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
网络流行语,亦称“流量艺人”,主要指那些人气旺盛、粉丝众多、号召力强的年轻艺人,在
手机时代,流量指访问量(人气),即人气歌手,当红影星,流量明星只是不同时代的不同叫法。
词语来源
在互联网领域,流量指访问量(人气),这些明星粉丝基数大,号召力极强,走到哪里都能带来巨大的“人流量”,因此被称为流量明星。
内涵
引申含义
流量明星,指粉丝众多,常年占据微博热搜和娱乐头条的明星,但他们往往没有匹配其热度和影响力的实力(演技或唱功)。
属性
流量明星是中国网络社会化语境中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新媒体时代粉丝经济学的产物。
社会评价
流量明星无演技
2017年09月26日人民日报发文《“流量明星”切勿成“流星”(艺海观澜)》,文章称:流量本无原罪,问题在于今天的诸多流量明星只有流量,没有演技。当前颇受追捧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流量明星”,往往没有经过“跑龙套、当替身”等艰苦的淬炼,这样的明星也留不下任何一部真正的作品。
网络流量分析中数据的可操作性,例如不完整的数据收集、人工刷量产业链和专业的机器人程序等,为花式造假提供了便利。在这场企业推动、机构操纵、平台默许、粉丝参与的造假活动中,
劣币驱逐良币,违背了用户的知情权,这种对数据的盲目崇拜也在危及整个社会秩序。
2019年6月,制造某流量明星微博转发数据的推手“星援”APP被查封,数据造假变成了某些流量明星身上一张撕不掉的标签。但单纯的行政干预和一次两次的净网行动无法拯救这条病态的产业链。粉丝群体被“爱他就为他花钱”的口号裹挟;品牌主往往只依据数据的热度来判定某个明星或博主是否有可被收割的粉丝;企业通过市场份额、用户数量、日活用户等数据快速提高自身估值;投资机构出于利益考量,与企业、平台合谋制造更大的数据泡沫……多方力量的推波助澜,让流量至上的逻辑大行其道。
流量变现是新媒体领域的顽疾,更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法治、平台、社会力量多管齐下。其中,提高违法成本是当务之急。数据造假违反了《
反不正当竞争法》,受到影响的企业应主动拿起法律武器进行举报,执法部门也应当加大对数据造假的查处力度。另外,平台也应负起相应责任。比如,微博为应对“轮博”已将转发、评论量设置成“100万+”的显示上限,下一步还应阳光化、公开平台用户数据,推出对“大V”影响力计算更合理的算法。此次打榜是一次惊人的媒介事件,同时也是“唯流量论”虚妄性的自我证明。在娱乐圈乃至社会长期沉迷流量数据的背景下,这起事件无异于一记警钟,提醒我们加大力度挤压流量泡沫,让口碑成为真正的流量。
2021年8月20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连发五篇“央视网评”,对流量明星予以剖析和抨击,“央视网评”认为,流量明星德不配位,不仅给整个演艺行业带来极为负面的效应,更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尤其是给青少年灌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至上等不良观念,严重误导其价值观。
相关人物
整治乱象
2021年8月27日,中央网信办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提出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优化调整排行规则、严管明星经纪公司等十项措施,重拳出击解决“饭圈”乱象问题。流量明星“翻篇”了。
2021年9月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坚决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坚决反对唯流量论,坚决抵制泛娱乐化……这些重拳出击,斩断流量操控之手,直击饭圈七寸,以雷霆之势宣告“流量明星”时代已然翻篇。
2021年9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严格执行电视剧片酬管理规定,坚决抵制流量明星等泛娱乐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