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报剧
以应时性、时事性为特征的戏剧类型
以应时性、时事性为特征的戏剧类型。这类剧目能及时反映时事以达到宣传的目的,就像“活的报纸”。中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活报剧演出,在战争时期更为流行。演出时,常常把人物漫画化,并插有宣传性的议论。活报剧多在街头、广场演出,也可在剧场演出。
产生背景
作为一种戏剧演出形式,活报剧(Living Newspaper)最早出现在苏维埃俄国。1923年成立的“蓝衫剧团”是一个专业的活报剧演出团体,因表演者身着蓝色工人服得名。它的目的就是要向广大群众,尤其是不识字的观众提供“活的报纸”。剧团拒绝使用专业剧作家,主要是从报纸和杂志中寻找素材,剪辑在一起,以讽刺和幽默的风格呈现。在蓝衫剧团的推广和普及下,活报剧这种新颖的戏剧演出形式迅速在全国发展起来,并且产生了国际影响。英国、德国、美国、中国等许多国家的左翼戏剧、工人戏剧和红色戏剧都采取了活报剧的演出形式。
历史发展
早在1927年,活报剧就已经在美国出现。随着工人戏剧运动的开展,活报剧在许多工人剧团里排演,但影响都不大。后来,活报剧在美国的成熟发展和产生影响是与联邦戏剧项目(Federal Theatre Project)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学者甚至认为:活报剧形式的演出是联邦戏剧项目最重要的贡献。
联邦戏剧项目于1935年成立,是在美国经济危机(1929-1940)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为了给那些由经济危机造成的失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成立了联邦戏剧项目,把它作为工作发展管理大项目的一部分。这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对戏剧活动的一项最大程度地直接参与。许多戏剧工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借机来建设和发展“自由、成熟和不受限制”的戏剧。
女戏剧家海莉·弗拉纳根被任命为戏剧工程项目的全国指导。弗拉纳根的戏剧理想是:以此为契机,像许多欧洲国家那样逐渐在全国范围建立起国家剧院,以此带动美国戏剧的发展。为了解决更多的戏剧演职人员的工作问题,她提出运用活报剧作为主要演出形式的建议,让众多人而不是少数的明星参与到短小的作品中。
弗拉纳根曾经在欧洲考察各国戏剧活动,她还在苏联观看过活报剧的演出,对这一演出形式很有兴趣。弗拉纳根关于活报剧的考虑不仅是出于特殊时期社会和经济的目的,她也希望能通过引进一种新的戏剧形式来振兴美国戏剧。
表演内容
活报剧是社会文化产物。认识活报剧的选材、内容、剧目大概会有助了解相关的社会状况。那么,若然活报剧场在当前的香港发展,它会如何系结此时此刻的社会政治、历史、时代脉络?是次的“活报剧”工作坊所选的主题或许可以粗略的给我们一点端倪。
经过连串的说故事和隐喻的练习,在工作坊第一节的尾声,一些溷和了新闻事件和个人故事的议题务出来了。其中包括:有感银行建议为柜员机提款设立下限和征收手续费,一位朋友体会到经济急速的转变以致贫富两极化的现象加剧。最近区议会选举的结果,引起另一位朋友关注民主的诉求何时得以落实。就迁拆皇后码头、市区重建等议题,一位朋友见不同人士援用各式权术来取其所需而心感戚戚然。数位朋友分享炽热的股票投机活动,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最后,大部分参加者选出股票市场活动跟我们的关系作为是次活报剧工作坊的主题。
接着的两节共约七小时的工作坊,一个一个环绕股票投机活动的个人故事逐一呈现。有人为了跟朋友和同事有沟通的话题而决定参与股票买卖活动;有人因为股票炽热的升幅而干扰了置业投资的计划。当股票活动几乎等同了所有投资活动,有人盘算应否改变投资项目。随个人故事探索之后,接着是即兴创作角色人物,构想股票投机活动对他们的影响。一个财务公司的职员这边厢用电话向不知名的顾客推销贷款计划,那边厢向别的财务公司电话推销员贷款买股票。一个主妇在现金不保值的忧虑下,把积蓄投放在一只不知就里的新上市的股票上,盼望赚取高回报。
这些故事,或真实或虚构,都在描述股票活动如何影响个人的生活。它们反映了部分工作坊的朋友对股票市场主导的经济社会不同程度的焦躁不安。原因是,不管参与股票买卖活动与否,炽热的股票投机活动生产了财富和就业机会;与此同时,投资或投机活动正在改写“快乐生活”的定义,重新奠定人际关系的基础。这些以股票投机活动相关的故事,正拼凑出一章“活的报纸”,补充了主流报章、新闻没有报导的新闻故事。
主要题材
新闻故事、戏剧和研究
活报剧场发展初期,主导活报剧的选材、发展和发行的是新闻从业员、剧团编剧、演员、导演和背后支持(或不支持)演出的政府。观众是受众,被动的参与其中,接收讯息。是次活报剧工作坊,参加工作坊的朋友既是演员、编剧、和导演;也新闻从业员。从新闻事件开始摸索新闻与“我”的生活故事,到戏剧世界中去构想新闻与想像世界的“他”的关连、再跑到街上了解新闻与街头的“他”的关系。活报剧取材的故事——新闻故事——来自每一个参与其中的。
