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养鱼
鱼类养殖方式
流水养鱼(running water fish culture)在有水流交换的鱼池内进行鱼类高密度精养的方式。一般以水库、湖泊、河道、山溪、泉水等作水源,借助水位差、引流或截流设施及水泵等,使水不断地流经鱼池,或将排出水净化后再注入鱼池。由于水流起着输入溶解氧和排除鱼类排泄物的作用,池水能保持良好水质,为鱼类高密度精养创造了条件。
环境
流水养鱼的主要工艺在于控制养鱼环境,使之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最大限度地发挥鱼类的生长潜力。已从常温流水的初级形式,逐步发展到运用电脑对池水的流量、溶解氧、水温、pH、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含量及光照、投饵量等进行自动监测控制,成为现代化高效率的养鱼方式。流水养鱼按水的流动方式,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循环式两种基本类型。
类型
开放式水源流经鱼池后,不再回收,故耗水量较大,一般多用于水源充沛的地区。按对水温的控制与否,又分为常温流水和温流水两种类型。开放式常温流水养鱼流水养鱼的初级形式。具有投资小、建池简易、管理方便等优点。全部采用自然水源,水温不加调节。由于排出的水不重复使用,一直注入新水,因此水质条件较好。中国过去的山区家庭式养鱼或寺庙、公园蓄养观赏鱼多用此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鲫、鲤、草鱼、团头鲂、鳗鲡、鲈等相继成为该形式的养殖对象。除养食用鱼外,还饲养鱼苗、鱼种。由于在一定条件下流量和产量呈正相关,建池时要充分利用地势差,使鱼池获得较大的流量,同时又使水流进出鱼池不需另加动力,这是常温流水养鱼是否能具有生产价值的关键。
开放式温流水养鱼特点是能调节水温。利用温度高于气温的自然水源(温泉、深井)或工矿企业(主要是电厂)的温排水,作为主要的或调节用的水源,与天然常温水同时注入鱼池,通过控制两者的流量来保持池水的适温。开放式温流水养鱼不仅可提高养殖密度,还可加速鱼类的生长和发育。在低温季节,可使池水保持适于鱼类生长的温度,因而能延长鱼类的生长期,缩短其养殖周期,促进或抑制亲鱼的性腺发育。在低温地区,使用温流水培育亲鱼,可提早其繁殖期,从而增加苗种的饲养时间,为培育大规格鱼种创造条件。
封闭循环式又称循环过滤式养鱼。特点是对池中排出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注入鱼池,因此耗水总量较前两种形式为少,并可使用加热的方法来保持池水恒温。这种方式的基本工艺源于水族馆。19世纪后期,荷兰、美国、英国等国用循环过滤法处理养鱼用水,使其重复使用达数十年之久。20世纪60年代,由于不少国家的水域受到污染,而活鱼需求量不断增加,因而这种养殖方式被引用来进行苗种的培育和食用鱼的生产,逐渐发展成一种新的养殖工艺。
循环过滤式养鱼池所排出的污水中含有阻碍鱼类生长的鱼类排泄物、残饵分解所产生的氨等有害物质,重新利用时须过滤和净化。一般将排出的污水经曝气后进行沉淀,去掉悬浮的固体物质(如鱼类的粪便、残饵及碎屑等),然后利用生物滤池或生物转盘进行生物净化。生物滤池可将一些残存在水中的悬浮物阻截在滤料(石子、黄沙、塑料颗粒、网片等)的空隙或沉积在其表面,使水进一步澄清,还可借助孳生在滤料表面的微生物群(或称生物膜)把溶解在水中的氨和亚硝酸氧化成无毒物质,以完成污水的净化过程。生物转盘是利用孳生在圆盘(筒)表面的微生物群来氧化水中的有机物。经净化的水,再经增氧后进入鱼池。如是温流水循环过滤系统,须在过滤后用蒸气或热水锅炉加热。对水质应根据标准进行严格的监测和管理。此外,由于养鱼密度高,须投喂营养完全的颗粒饵料,以防止发生营养缺乏症和饵料流失。在循环过滤鱼池中,鱼病的发生和传染速度极快,故须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一旦发现鱼病,要尽快进行病鱼隔离治疗和全系统的消毒。
