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朝生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资深院士
洪朝生(1920年10月10日—2018年8月19日),男,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省闽侯县,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人物生平
1920年10月10日,洪朝生出生于北京。
1936年,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7年,抗战爆发后,清华南迁至长沙,他曾和同学商议好奔赴延安,后因交通封锁等原因,未能成行。
1938年,学校再度南迁,他随学校“湘黔滇旅行团”步行三千余里至昆明,就读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0年,联大毕业后,在该校电机系做了4年助教。
1944年,同时通过了庚款留英和留美考试。
1945年,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194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洪朝生在美国普渡大学实习。
1950年,前往荷兰莱顿大学实验室工作。
1952年,回中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系任教,同年加入九三学社
195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负责组建低温物理实验室。
1961年,参与创办中国科技大学低温物理专业。
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院士)和常务委员。
1982年5月,担任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主任。
1986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1年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2005年9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2007年10月12日,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第十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8年8月19日10时1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8月22日—8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1号楼407会议室设立洪朝生先生追思堂,遗体告别仪式于2018年8月25日上午10:00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洪朝生发现了半导体锗单晶低温电导与霍耳效应反常现象,并提出杂质能级导电唯象模型,成为国际上无序系统电子输运机制研究的开端。创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低温物理实验室,建造氢、氦液化系统,开始了低温、超导研究。负责组建了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致力于低温工程技术与低温物理的综合研究与应用开发。
1953年,洪朝生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组建了中国国内第一个低温实验室,主持研制低温研究设备。1956年研制出了一台能够生产液氢的液化器。1959年成功实现了氦的液化。1970年,领导低温科研队伍,完成了大型空间环境模拟系统KM3和KM4低温氦制冷系统的研制任务,提供卫星上天的空间环境模拟试验条件。
1956年1月30日—2月4日,“半导体物理讨论会”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大礼堂举行。会上,洪朝生首先对半导体科学发展的一般性问题作报告。
1956年12月,洪朝生随严济慈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科学考察团赴苏联考察。访苏期间,他应邀作了半导体低温电导方面的学术报告。
1980年6月3日—6日,洪朝生应邀出席在意大利热亚那召开的第八届国际低温工程会议,并以《Cryogenics in China Today》为题作特邀报告,介绍中国低温工程进展。 同年11月6日—13日,出席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宇航学会联合在成都举办的低温工程学术讨论会,作关于参加第八届国际低温工程会议及访问西欧情况的报告。
1981年2月17日—20日,洪朝生到585所参观座谈,并作了“超导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和“氦的传热特性”两个学术报告。 同年12月11日—15日,出席由中国制冷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金属学会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全国超导学术讨论会并作报告。
1983年10月3日—8日,洪朝生出席并主持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科学院和日本应用物理学会举办的国际性低温超导学术讨论会“约瑟夫逊效应物理和应用学术研讨会”。
1986年10月16日—18日,洪朝生出席中国半导体专业创办30周年学术报告会,并以“半导体物理研究中低温技术的应用”为题作特邀报告。
1994年1月15日—17日,洪朝生出席在低温技术实验中心召开的中国全国低温物理学科研究与发展专题讨论会并讲话。
1999年11月25日,洪朝生出席低温中心关于《国家基础研究“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的能源科学《学科发展与优先领域》调研报告讨论稿中低温工程学科发展方向的讨论和增订,并作学术报告。
2000年10月5日—8日,洪朝生出席由中科院低温中心发起并承办的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低温工程、低温物理研讨会,应邀做大会主题报告。
截至2018年8月,洪朝生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SCIEI收录35篇以上。
截至2018年8月,洪朝生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发明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项。
人才培养
从1953年起,洪朝生与黄昆王守武汤定元先生共同开展半导体科学研究、教学和知识普及工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和物理所开设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等专业课程。;1960年代初,洪朝生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低温物理专业——中国科技大学低温物理专业,任低温物理研究室主任,并承担了低温技术、低温物理实验技术等专业课的授课任务,为中国低温物理、低温技术和超导研究培育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在洪朝生的推动和培养下,中国低温科研队伍不断壮大,数十个研究和开发机构分布于中国各地,基本上依靠自身力量建立了一批低温装置和研究设备及相应配套的支撑条件,在制冷技术、实验技术、低温系统、材料制备、计量测试等方面取得了高水平科研成果。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洪朝生曾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科技委员会名誉主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个人生活
洪朝生父亲洪观涛,1885年出生,又名洪光昆,1906年秋加入同盟会,曾留学比利时、法国8年。回中国后从事铁道技术工作,曾任陇海铁路潼关—西安段工程局长兼总工程师及铁道部路政司技正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铁道部教育局高级工程师。著有《道路工程学》(1934),译有大仲马著作《地亚小传》(后人译为《蒙梭罗夫人》,1923)。 洪朝生母亲高君远,为出版家高梦旦之女。 大姐洪晶、二姐洪盈
1960年,洪朝生与在麻省理工学院相识相恋,回国后在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工作的李滢结为伉俪。
人物评价
洪朝生大师虽然远去,可他身上科技报国、求索创新、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将被九三学社社员永远传承下去。(九三学社评)
洪朝生先生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他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己任,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价值取向,坚持道德正确的主张,坚持实践正义的原则。洪朝生先生是一个具有独特精神气质的人,他清正刚直,为人低调,始终保持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本真。在长达70余年的科研、教育生涯中,洪朝生先生为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低温物理、低温技术、低温工程、超导物理、半导体物理等领域做出的业绩,以及他身上所体现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学人风范,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洪朝生先生永垂不朽!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评)
洪朝生,作为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做到了科研有道,是低温世界的拓荒人;作为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也做到了育人有方,是祖国栋梁的栽培者。凭着满腔爱国热血,即使在低温世界里也要热火朝天;凭着顽强的科研精神,即使在困难的年代里也要永不言弃。他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不图功名,只为国强。他是著名物理学家、中国低温物理和低温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评)
参考资料
科学报国,一生许国.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洪朝生先生年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11:0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