活报剧工作坊是一项戏剧活动,它更是一项研究活动。以剧场为起点,穿越工作坊的墙壁,延续到街头。经过上述戏剧世界的探索,工作坊的朋友对自己和角色人物跟股票活动的关系有较深入的理解后,大家罗列一系列问题,跑到街头去了解途人的经验、故事和想法。问题包括﹕你有买卖股票吗?买卖股票之前,你会考虑些甚么?你会以买卖股票作为工作吗?学校要教学生理财和投资吗?什么时候教、怎样教最好?一小时的街头访问,三十多名受访者中,有一半以上认为理财和投资是两回事,得分开处理。这个对理财的想法是不是也在反映受访者对股票市场主导的经济社会的焦躁不安?我们个人的剧场和戏剧体验,跟街头受访途人的故事连结起来。各人的体验都在说故事,但个人的故事并不私人,是集体的一部份,并凑出另一张活的报纸、一个有生命的文本(text)。
活报剧工作坊没有制作演出,各个即兴创作和情境编作练习让我体验到活报剧的创作历程、及其哲学。活报剧对新闻事件的探索没有既定的答桉、既定的立场;不是为时事小测而来。它为报纸、新闻下了新的定义:报纸不是文字印刷品;报纸是新闻事件诱发下人与人的生活故事所交织成的文本世界 (textual world)。至于活报剧在引发我们认知处身的社会状况之馀,能否就社会议题,响起行动讯号,从而解决问题或带来变革,则需要进一步探讨一些关乎活报剧和剧场过程的问题:活报剧以至于剧场如何让参予者运用隐喻说故事来开展另类、多元的探究空间;如何赋权参予者去分析、处理和演译编作戏剧过程中呈现的溷杂、多声道的故事;如何编作开放、不附预设答桉的活报剧剧目;如何透过活报剧剧目结连观众,延续探究的历程等等。
表演形式
联邦戏剧与活报剧的关系
从联邦戏剧项目的演出历史可以看出,活报剧只是所有演出中的一个小部分,其他演出包括经典作品和当代作品,还有儿童剧、宗教剧和音乐剧、舞剧等。联邦戏剧项目中的活报剧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基本把普通人作为主角;题材多是观众所关心的……这些特点集中形成一种戏剧形式,用来表现普通人面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带来的直接紧迫问题而理性地探求解决办法。
这时的活报剧保持了使用新闻事件作为主要题材的传统,除了一两个例外,几乎都是有关于重大社会问题。不可避免地,演出内容会触及到与政府相关的敏感问题。
历史事件
1935年著名剧作家爱尔默·赖斯辞去纽约联邦戏剧指导的职务,成为联邦政府和联邦戏剧项目运作过程中最早的冲突事件。引起赖斯辞职的主要原因是《埃塞俄比亚》的演出流产。这是由赖斯策划的第一个活报剧作品,主要表现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它涉及到墨索里尼等当时一些外国统治者。
对于联邦戏剧项目来说,选择这个题材不仅是因为意大利入侵非洲国家具有新闻价值,还因为当时纽约戏剧项目分部有一大群困在美国的非洲歌手。政府听说此剧严厉批评了墨索里尼政权,担心外国政府会把联邦戏剧看作是美国政府的官方发言人,于是颁布了一项指示,禁止任何表现当今外国领导人的作品出现在联邦戏剧的舞台上。
1939年联邦戏剧项目最终被解散了,有部分经济的原因,更有政治上的原因。活报剧后来在美国还有零星演出,但无论在数量及质量上都无法和联邦戏剧项目时期相比。几年后,活报剧的演出几乎销声匿迹了。
中国发展
活报剧在二十年代后期于中国流行,跟抗日战争息息相关,以在街头、广场上演的宣传抗日救国的简短剧目为主。在三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美国联邦政府为解决当前的失业问题,1935年拨款成立美国联邦剧场计划(Federal Theatre Project)[3],为剧场工作者、新闻从业员等提供就业机会。活报剧随即在美国,广泛地发展起来。期间一个活报剧《衣索比亚》因为演出内容会触及与政府相关的敏感问题,以致演出流产,并促发美国联邦剧场计划1939年被解散。活报剧场在不同的社会时代脉络中,具有明显的社会和政治功能。
香港举办的工作坊名为“Cymbeline Buhler活报剧工作坊”,由来自澳洲的Cymbeline Buhler主持。工作坊主要介绍活报剧如何运用剧场形式和手法来发展个人跟新闻事件的关连,并探索活报剧在香港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两天半,五节共十七小时的活报剧工作坊以新闻事件和杂志图片作素材。参加者用即兴创作和编作剧场从素材中提取意念、探索议题。利用剧场元素如隐喻、人物、张力、对比、音效等构思情境片段。
工作坊开始时,各参加者以影响他/她的新闻事件作起点,把个人故事说给别的参加者听。听故事的其后透过隐喻(metaphor)来重塑故事,目的并不在于把听来的故事完整地覆述出来,而是借用隐喻的想像和思考空间,给说故事的再思考和连系。新闻事件跟个人生活立时连上关系。故事和剧场活化新闻故事,同时延续了说故事的古旧传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5 15:23
目录
概述
产生背景
历史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