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创于1984年,是由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主管、
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主办的测绘科学学术期刊。
办刊历史
1984年,《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创刊,为半年刊。
1991年,该刊由半年刊改为季刊。
2000年,该刊更名为《测绘学院学报》,公开发行。
2006年,该刊更名为《测绘科学技术学报》,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主要栏目有学科进展、学术研究等。
该刊主要刊登内容是:以测绘科学技术为报道重点,其内容侧重于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在信息化的科技环境中,特别关注于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显示技术和数字战场感知的理论、方法与工具的研究;空间定位与导航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遥感平台体系构成、目标自动识别与提取、影像信息融合、数字航空摄影测图、影像高精度定位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具有多源数据融合能力及可视化效果的、适应各级管理层次的地理信息平台的开发与研究等诸问题。除这些经典的测绘科学理论与方法在新时期的自然延伸外,还特别关注与测绘科技有关的跨学科、跨行业的前沿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命题和创新性的探索成果。
该刊主要的读者对象是从事测绘和相关专业研究的广大师生、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人员编制
据该刊2018年第6期内页显示,《测绘科学技术学报》第十一届编委会拥有顾问39名、常务编委11名、责任编辑1名、编辑3名。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19年7月13日中国知网显示,《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共出版文献3107篇。
据2019年7月1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共载文2248篇。
收录情况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为
中文核心期刊(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版)、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上网期刊、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中国科技期刊群“万方数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19年7月13日中国知网显示,《测绘科学技术学报》总被下载521932次、总被引次数23164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929、(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702。
据2019年7月1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测绘科学技术学报》被引量为16084次、下载量为67501次;据2015年
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0.59,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2373名,在天文学、地球科学类刊(226种)中排第125名。
荣誉表彰
1991年,该刊获国防科工委首届国防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1995年,该刊获河南省教委首届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中国国家教委科技司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三等奖。
1996年,该刊获总参第一届优秀期刊奖、河南省科委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总参首届优秀期刊奖、河南省第2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1999年,该刊获河南省教委第二届优秀学报一等奖。
2000年,该刊获河南省教委第二届高校学报系统优秀学报一等奖;获《CAJ-CD》执行优秀奖。
2002年,该刊获河南省第5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2003年,该刊获总参优秀期刊奖。
2006年,该刊获教育部科技司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7年,该刊获中国测绘学会首届优秀测绘期刊奖。
2008年,该刊获教育部科技司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9年,该刊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2010年,该刊获总参优秀出版物奖。
2011年,该刊获得中国优秀测绘期刊一等奖。
文化传统
办刊宗旨
该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报道和反映测绘科学最新研究成就,传播和积累军事测绘科学知识,促进测绘科学的发展与交流,提高测绘科学研究质量和水平,培养军事测绘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测绘科学技术现代化服务。
投稿须知
论文篇幅要求(含图、表)8000字以内。文稿必须包括标题、作者姓名及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法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基金资助情况及编号。
标题:要求有中英文,简练(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可用短语,不能用句子,应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而简明词语的逻辑组合,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作者姓名和单位(及邮编):要求有中英文。
摘要:中文摘要以200到300字为宜。应尽量写成报导性摘要,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 、“报告了……现状”、“进行了……的调查”等。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建议先写英文摘要,再写中文摘要)。采用被动语态,不用“We”等第一人称作主语。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结论。
关键词:要求有中英文关键词5-8个,应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不能全是英文或英文缩写。
中图法分类号:根据关键词,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中查找。
正文:(1)章节标题:简练、可用短语,不能用句子。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式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式为1.1、1.2、2.1、2.2…;三级标题形式为1.1.1、1.1.2、2.1.1、2.1.2…。论文开头要有引言(以0序号开始),论文最后要求有结束语或结论。(2)插图:要有图序、图题,图要随文序号出现,应精选、清晰,有自明性,标目、标值要规范、准确,以6幅为限,切忌与文字内容重复;表:要随文出现并标注表序、表题,表格尽量采用“三线表”,表格的左、右端不封。(3)正文、图表、公式中的变量要用斜体,矢量、矩阵、向量要用黑斜体;英文缩写、计量单位、函数名称、运算符号、括号等都要用正体;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及符号请注明;文中的计量单位一律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4)文中英文缩写在第一次出现时要给出英文全称(众所周知的不必)。
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5条,不超过40条。只著录最必要的、最新的参考文献,仅限于作者直接引用并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文献题目后要给出文献类型字母标识。
著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写法(外国人名亦如此)。如著者不多于3人,则全部著录,如为4人以上者,只著录前3人,后面中文加“,等”,外文加“,et al”,著者间加“,”,最后两者之间一律不加“和”、“and”等连词。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序号,起讫序号间用“-”连接。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括号“[ ]”外著录引文页码。
作者简介:第1作者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 ×省(市)×市人,职称,学历,研究方向。作者简介可在文章最后或首页地脚处给出。
基金项目:有基金资助的项目要给出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
联系方式:在文章最后给出作者联系方式(包括邮政编码、通信地址,电话,E-mail)。
期刊领导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历届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