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苏子
茜草科流苏子属植物
流苏子(Coptosapelta diffusa (Champ. ex Benth.) Steenis),是茜草科流苏子属的攀缘灌木。叶坚纸质或革质,卵形、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先端短尖、渐尖或尾尖,基部圆,干后黄绿色,两面无毛,稀被长硬毛;叶柄有硬毛,稀无毛,托叶披针形,脱落;花单生叶腋,常对生;蒴果稍扁球形,有浅沟,淡黄色,果皮硬,萼裂片宿存,果柄纤细;种子近圆形,边缘流苏状;花期5-7月,果期5-12月。
形态特征
茜草科流苏子属的攀缘灌木。长通常2-5米;枝多数,圆柱形,节明显,被柔毛或无毛,幼嫩时密被黄褐色倒伏的硬毛。叶坚纸质至革质,卵形、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2-9.5厘米,宽0.8-3.5厘米,顶端短尖、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圆形,干时黄绿色,上面稍光亮,两面无毛或稀被长硬毛,中脉在两面均有疏长硬毛,边缘无毛或有疏睫毛;侧脉3-4对,纤细,在下面明显或稍明显;叶柄长2-5毫米,有硬毛,稀无毛;托叶披针形,长3-7毫米,脱落。花单生于叶腋,常对生;花梗纤细,长3-18毫米,无毛或有柔毛,常在上部有1对长约1毫米的小苞片;花萼长2.5-3.5毫米,无毛或有柔毛,萼管卵形,檐部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长0.8-1毫米;花冠白色或黄色,高脚碟状,外面被绢毛,长1.2-2厘米,冠管圆筒形,长0.8-1.5厘米,宽约1.5毫米,内面上部有柔毛,裂片5,长圆形,长4-6毫米,宽约1.5毫米,内面中部有柔毛,开放时反折;雄蕊5枚,花丝短,花药线状披针形,长3.5-4毫米,伸出;花柱长约13毫米,无毛,柱头纺锤形,长2.5-3毫米,伸出。蒴果稍扁球形,中间有1浅沟,直径5-8毫米,长4-6毫米,淡黄色,果皮硬,木质,顶有宿存萼裂片,果柄纤细,长可达2厘米;种子多数,近圆形,薄而扁,棕黑色,直径1.5-2毫米,边缘流苏状。花期5-7月,果期5-12月。
产地生境
流苏子产于中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七娘山(仙湖华农学生采集队012427)、南澳(张寿洲等3532)、大鹏、葵涌、田心山、三洲田)、香港、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日本琉球群岛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00-1450米处的山地、丘陵的林中或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主要价值
流苏子的根可入药,味辛、苦,性凉;有祛风除湿,止痒的功效;主治皮炎,湿疹瘙痒,荨麻疹,风湿痹痛,疮疥。流苏子的嫩叶亦可代茶。
【功 效】:祛风止痒。
【主 治】:治皮肤局部红肿、瘙痒、荨麻疹、湿疹、皮炎。
【性味归经】:辛、苦,凉。肺经。
【用法用量】:外用:煎汤外洗。
【别 名】:牛老药藤(广东)
【考 证】:始载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
主要用以防治烂鳃、肠炎病。根辛辣,可治皮炎。
使用方法:每亩鱼池用流苏子鲜藤1.5~2公斤,配以八枝麻0.5~1公斤,放置在进水口,压以松树或松枝,隔日翻动,使其腐烂,并经常冲水,使全池均匀。
参考文献
Coptosapelta diffusa (Champ. ex Benth.) Van Steenis in Amer. Journ. Bot. 56 (7): 806. 1969; J. M. Chao in Li, Fl. Taiwan 4: 255. 1978. ——Thysanospermum diffusum Champ. ex Benth. in Journ. Bot. Kew Misc. 4: 168. 1852; Benth. Fl. Hongk. 146. 1861;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3: 371. 1888; Hayata, Ic. Pl. Formos. 2: 82. 1912 et 5: 81, fig. 21. 1915; Levl. Fl. Koup-Tcheou 372. 1915; Kanehira, Formos. Trees ed. 2. 685, fig. 641. 1936; Hand. -Mazz. Symb. Sin. 7 (4): 1017. 1936; How in Sunyatsenia 7 (1-2): 29. 1948; Li, Woody Fl. Taiwan 873, fig. 353. 1963;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 203, 图5819. 1975; 云南种子植物名录, 下册: 1249. 1984; 浙江植物志6: 114. 图6-143. 1993.
参考资料
流苏子.植物智.
流苏子.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3 09:4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