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州卫城,位于甘肃省
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城东35千米的新城镇新城村,俗称新城。为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西平侯沐英所筑,明、清两代多次重修。
历史沿革
明洪武六年,在洮州旧城设置“洮州军民千户所”。
据《洮州厅志》《洮州卫城竣工碑》载,洮州卫城为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西平侯沐英所筑。
明代成化、万历年间和清代乾隆、道光、咸丰年间前后有多次大的修葺。
建筑格局
洮州卫城规模宏大,分为前后城,前后城由东西向墙垣从中分隔。城池坐北面南,依山而建,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墙总周长5400余米,总占地面积2.98平方千米。卫城修建时依据了“一半山一半原”的奇特地势,南城墙顺河而建,其他三面顺山而上,城三分之一位于山上,东北高,西南低。有城门五座,东门为“武定门”、南门为“迎薰门”、西门为“怀远门”、北门为“仁和门”、西北为较小的“水西门”,四周城墙及南门保存较好,城墙上有马面16个、角墩9个,东、西、北门存瓮城。城东北和西北山头有烽火台。
主要建筑
前城取直线构筑,呈不规则形,最北垣筑于垂直高度近300米的山脊,下临陡坡,形势险峻。
后城依山脊走向随形而筑,后城被纵向墙垣分隔为东西两域,西域内包容一纵向山脊,沿山脊构筑烽墩,各烽头尚有数座烽火墩台遗迹。
历史文化
传说,当年筑城选址时发生过一段非常奇异的事件:据传,当年筑城时,地点本来选在卫城以东5千米的扁都川,就在开工放线之际,突然飞来一只五彩凤凰,衔起线绳,直落东陇山。主持筑城的将军认为此乃天意,于是便将卫城改筑于东陇山脚。从此,东陇山也被称为凤凰山。
洮州卫城能完整保存至今,与历代修葺不无关系。明代成化、万历年间和清代乾隆、道光、咸丰年间前后有过多次大的修葺,当地民间流传着一首民谣说:“里帮了,外铲了,把百姓都给做展了。”可见当时工程的浩大和艰巨。
文物价值
洮州卫城保存完整,是中国明代卫所制度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所在古洮州是“西控番戎、东蔽湟陇”的战略要地,卫城对研究明清时期洮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民族关系等具有重要价值。
保护范围
2013年3月5日,洮州卫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洮州卫城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城东35千米的新城镇新城村。
临潭县人民政府距离洮州卫城约34千米,驾车约50分钟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