封闭循环式鱼池面积一般仅几平方米或几十平方米,并多建在室内。整个装置包括鱼池系统(鱼池和进、出水管渠等)、净化系统(沉淀的、滤池)、输水系统、送气系统、加热系统等,并通过控制和监测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和现代化管理,故控制养鱼环境的能力较强,生产潜力也较大。这种方式较适用于优良鱼类及珍贵鱼类的养殖。在大城市、工矿区或缺少充足水源的地区,使用价值更大。但建造费用昂贵,管理的技术水平要求高,能源消耗也较多。
臭氧杀菌技术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各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如砂滤、微生物净化、紫外线杀菌消毒、泡沫分离等。但随着工业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设备在实际生 产中的推广的应用,高密度、小水体的生产条件对水质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应用具有高效、快速特点的臭氧进行水质处理的技术也就应运而生。
1臭氧的特性 臭氧(O3)又名活性氧,是氧气的同素异构体,易溶于水,在水中即刻发生还原反应,产生中间物质单原子氧和羟基(0H) 单原子氧氧化能力极强,羟基也是强氧化剂催化剂,因此,臭氧具有较强的消毒效果,并可以分解一般氧化剂难以破坏的有机物单原子氧和羟基消毒作用的机理为:(1)臭氧可以分解细菌的细胞壁,扩散进人细胞内,氧化破坏细胞 内的酶而杀死病菌;(2)臭氧可与细菌细胞壁脂类舣键反应,进人细菌体内部,作用于脂蛋 白和脂多糖,改变细胞的通透性,从而导致细胞溶解。臭氧杀菌消毒、分解水中有机质及无机物的能力比常用的氯高出几百倍。而且由于臭氧不稳定,反应过后易生成氧和水,从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2 臭氧可以净化水质的依据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使得它对水中的各种微生物均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伍学洲等在无菌罩(0.7m )通人臭氧,发现经臭氧作用20min和30min时大肠杆菌杀灭率为97.5%和l00%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为93 7%和l00% ;对绿脓杆菌的杀灭率为84.6%和89.8%Herbokd等报道20℃ 条件下将臭氧气体通人流动的水中,当水中臭氧浓度达0.43mg/L时可将大肠杆菌100% 杀灭翟发林等报道在34℃ ±1℃时, 浓度为5.50mg/m 的臭氧可以在45min内将100ml塑料瓶内滴染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全部杀灭白希尧等报道,浓度为1.5mg/L的臭氧溶液仅需lmin即可将试验中的黑曲霉和酵母等真菌100%,杀死,此外,臭氧对原虫及其卵也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3 臭氧净化水质的特点3.1 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养殖用淡水或海水中对鱼类危害较大的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态氰等均可被氧化为无毒的NO 、SO 、N,等有机物,同时无机物也可被降解生成对生物无毒的物质,从而降低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 和化学耗氧量(COD)
