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水害。指由特大暴雨或沿海地区的特大高潮等引起洪水,致使洪水地区的人、房屋、耕地、工厂遭到损害。由于发 生原因(暴雨或高潮)不同,受害性质和规模也不同。不仅如此,由于受洪水地区的地形、植被等自然性质的不同,以及土地利用形态、水坝和堤防的 建设、防水组织、洪水预报等社会因素的差别,也会使受害程度不同。
国外水灾
全球占陆地面积2/3的地区都存在水灾。印度年平均水灾损失达27.6亿卢比,1975年印度比哈尔邦的洪灾损失50亿卢比。日本约10%的土地受灾,年平均水灾损失0.53亿美元。美国约有7%的土地受洪水威胁,20世纪曾有14年遭受洪灾,遭灾年经济损失均超过5亿美元,其中1972年水灾损失达65.5亿美元,死亡105人。美国水灾损失约占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90%。欧洲多瑙河沿岸9个国家,有1.9万 km的土地和沿岸城市受洪水威胁。俄罗斯有5%的土地受到洪水威胁,年均损失达1.5亿卢布。
我国水灾
水灾概况
中国约有10%的土地受洪水威胁。据记载,公元前206~1949年,中国发生较大洪灾1029次。1933年8月大水,黄河下游决口54处,淹地110万hm2,360多万人受灾,死亡1.8万人。长江中下游在此期间,大约平均10年发生一次大洪水。1870年大水,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几乎全部被淹。1931年大水,淹没农田333万hm2,受灾人口达2800多万,死亡14.5万人。1400~1900年,淮河发生水灾350次。1931年洪水,淹地513万hm2,死亡7.5万人。1368~1949年,海河发生水灾387次,6次波及北京。1915年珠江大水,52万hm2农田受淹,广州市受淹7天。1932年松花江大水,哈尔滨市被淹。1949年以后,洪涝灾害较重的年份有1954、1963、1975、1981、1985、1996及1998年。1954年长江、淮河发生特大洪水,全国水灾受灾面积达1600万hm2,成灾近1133万hm2,是受灾最为严重的一年。1963年8月上旬,海河流域南部各河相继漫溢,溃决成灾,淹地380万hm2,冲毁京广、石德铁路75 km,经济损失60多亿元。1975年8月,淮河上游洪汝河、沙颍河水系洪水来势凶猛,致使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垮坝,冲毁铁路约100 km,淹没农田100万hm2,倒塌房屋560万间,死亡2.6万人。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珠江、闽江发生了全流域性洪水,全国受灾人口1.86亿人,农作物受灾2200万hm2,成灾1380万hm2,倒塌房屋685万间,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全世界每年在自然灾害中死亡的人数,约有3/4是死于洪水。1978、1980、1985、1990~2005年中国水灾受灾面积分别为311、969、1420、1180、2460、642、1639、1733、1273、1815、1142、2229、902、732、604、1229、1921、731、1093万hm2。
黄河水灾
因久雨、山洪暴发或河水泛滥等原因造成的灾害。黄河的洪水灾害举世闻名。以往2000多年中,黄河的决口之灾,多达1500多次,重大的改道就有26次。如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黄河决于河北沧县、河间一带,淹死100多万人。历史上,黄河决一次口的淹没面积,一般为几千平方千米,最大不过1.5万平方千米,比淮河、海河一次大洪水的淹没面积5万平方千米~6万平方千米小得多。其害之所以比淮河、海河闻名,虽与决口频繁有关,但更主要的是黄河决口后不能自行归河,漕运中断。因此黄河下游洪水决溢不仅当时损失惨重,而且后果影响深远。凡是黄河洪流泛滥的地区,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土壤、水文地质等都受到很大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兴修了一系列防洪工程, 扭转了过去频繁决口的局面,连续40年战胜了伏秋大汛洪水,保障了黄河安全。但是,由于洪水、泥沙尚未完全控制,下游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洪水决溢的危险仍然存在,下游防洪仍是当 前治黄的重要任务。
长江水灾
长江流域大部份地区处于季风区,夏季气候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热低压的影响,可能短期内降雨量集中,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缓,干流及支流从山区进入平原后流速明显减缓,一旦出现暴雨、河道流量猛增,就容易形成洪水。但长江流域并非自古以来就一直水患频繁。在汉朝之前,长江是十分温顺的河流,在浩瀚的文献中还找不到长江水患的记录;长江流域的第一次洪水记录出现在公元前185年(汉高后三年),但当时的灾害程度并不严重;从公元前185年到公元200年的近四百年中,只有四年有洪水记录。
公元801年之后,人们开始在河漫滩上筑堤、在湖区围垸,扩大生存空间。从此以后,长江便水患不断。到了明朝,宰相张居正推动完成了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将长江北岸的荆江大堤连成一线,使长江与云梦七泽彻底隔绝,从而让张宰相家乡的人民得以把云梦大湖改造成千万亩农田和居住区。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频率明显加快。但是,当长江北岸的云梦七泽渐渐消失之时,长江又在江南找到一个新的栖息之地--洞庭湖。长江的洪水被北岸的荆江大堤挡住后,就冲破较弱的长江南岸河堤,闯四口,强将长江与洞庭湖相连。
砍伐森林、开垦山坡地,造成水土流失,使长江中的泥沙量增加,而长江又为两岸的大堤所阻隔,失去了自然平衡能力,大量泥沙只能沉积在河、湖之内,河床和湖床底面的绝对高度就必然被不断抬高,结果导致洪水期水位的抬高。
1954年长江、淮河特大水灾 1954年6、7月间,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而且集中,致使江河水位猛涨,发生了近百年来罕有的特大洪水。武汉关最大洪峰流量为76100立方米每秒,水位高达29.73米,比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年高出1.45米。各主要控制站高出警戒水位的时间长达49天到135天,洪水量约相当于100~200年一遇。长江干堤决口60多处,分流洪水1023亿立方米,江汉平原和岳阳、黄石、九江、安庆、芜湖等城市受淹,京广铁路中断100多天。大水淹没农田4755亩,受灾人口达1888万人,死亡3.3万人,财产损失100亿元以上。
1998年长江流域及东北等地区特大水灾 1998年6月中旬~8月,长江爆发了继1954年以来第二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8次洪峰接连出现,高水位持续时间长达2个多月。7~8月,东北地区也连降大雨暴雨。松花江、嫩江发生4次大洪水,洪峰之高、流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都超过历史最高记录。截至8月22日初步统计,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其中长江流域1320人),倒塌房屋497万间,各地估报直接经济损失1666亿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
水灾自救
自救逃生方法
1.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
2.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沙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
3.如果洪水不断上涨,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
4.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
5.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试试木筏能否漂浮,收集食品、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旗帜、鲜艳的床单)、划桨等是必不可少的。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的食物和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
6.在离开家门之前,还要把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关掉,时间允许的话,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楼上的柜子里。出门时最好把房门关好,以免家产随水漂流掉。
都市遇洪水自救四法
在都市中遇到洪水怎么办,首先应该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而后要与救援部门取得联系。同时,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分析洪水中人员失踪的原因,一方面是洪水流量大,猝不及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的人不了解水情而涉险水。所以,洪水中必须注意的是,不了解水情一定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而且家中最好是有备用一些
应急装备,以备不时之需。
1、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
2、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
3、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洪水到来时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所以在洪水来之前可用木盆、水桶等盛水工具贮备干净的饮用水。
4、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