洺州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
洺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治所在今河北永年区广府镇。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因境有洺水,故名。治广年县(隋改永年县,今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
历史沿革
北周时,始置洺州,为武安郡治,辖县八个。
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武安郡废,属广平郡。隋炀帝杨广即位,为避其讳,改广年县为永年县,为武安郡治。
隋大业三年(607)年罢洺州,改名武安郡。
隋末唐初,农民起义军夏王窦建德、刘黑闼相继建都于此,称洺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广平郡属河北道属。
五代时期,后梁以邢州、洺州、磁州为保义军(治于邢州,军,行政区划名),后梁改为安国军(治邢州)。
宋金时期称洺州,属河北西路,宋时辖五县,即永年、曲周、肥乡、鸡泽、广平。
金时辖九县,永年、曲周肥乡鸡泽广平滏阳武安、邯郸、成安
元代,改州为路(路,行政区划名)治,初称邢洺路,后改洺磁路,再改广平路,辖一司、五县、二州。一司即录事司(元制,录事司掌城中民事)。五县即永年、曲周、肥乡、鸡泽、广平(今广平县)。二州即磁州(滏阳、武安、邯郸、成安四县仍属磁州)、威州(洺水、井陉二县仍属威州)。
明改路为府,称广平府,辖永年、曲周、肥乡、鸡泽、广平、邯郸、成安、威县、清河九县。
清初,沿明制不变,雍正中(1723-1735年),因滏阳河建闸争水事,割河南彰德府磁州来属,至是,辖一州九县。
民国,废府留县,属大名道。
今分属邯郸市、邢台市。
洺州十景
古时候洺州十景,亦称临洺十景。
一:北河春柳;北河,指洺河。洺河亦称洺水,古称寝水、千步水、漳水。临洺镇北临洺河而得名。古时,洺河两岸杨柳千垂,每至春暖花开之际,层层绿荫胜似“隋堤”之境(隋堤,隋炀帝时筑,在今杨州,渠两堤遍植杨柳,得名)。
二:南寺清泉;南寺即泉亭寺。泉亭寺:在临洺关西五里中召庄村南。旧志称:镇地掘井必三丈乃及泉,唯寺中地掘二尺即得水,内有莲池,水泉常溢。寺有古井尚存。又名红鱼寺。民间相传原为战国时赵王香火院。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邑人李养冲李芳莎父)曾重修。现已重辟为旅游景点。
三:龙潭月影;据传,龙泉村西北有泉成潭,水注洺河,因得村名。龙泉之水涝不涨,旱不干,泉通东海龙王居所,故在水畔有龙泉寺一座。
四:佛阁灯光;佛阁即观音阁,位于今临洺关南街。传始建于北魏,隋唐时重修。据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修观音阁碑记》载:“所载自汉唐以来,临洺为县,旧有十景,佛阁灯光居其一也”。
五:赵陵秋草;赵陵即赵王陵,为赵国国君的陵寝,分布于今邯郸市西北,共有陵台五座。位于永年境内的张窑、温窑陵台即为赵王陵。虽经历两千三百余年风雨沧桑,至今保存完好,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六:翠柏连云;指聪明山之风景。明代以前,聪明山殿宇林立,松柏掩映,云烟依稀,静闻天籁,可谓洞天福地。相传,聪明山盛产茯苓,久服轻身,延年益寿。
七:信宫故址;《史记·赵世家》载:“梁襄王与太子嗣、韩宣王与太子仓来朝信宫”;十九年(公元前307年)春正月又云:“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信宫的功能是朝会诸侯,且同檀台同在一地,信宫后称信都。信都作为赵国陪都,在今永年阳城一带。
八:檀台反照;《史记·赵世家》载:“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史记集解》曰:“襄国县有檀台”。东汉至魏晋时檀台遗址在襄国境内。而至隋唐,“檀台在洺州临洺县北二里”。《括地志》云:“檀台在洺州临洺县北二里”。檀台故址汉时属襄国,唐属临洺县,今属永年区,与信宫同在一地。
九:居士遗庵;庞庄亦称庞庄铺,庞庄铺在临洺南二里处,为唐时村庄,清代曾作通讯铺,今废。有凌霄一掌渡丹霞之传说。
十:唐垒寒烟。娄山,古称狗山,位于临洺关偏北3.5公里处。和聪明山、猪山同为太行山余脉,主峰海拨219米,据《广平府志》载:“狗山今之娄山,山势崇广,怪石嶙峋,上有古刹”。《元和郡县志》称:“唐武德五年(公元662年)太宗亲总戌讨刘黑闼于此立营”。现尚存营垒基址,人称“唐垒”、“太宗垒”、“驻跸山”。
洺州十景碑记
续洺州十景诗小引 浦珠公
洺州星分昴野地介邢邯由来山水人物故宫古
刹以及马鬣浮屠代有佳迹惟是蕞尔之区文献
寥寥遂使名胜消沉人地削色无澄弗信为采风
者阕典昔余世父中丞公季父廷尉公览古眺今
感慨系之因集白砺甫山人谋曰少陵一生阅历
随事咏言便称诗史吾侪忝兹地主岵屺与思黍
离増慨岂无意欤顾令聪岫洺涛争讥竦诮耶乃
拈出十景分韵唱和用垂不朽一时侈为盛举矣
虽不敏然亦景中人耳讵敢自外风雅为方舆辜
人步趋十绝续梓於後学邯郸而匍匐归且弗暇
计敢冀附大人以成名乎藏山覆瓿听之後人屑
玉霖金竢之同志。
浦珠公:李芳氵隺: 天启丁卯科举人,任掖县、文登县知县。永年区临洺关人。
参考资料
永年县.新华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31 19:0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