3.2 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对藻类等原生动植物起到迅速的杀灭作用,据孙晓红等报道,取赤潮海水进行30min臭氧处理后,红色赤潮海水完全氧化变为无色透明状,水中的夜光虫全部被杀死呈粉碎状。
3.3 臭氧可对水中存在的危害水牛生物健康的病原菌起到迅速有效的杀灭作用Kofich等比较了臭氧、CIO,、CI,、氯氮等对微笑隐孢子虫卵的杀灭作用. 结果表明lrng/kg的臭氧作用5min可灭活90%的虫囊.而同浓度的CIO,经作用lh,CI,和氯氮均在浓度为80mg/kg且作用90rain后才达到了同样的作用效果。3.4 由于臭氧在水中易分解为0,,所以不但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而且可使水体增氧,直到一举两得的作用3.5 臭氧在净化水质的过程中,不会改变水中的原有成分.能保持水中所含的对水生动物有益的矿物质一3.6 通过臭氧净化水源的同时,还可起到减少动物肠道内以宿主营养为生的细菌数 .降低幼菌营养消耗,而且使有益菌分泌的淀粉酶活性增强,提高了动物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利用效果,促使动物健康的生长3.7 臭氧通过氧化絮凝作用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物是无毒、无味能生物降解的物质。
4 影响臭氧作用效果的因素4.1 臭氧的浓度任允许浓度内,一般加臭氧的浓度越高,杀灭细菌等的速度越快,作用效果越好,但应注意勿使其过量4.2 水的温度相同的臭氧浓度,在不同的水温下,溶于水中的量不同。水温越低水中的溶解度越高如30 时,溶解度为22%,lO 时为54%.0cc为69%4.3 水中的无机离子当水中存在较多无机离子时,会加速臭氧的分解,从而使臭氧的浓度降低,妨碍杀菌的效率一4.4 水中的浑浊度据报道,当水的浑浊度在5mg/L以下时,对臭氧杀菌效果的影响不大,但当浑浊度在5mg/L以上时,则有影响。因为此时有很大一部分的臭氧用于对有机物及无机物的氧化分解上
5 水中残余臭氧对水生生物的毒副作用姜国良等(2001)在臭氧对牙鲆和对虾的急性毒性试验中表明,当残余臭氧浓度为0.2~0.4mg/LH~经过l2h,牙鲆存活65%;24h时为47% ;48h时为23%; 当浓度增加至0.5~0.8ml/L时,任何时段无一存活,Reid.B(1994)研究表明,l-5mg/1 的臭氧浓度是虾的致死浓度。Hubbs研究发现鱼类在残留臭氧浓度较高时的毒性反应,主要是运动和呼吸异常,随之失去平衡,鱼时而乱游时而静止,静止时鱼的侧面或肚皮朝上,最终导致鱼类死亡因此,虽然臭氧可显著净化水质,增加鱼虾产量,然而其对鱼虾等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也不可忽视,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涮整一当用于臭氧再循环水时,要使用小剂量(一般为0.05~0.3mg/L)和短时间(O.3~2min)接触一综上所述,由于臭氧本身所具有的优点,如杀菌谱广.作用效果快而彻底,片且无二次污染.可通过分解无机物、有机质等来净化水质,并可增加溶氧因此,臭氧是一种理想的杀菌消毒剂,可广泛地应用于养殖及生活用水水质处理上而且臭氧可明显地改善水质,用于循环养殖系统中时,可大量地节约用水,降低用于温度控制所消耗的热能一因此,从长远来看,应用臭氧进行水质处理不失为~ 种经济、有效的水处理方法。
解决办法
绝大多数鱼都有攻击性,没有攻击性的鱼非常少。有些鱼表面看来相当温和,却有相当大的攻击性。如七彩神仙鱼,看似温和,可能霸占吃不完的饵料,可以随意追咬同类其他“弱势鱼”。但七彩神仙鱼对非同类鱼却很“客气”,这是七彩神仙鱼温和的一面。
要想减少普通热带鱼之间的攻击性,首先要了解热带鱼为什么会攻击性。
