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起畏(1216—1294),字义立,号拙全老人,临安於潜(今杭州)人,
洪咨夔孙。洪起畏曾任“奉议郎新差知处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参加过南宋同元的
丁家洲之战,后来知镇江府,在元兵准备进攻时弃城逃跑。
人物生平
洪起畏,字义立,号拙全老人,世居天目山下,生于宋宁宗嘉定九年(1216)二月,死于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七月二十日,终年七十九岁。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洪起畏随祖父
洪咨夔躲避洪水而迁至临安。
洪起畏沉浮于州县20来年,廉洁谨慎,为
吴渊、
马光祖、
王致远所赏识。景定元年,
贾似道继任丞相后,历任郡守、枢密院属官枢掾、宰相属官宰属、诸路提点刑狱公事的浙右宪司,擢升卿□府转为工部将作监的畿漕。咸淳八年(1272)七月,洪起畏为运判,十月罢。曾知
临安府。咸淳九年,知镇江府。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二月,“知镇江府洪起畏……弃城遁”。《癸辛杂识·洪起畏守京口》载:“洪起畏知京口(今镇江)日,乃北军入境之初,尝大书揭榜四境曰:‘家在临安,职守京口。北骑若来,有死不走。’其后举郡以降,或为人改其末句云:‘不降则走。’”宋元芜湖丁家洲之战时,洪起畏为贾似道的幕僚,任职参谋、供馈钱粮的随军转运使。
芜湖兵败后,洪起畏“亦削籍流广邑”。德祐元年冬天,“除秩还里”,之后“率家人躬耕织以给衣食”,“晚读诗史,有会于心,即号拙全”。临死前洪起畏遗嘱立即下葬,不受吊唁,不设斋会。至元三十一年(1294),洪起畏卒,与妻子郎氏合葬于福昌乡下湖畈。
轶事典故
咸淳十年(1274年)八月,年近花甲的洪起畏被任命为镇江知府。此时,南宋朝廷已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刻,抵抗蒙古铁骑达6年之久的边境重镇襄阳、樊城失守,南宋整个防御体系被突破。而更为糟糕的是,两个月前,雄心勃勃意欲一统天下的元世祖忽必烈正式下诏伐宋,元左丞相伯颜率领的20万大军蓄势待发,兵锋隐约间直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洪起畏到任镇江后,军情警讯日紧,而民众的惶恐不安之情也随之日盛。这样的局面,对于负有守土之责的地方长官来说,显然是不可接受的。于是洪起畏在镇江四境张贴告示,上书16个大字:“家在临安,职守京口。北骑若来,有死不走。” 以示自己与镇江城共存亡的决心,并借此安抚城中军民。
咸淳十年(1274年)九月,洪起畏到任镇江刚刚一月有余,伯颜即率元军大举攻宋,自襄阳顺汉水入长江,水陆并进,“旌旗延袤,前后数百里”。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贾似道率精兵13万,战舰2500艘迎战元军于芜湖一带,前锋屯驻丁家洲(位于今安徽铜陵)。洪起畏依制随军移运,供馈钱粮,并奉“恩相”之令备充参谋,由此也可见贾似道对他的信任。二月十九日,宋元两军在丁家洲展开大战,宋军稍触即溃,精锐尽丧,“败兵蔽江而下”。贾似道乘单舟逃至扬州,后遭朝廷谪贬并于押送途中被杀。
或许是目睹惨烈的战争场面让洪起畏吓破了胆,逃回镇江后,他很快即“弃印遁去”,时间据《至顺镇江志》记载,为“二月二十四日”。此时距丁家洲之战仅过去了四天,可见其出逃之仓皇。几个月前“有死不走”的誓言被洪起畏抛之脑后,更被时人戏谑改为“不降则走”,文人周密还将此事写入笔记《癸辛杂识》,“洪起畏守京口”作为贪生怕死、言行不一的反面典型沦为千古笑柄。
洪起畏的临阵脱逃,对于镇江军民守城信心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三月二日,元军进至镇江城下,代理镇江知府的统制官石祖忠举城以降。对于镇江的失守,《宋季三朝政要》曰:“京口,京都第一重门户,而失之,行阙岌岌乎危矣!”不过,当时镇江官吏中倒也不尽是洪起畏、石祖忠这样的懦弱之辈,录事参军
陶居仁就是一位威武不能屈的硬汉,面对元军的劝降,他大义凛然道:“讵可失忠义求苛生邪?得以死报朝廷,夫何憾。”最终慨然就义。
逃离镇江后,他因系贾似道一党而受芜湖兵败追责的株连,被“削籍流广邑”。广邑在今云南保山市昌宁县,距临安何止千里之遥,可见其受罚甚重。德祐元年(1275)冬,南宋朝廷在元军的进逼下朝不保夕,老臣
吴坚在国事危急之际被仓促任命为丞相,施行宽大的用人政策,洪起畏得以“除秩还里”,之后“率家人躬耕织以给衣食”,一直隐居于临安乡里。宝祐六年(1258年)冬,妻子郎氏因风寒吃错了药,才38岁便撒手人寰。洪起畏悲痛欲绝,亲自为郎氏撰写墓志,誓言“异日吾死而合焉,亦乐斯丘”,并在郎氏的墓旁给自己预留了“归宿”。在“守京口”一事上失信的洪起畏,倒是没有失信于妻子,最终死后确与郎氏合葬。晚年的洪起畏诵读诗史而有所感悟,给自己取名号曰“拙全”,并在墓志中称“生平始终,此可概见。”“拙”有不灵巧的意思,而“全”又有完整、保全之意,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所道。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七月,洪起畏去世,终年79岁。
亲属成员
曾祖父洪钺官太子少师。《光绪於潜县志》云:洪钺“号谷隐,有诗名,著有《谷隐诗集》”。
祖父洪咨夔,字舜俞,於潜人。宋宁宗嘉定二年进士,授如皋主簿。后擢给事中,进刑部尚书,拜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文。
父洪勋,“字伯鲁,咨夔长子,登淳祐四年(1244)进士第……仕至兵部尚书,尝为词臣发明先皇与子之意,人称其有父气骨。卒赠端明殿学士,谥文靖”。曾任两浙转运副使、户部侍郎等职。妻施氏,永宁郡人。
夫人郎氏生于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死于宝祐戊午年,即理宗宝祐六年(1258);葬于理宗景定二年(1261)。其祖父为武林侯
郎简,父亲为新丰君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