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田次郎,原名岩田康次郎,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东京。被誉为日本当代最有天份的小说家之一。四十岁时,以《被拿到还得了》一文在文坛初试啼声。一九九五年,以《搭地铁》获得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一九九七年,发表《铁道员》引起广泛回响,更因此获得日本文学大奖直木赏,奠定浅田次郎在日本文坛之地位,也使其文学创作登上高峰。《铁道员》后来拍成电影,亦获国际影坛的注目,更是将浅田次郎的文学推向世界级的角度。
个人履历
人物简介
浅田次郎,原名岩田康次郎,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东京。高中毕业时,因三岛由纪夫自杀事件的影响而加入自卫队。期满退役后,历经各种工作经验。细腻多感的特质,丰富的生活经验,奠定其文学作品平淡却丰润的感情。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细腻敏锐的观察力,使得他的作品打动无数人心,广受各世代的共鸣。他那种善用温和平实却羞涩伤感的笔调,鼓励人们在绝望中以积极热情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苦闷与困境。
相关评价
浅田次郎的小说,文字看似平浅,其实意念深远,温和平实的描述,缓缓将深情注入每位读者内心,如同一杯甘醇的佳酿,温暖了每一颗心。阅读浅田次郎的小说是一场丰盛的心灵飨宴,他不吝惜展现无穷的创作力,不囿限任何题材,在浅田的文字带领下,我们可以穿透外在的表象,直触真实的人性。这也是
直木奖大师浅田次郎的文采总是深受许多人感动的原因吧。
作品及评价
作品简介
浅田次郎的作品量丰富,小说取材广泛,文字风格多样,有沉稳内敛的抒情作品《月之滴》《陌生的妻子》《铁道员》;长篇历史巨著《弥勒丸悲歌》《苍穹之昴》《珍妃之井》;以及戏谑性黑色讽刺小说《极道放浪记》《金光闪闪》;其它深受好评的作品《霞町物语》《胜负的极意》《日轮的遗产》等等。他的文字清新自然,却意境深远,深刻描绘人世的沧桑及人性微妙的转变,其创作力源源不绝,风格体裁推陈出新,可说是近十年来日本文坛最受欢迎与重视的作家。
小说里的人物性格完全呈现出浅田次郎对事情一针见血的透析以及悲天悯人的宽宏与省思,或许我们可以将这坚毅执着又温柔纯真的形象,视为浅田次郎个人特质的写照。书中的每一位主角,不论是屈服于现实生活,或者沉沦在坠落的泥沼,抑或是历史事件的重现,都能在浅田次郎细致深入的描写之下,赋予了晶莹无瑕的灵魂。
有雄心
虽然不时在日本报纸杂志上见到他的名字,但并不认识。去年秋天,他参加日本笔会作家代表团来中国访问,我临阵磨枪,找了些资料,才算对他有所了解。
他的作品,以历史小说为主,有《乘地铁》(获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铁路职员》(获直木奖)、《壬生义士传》(获柴田练三郎奖)、《苍穹六连星》(以西太后为主人公)、《珍妃井》等百余部。资料中说,他笔下的西太后,与众不同,非但不令人厌恶,还有点可爱。他认为,不应该按照西方史观来评价西太后,要在当时历史的大背景中描绘这个权倾朝野的女人。
近年来,在日本年轻人中间兴起了历史热,历史小说、历史电视剧、历史舞台剧、历史漫画,人气很旺。浅田次郎生逢其时,乘风而起,扶摇直上,声名鹊起。他原本是一家服装店的老板,姓岩户,名康次郎,1951年12月生于东京,写小说出名后,以文笔为生。
在中日作家座谈会上,他说,我写小说,主要是受中国文学影响。从初中到高中,日本教科书中有不少
中国古典文学,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都要求背诵。尤其是高中时,一周有两三节中国古典文学课,比较起来,中国古典文学对我的影响,远远胜于欧美文学。我从小就想当小说家,所以也读过鲁迅、巴金、老舍等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那时很穷,生活也简单,读书是唯一的兴趣、消遣和享受,我们可能是受惠于文学的最后一代。
他每天上午写作,下午读书,天天如是,几十年如一日。他说,读书如吃饭穿衣,是我生活的必需和兴趣,读与我创作有关的书,也读大量的“闲书”,没有什么目的性,随便翻一翻,有趣就读下去,无聊就放下,反正每天不读书不行。现代生活有很多诱惑,电视、漫画、时尚、五花八门,人们从中可以得到满足,读书受到激烈冲击,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疏离了图书。这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错误。现在兴起了网络小说,手机小说,人人都可以写,但我觉得它不太像小说。我写小说,是出于一种欲望,也可以说是我的一种生存方式,而网络、手机小说,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手段,与传统写作,有所不同。
他崇拜司马迁,说司马迁是天才,《史记》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虽然是史书,但也可以当历史小说来读,其叙事、状物、写人,都入木三分,甚至可以说,是历史小说的顶峰。如果叫我到孤岛生活,只准带一本书,那就是《史记》。
他爱吃中国菜,而且会吃。在上海吃大闸蟹时,他连说味道绝佳,无与伦比。
阳澄湖大闸蟹,蜚声海外,我在日本市场见过。这东西在中国就很贵,到日本更贵得令人咋舌,一般人吃不起,不知其味。看他动作娴熟,神色欣然,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就知道是行家里手。
有一位日本作家说,日本经济不景气,文学更糟,近20年来,文学作品减少了一半,作家的收入没有增加,更穷了。他没有吭声,因为他不穷,他的历史小说,发行量很大,读者甚众,但也有牢骚。他说他的《铁路职员》发行260万册,版税的三分之二都缴了税,税这样高,不利于创作。有些作家,当年的稿费版税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就不写了,再写大部分都缴了税,自己所剩无几。
从少年时代起,他就不写笔记,如今写历史小说,需要掌握大量资料,但他还是不做笔记,只是不断读书、思考、观察,在自己的头脑中构筑一个历史舞台。《乘地铁》,是描写日本战败后的生活,对他来说,也可以说是历史小说,因为那时他还没有出生。为了描写真实,他寻亲问友,打听哪里是店铺,哪里是食摊,哪里是黑市,还画了张地图。他说自从写历史小说之后,东京的景物在我眼里就变了样,散步时,心里想,这里是过去的藩邸,这棵树见过我写的那个时代……好像坐上了幻想中的航时器,在历史、现实和未来中自由翱翔。
他说历史小说,重要的不是故事,而是人,人物性格。如果没有很深的人生阅历,不了解各种各样的人,根本写不出来。
我问他,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重要的是生活体验,还是丰富的想象力?他想了想说,可能还是想象力。生活体验人人都有,但却未必人人成为作家。想象力是一种才能,是小说家必备的素质。
他说,人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就是要确定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坐标。极言之,昨天,就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昨天的继续。古代距我们遥远,近代距我们较近。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明清时代,远比三国时代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关系更密切,更重要。日本学校没有详细教授近现代史,人们大都不知道日中间存在的问题,如果了解中国的清代历史,就能理解今天的日中关系。中国历史,典籍浩繁,丰富多彩,对于日本小说家来说,有巨大吸引力。身为小说家,我有一种使命感,要用小说描写日本和中国近150年的历史。我把
中国近现代史作为我写作的新坐标,继续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