(1)某些热带鱼为捕食性鱼类,幼小鱼阶段就已有“狼子野心”,小鱼攻击大鱼虽不能鲸吞与自体差不多大的鱼,但也要“蚕食”其一部分,这是其食性所决定的。当然,有的热带鱼捕食性比较晚才显现出来,因此幼小阶段攻击性不很强,如地鱼等。
(2)一般鱼的攻击性由对食物的争夺引起。它们必须把别的鱼赶走才能占有或吞食某一饵料。它们往往个大牙锋利。在珊瑚群落中,食性相同的鱼总是“不共戴天”。
(3)成熟的鱼在繁殖、配对前最具攻击性。攀鲈科、口孵鱼类的雄鱼,为争利有利的繁殖场地而拼死“战斗”。有了“地盘”,雌鱼总会来产卵的。丽鱼科鱼不但雄鱼抢占地盘,雌鱼也加入地盘的纷争。开始时候把其他的雄鱼赶走,雌鱼把其他的雌鱼赶走,大局定下来了,这时得胜的这对鱼便守护着这块地盘,把所有“来犯之敌”(包括其他鱼或动物),统统赶走。看来这“攻击性”也是鱼的繁衍基础。
(4)为了获得固定的饵料来源,占颌特定的空间处所(所训生态位),对同类总是毫不留情地驱逐追咬(同类往往意味着争夺同样食物),但遇到强者就座战,战败者灰溜溜地被赶走。这种情况在非洲大湖、亚马孙河均易见到,尤其是在热带海洋珊瑚群落(每一种可利用的食物资源或每一生态位都有固定)的角类,遵循“同类相斥”的原则,而与异类和平共处。
明白了原因,处理的办法就有了。
(1)尽量不混养捕食性幼小鱼。捕食性幼小鱼体长悬殊的亦不能同缸养,弱小的被吞食、蚕食的可能性极大。
(2)对于一些“霸道”的鱼和凶猛的鱼,要另缸养和单养例如龙鱼、花罗汉鱼常单养,既避免了对他鱼的攻击,又保证了不被他鱼攻击。
当鱼缸移走一两尾“霸道”的鱼之后,还会补一两只或几只“霸道”的鱼,总不能把绝大部分鱼都移走。因此移走一两只“霸道”的鱼后,投喂要“得法”,即应该在鱼儿比较饿时,投喂六七分饱的饵料,同时要把饵料分散开(至少也要分为数个投喂点),这样所有鱼都吃到饵料,并且几分钟内饵料一扫而光,并无半点残饵。过2—3小时后如法炮制,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基本上消灭了“弱势鱼”,整缸鱼均能健康生长。
(3)对于在饲养缸中已配好对的丽鱼,要及时移到专缸养或繁殖缸中养,这样就暂时消除了“战火”,原饲养缸能暂时平静一阵子。
(4)海水鱼缸除花脂鱼、梅鲷、鳗站等少数种类外,一般不能饲养同种近规格的鱼,如两只主刺盖鱼(皇后神仙鱼)、两只颊纹双板盾尾鱼(口红吊鱼)、两只同种大鳞纯等。
(5)海水鱼中的许多幼小鱼,如蝶鱼和盖刺鱼、各种雀鲷,
它们往往颜色相近,因此也最好不把它们当成不同种鱼,因为同样有攻击与被攻击的问题存在,应该多加留神,做好移鱼、隔离鱼、调换鱼等,保证整缸鱼“和平共处”。
疾病及防治
水霉病
特征:鱼体表面局部鳞片脱落,表体发霉或长毛;游动失常,食欲下降,逐步消瘦后死亡。
防治方法:
(1)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鱼体不受伤。
(2)在投放鱼种时可用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10分钟。
(3)每亩可用生石灰30-40千克对水全池泼洒。
肠炎病
特征:腹部膨大,有红斑,外突,红肿,腹部微血管充血,形成血栓,粘膜外溢。1-2月龄草鱼发病死亡率达50%-90%。
防治方法:
(1)采用1PPM的漂白粉或30-40千克的生石灰对水全池泼洒。
(2)每万尾鱼种或50千克成鱼用大蒜头250克、食盐200克、饵料54千克,最好用干面拌和成团投喂,连喂一个星期。
烂鳃病
特征:鱼鳃腐烂,充血;鳃内阻塞,粘液将鳃丝粘住,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
(1)可用1PPM漂白粉对水全池泼洒。
(2)每5千克饵料加10克甲胺磷拌和投喂。
(3)每亩用200克甲胺磷对水全池泼洒。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22:20
目录
概述
环境
类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