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房屋
环保经济型房屋
活动房屋是一种以轻钢为骨架,以夹芯板为围护材料,以标准模数系列进行空间组合,构件采用螺栓连接,全新概念的环保经济型房屋。
发展历程
活动房屋,最早的形态是帐篷。帐篷是一种便于携带的,能够起到遮风、挡雨、防寒的临时住宿场所。主要应用于军队的野营训练作战,同时也广泛应用于旅游,野外考察等领域。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活动房屋开始代替帐篷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但是,活动房屋这个术语是在 1956 年在南斯拉夫布罗夫尼克召开的国际现代建筑会议以后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的。从此,活动房屋才真正成为一种建筑艺术而得到快速发展。
活动房屋,它源于民而用于军,首先在军队应用较为成熟,然后在民用建筑和临时性建筑等方面也得到推广和应用。刚开始,在战争初期的时候,外军一般采用帐篷作为住宿和办公的临时性场所。随着时间的前进和战争的发展,相对固定的战地用房取代了帐篷,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军都有自己的战地用房。但是,随着战争的继续发展,此类房屋因其机动性较差阻碍了军队前进的步伐,从而迫切要求军队采用轻质、高强的复合材料,研制和生产出能够满足需要的新型战地活动房。从此,便有了各种军用活动房。
分类
目前,各国所使用的活动房,以其运输方式和搬迁方式的不同,大体分为拆装运输和整体运输两类。
拆装运输主要是由标准模件或简单和复杂的预制构件装配组合而成,具有多次拆迁和重新组装的特性。
优点:使用空间较大、居住舒适、取材较广、便于运输。
缺点: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装配,有时可能还需要配置专门的起吊设备;对现场地基也有一定要求;与整体运输活动房屋相比机动性较差。
整体运输活动房屋,就是整个房屋,如构架、墙体、屋顶、地板及内部必需的各种设备等都可以在工厂预制或装配好,把整体运到现场就能使用的一类活动房屋。主要有集装箱式和移动车载式两种类型。
优点:集装箱式活动房既可以用车辆运输,也可以空运海运;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把几个集装箱式活动房屋组合成单层或多层房屋;结构稳定、抗震、抗风、防护性能较好;展开、撤收较快。而移动车载式活动房屋机动性能力较强。
缺点:造价高;集装箱式活动房屋需要专用的拆卸和运输设备。
尽管活动房屋有一些不足,但是,由于野外住宿及各种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能够满足人们对机动灵活性的需求,从而在军事、铁路、建筑、野外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特点
活动房屋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组装拆卸,实现了临时建筑的通用标准化,树立了环保节能、快捷高效的建筑理念,使临时房屋进入了一个系列化开发、集成化生产、配套化供应、可库存和可多次周转使用的定型产品领域。活动房屋的突出特点就是一种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或运至现场就能使用,能满足办公、住宿或专业技术工作需求的一种野营临时性建筑。
它与传统的临时工棚和固定房屋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标准设计、结构简单、工厂化生产、造型美观、经济实用;
2.抗震隔热防潮保温等;
3.防护性较好、住宿舒适、拆装迅速、机动性较强;
4.节约维修费用,便于更换;
5.可重复使用,且活动房屋适应性较强。
活动房屋也有其缺点:
1.价格相对来说较为昂贵;
2.有些活动房屋还需要配备专用的拆卸运输设备
设计原则
1.活动房屋的装配化程度问题根据经济条件制定;
2.不同地区的风雪荷载和室外计算温度等条件不同,设计的活动房屋要适用地区;
3.根据活动房屋的特点,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运输拆装的问题,如构件类型和雾件应尽量减少,以便利互换和简化安装手续,同时要尽量减小运输时的占用体积。此外,设计时还要注意使构件接头等处能够在运输过程中不易受到损坏或变形而致影响安装;
4.活动房屋和其他建筑一样,必须结合材料的供应情况进行设计。
应用
在国外,活动房屋随处可见,它是由成型的纸板泡沫塑料板铝材组成,像搭积木一样一搭便成。随后,接通水管、煤气管,接入电线,就能入住。这种房子,通常都装有轮子,当需要移动的时候,用汽车拉着就可以走了。因其价格低廉,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在悉尼奥运会上,这种轻便房屋的优越性,被发挥到了极致。
活动房屋给国外的很多大城市解决住房供不应求,解决低收入群体住宿难问题,提供了巨大帮助。英国政府为了缓解英格兰东南部和伦敦的住房危机,伦敦市长曾亲自上阵“推销”一种微型轻钢制活动房屋。在美国,流行一种可以拖在汽车后面行走的整体式活动房屋。据统计,美国大约有 1000 万人民居住在汽车住宅里,约占美国总人口的 4%。2005 年美国南部遭受的飓风自然灾害和 2008 年我国四川发生的地震灾害,都出现了活动房屋的身影,它为许多因灾害而失去家园的居民提供了临时的栖身之所。在灾区兴建了很多活动房小区,小区里有碎石路,街灯电线,活动房屋内配有空调水管和电视天线。由于活动房屋机动性强,架设方便快捷,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5 19:52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