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刻
艺术类型
浅刻艺术
发展过程
说到浅刻,不得不谈谈竹刻,竹刻可以说是中国雕刻文化的缩影,清代中叶是竹刻艺术的鼎盛期,浮雕与圆雕之法已至颠峰。此时出了一位别开生面的竹刻大家,叫周颢(号芷岩)(图9、46)。金元钰在《竹人录》中论曰:自朱氏祖孙起,嘉定竹刻艺人都是“画道以南宋为正法,刻竹则多崇尚北宗”而周芷岩一改前法,所刻山水“合南北宗为一体。无意不搜,无奇不有……是将南宗画法入竹刻之第一人”。他创造了以阴刻为主的“平刻浅浮雕”之法。虽然,仍带有阳刻的痕迹,但也称的起开创清中期竹刻新法之第一人了。特别是他所刻的竹石图,神韵所至,以刀代笔,将文人画再现于竹器上。故有赞誉者称其“用刀如用笔”,“画法施之刻竹”等等。竹雕风格从芷岩开始为之一变。他改变了嘉定派朱鹤所创的以“南宋画法”(按南北宗理论南宋画为“北宗”)入竹刻的思想,而是将南宗画法融汇于竹刻,使竹刻成为一种特殊的书画形式,同样讲究画面的意境,讲究诗、书、画、刻在竹子上的和谐统一,文人气更加浓厚了。
这时期还有一位师承濮澄,以浅刻为主,刀法简练,被清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称为濮澄之后金陵派“第一人”的浙江新昌人氏潘西凤,号老桐,也崭露头角。显然,他所形成的竹刻风格是受到了同时期具有创新意识的扬州画派的影响,其浅刻手法有高古绝俗之气。这样两位竹刻大家为浅刻艺术在竹刻工艺中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浅刻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紧接着有一位承上启下者为浙江黄岩人氏,姓方名絜字矩平他取法芷岩,借鉴老桐、邓渭之技形成和创造了独特的人物肖像之法,一时被称为绝技。
至清后期,学竹刻者愈众,而且不再限于嘉定、金陵两地,并且大都以此为生计——职业化。竹刻名家载入史册的也多于以往。此时“嘉定派”的浅浮雕形式已趋少见,高浮雕、圆雕、透雕,陷地深刻问津者更稀,即使有些作品问世,大多也只是翻摹古人之形壳,更无创作可言(至今亦然)。刻竹开始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书画竹刻时期。雕刻致力于用刀痕凿迹来再现书画之效果,于竹上表现笔情墨趣的形式,更被大多数竹人视为竹刻之最高追求
浅刻与画稿
竹雕浅刻,主要是用刀来直接表现书画艺术的一种雕刻语言。那么,作为浅刻家自身应该具有中国书画艺术方面的修养,这是成为浅刻艺术家所必备的最基本的条件和素质。为了作品有更完美的艺术效果,请专业书画家来落稿下墨是必要的和不可或缺的。因为墨稿的艺术水准会直接影响到雕刻作品的艺术效果。这是由历代传世的竹雕浅刻作品所证实的。竹刻家自己能画两笔,这当然很好。但不应成为主流。每个人都有局限性,即使自己创作,大多也只是摹仿和翻刻画稿而已,画稿的艺术品质整体上与专业画家的作品效果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当然,刻出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事实上我们不可能使每个竹人都具备了专业书画家的能力再学竹刻。因此,必须要求竹人在学刻竹期间,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进行完美的再创作。反之,如对书画一窍不通者,即使请大家为其落墨,雕刻出来的作品最后只能是有形而无神,甚至是徒劳——这是浅刻艺术的命脉。
历代画家出生的竹刻家也经常刻制专业画家在竹器上留下墨迹的作品。这种扬长避短、珠联璧合的合作在艺坛上称之为雅事。在明清时还出现了这样一种情景:有的名刻家非名画不刻,有的名画家非名刻家不画。当然,也不是任何书画家的画稿都可以用,一个竹刻家要提高甄别和修缮画迹的能力。那么他的竹刻艺术将更能展现出自我的个性,同时也提升了画稿的艺术魅力。这是每个浅刻家所要思考的。也是竹刻浅雕的理念。
竹人与书画家
从明代竹刻形成一门独立的艺术以来,竹刻家与书画家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明“嘉定派“创始人朱氏三代都是能写、精绘、擅印的文人学士。吴之(字鲁珍)为三松后嘉定第一名手,精绘事,擅行草。清中期,周芷岩更是了得,蒋宝龄称其“幼曾问业于王石谷,得其指授,仿黄鹤山樵最工。少以刻竹名,后专精绘事,遂不苟作。”王世襄故谓:刻竹家自朱氏祖孙以来皆能画,及竹人兼画师,则芷岩实画师兼竹人也。其后有吴历、钱大昕、程庭鹭等著名画家学者文人,也都是竹刻名手,在1994年苏富比拍卖行中,著名画家奚冈在乾隆五十二年所刻的扇骨一把,以4.6万元台币拍出。《中国美术辞典》的篆刻家名录中点明善竹者有:潘西凤、乔林、文鼎、陈鸿寿、杨澥、曹世模、孙三锡、赵之谦、王云、胡匊邻等。
还有竹刻家用名画本与名画家合作,如朱三松的《仕女窥简笔筒》就是取陈老莲《西厢记图》为粉本,周芷岩用南宗山水入竹刻第一人,潘西凤与郑板桥关系甚笃,郑称其为濮澄之后“金陵派”的第一人,两人经常画刻合作,配合默契,清末方洁注重肖像写实,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擅长将清初精湛的版画画稿体现在其作品之中。清末至民国为竹人画稿的画家更是数不胜数,任熊、赵之谦(亦能刻竹)、吴昌硕(子吴藏龛善刻竹)、王一亭、金城、蒲华、徐操、白蕉、马公愚、吴湖帆(图37)、吴待秋、吴子深、齐白石、张大千、蔡铣、朱屺瞻、吴作人、汪亚尘、陈少梅、叶浅予、唐云、江寒汀、程十发、张石园、陈佩秋、吴似兰、张辛稼、费新我、沈子丞、吴养木等等。其中与竹刻家合作最多帮助最大的要数“海派画家”江寒汀和唐云。受其“海派画风”影响的竹刻名家有金西厓、徐素白、张契之、盛丙云、沈觉初、李卓云等。可以说不断发展的书画艺术是浅刻艺术的生命之源。竹刻家们把绘画溶进了他们的雕刻中,又将画笔所不达的地方用刻刀再现出来。加强绘画的视觉效果,既提高了竹刻艺术、又丰富了书画形式,画家在竹刻艺术中吸取了滋养也陶冶了情操。为提炼自己的艺术,提供了一份思考。因此竹刻艺术的辉煌,并不单是竹刻家个人的辉煌,它也是历代书画艺术家的辉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27 07:30
目录
概述
发展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