”,精心设计校会、班团队会,组织教育活动;要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以《旭日》校刊为主阵地,利用“美文欣赏”等校本课程,打造学校精品文化品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师生对祖国、集体、职业、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完善学校网络系统,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继续完善体育、文艺、科技、文学社等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让每一名学生都参加的里面去,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到学校学习生活是快乐的;
4、优化育人环境,创造和谐幽雅的物质环境文化。
“环境可以影响人、塑造人”。一个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清新高雅的校园环境,势必对师生的健康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将以教学、办公楼改建为契机,精心设计,建设特色物质环境文化。主要进行以下几处建设。
①、楼道、教室文化:在楼道内合理布局,镶嵌名言警句、文明用语,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师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每个班级都要有自己是班级格言和教师寄语,学校统一尺寸,统一布局张贴,让每一面墙都说话。
②、校园墙壁、长廊文化:进一步研究、设计、论证,划分版块,充分利用学校东、西墙橱窗长廊,展示学校风采,自学校大门开始,东墙为历史文化长廊,挖掘整理设计有关本镇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和文化名人,以图画、诗词的形式予以展示,自校门开始西墙为学校理念、校训等为主题的现代育人理念和文化,让其成为学校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③、办公室文化:每个办公室都要设计出自己的文化特点,由学校统一安排、布局、评比,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办公环境。
④、绿色文化:统一规划布局,调整苗木,利用合理季节,购进和移栽花木,在花园内设置富有人性化的警示标牌,每种植物都注明详细资料,便于学生掌握,并派专人管理,进一步争取资金,修建操场,改变那种风起黄土漫漫,雨滴脚脚是泥的操场现状。加大卫生管理力度,努力做到放眼望去绿意盎然,随手触摸无灰无尘的绿色生态学校。
⑤、阵地文化:建设校园广播站、德育展室等学生活动阵地,为学生接受教育实践,搭建广阔的空间。
⑥、标志文化:学校将精心设计校标、校徽、校服等,标志性事物,提高学生精神,展示学校风貌,达到人、物、景的和谐统一。
(二)、十六里河中学目前学校文化简介:
学校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根据学校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和学校确定的“规范管理年、校园文化建设年”精神,结合学校目前的资金和客观实际,有针对性地做了下列工作:
1、学校的办学理念确定为:以人为本,内涵发展。
2、校标:玉鸟(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玉函山,世传其上有玉函,神鸟守护。昔汉武帝泰山封禅归来登玉函山,得此玉函。下山后,玉函化为玉鸟飞去。”)学校以玉鸟为校标,其外形隐有J16字样,代表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同时又象征着在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衬托下,学校要展翅高飞。
3、校训:格物致知,明德尚美。
4、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5、教风:博学精业,启智怡情。
6、学风:文明守纪,勤奋进取。
7、历史文化长廊:学校东墙为历史文化长廊,深刻挖掘了本镇历史文化景观,以玉函山、佛峪、怀晋墓、三观庙为依托,从传说到现实,以十六里河象征历史长河进行描绘,翻起历史的浪花,引出先贤名句,体现了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发师生学习上进。
8、现代文化长廊:学校西墙为现代文化长廊,站在玉函山上眺望济南,将十六里河中学的发展前景融入其中,体现了与时俱进、和谐发展、走向未来的意境。橱窗长廊:一部分将学校阶段性的成果对外展示,一部分为阅报栏,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展学生视野,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9、教室、走廊文化:每个教室的外墙上都悬挂一幅优秀的师生书画作品,一方面对师生起到激励作用,同时也展示了济南十六里河中学文化艺术教育的成果。走廊墙壁张贴文明用语和名言警句。学校出台了教室、办公室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将逐步完善教室、办公室文化,真正让每一面墙都说话,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10、“美文欣赏”校本课程首批获市教育局审批通过,学校各年级稳步、扎实地推进这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05年6月市教育局领导督导此项工作时给予高度评价,学校被评为济南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
11、《旭日》《桃源》两种校刊逐渐成熟,质量较高,促进了学生、教师的提高和发展,得到了区、市有关领导的教好评价。《旭日》已经创办五周年,在2004年市中区首届校刊评比中凭借实力获得特等奖的第一名,学校在济南市语文新课程研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成为全市学习的模范,成为学校极富内涵的一大特色。
12、课题研究、档案工作、网站平台、各种学生兴趣小组等各具特色、富有文化底蕴,从不同方面彰显了学校特色,昭示着学校文化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