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友士
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材料力学、断裂力学与结构力学专家
洪友士,1951年7月出生于福建厦门,材料力学、断裂力学与结构力学专家,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51年7月,洪友士出生于福建厦门。
1967年,毕业于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
197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1981年,获得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学位。
1981年起,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1985年—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物理冶金研究所从事断裂力学与断裂物理的合作研究。
1989年—1990年,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机械与化工系从事疲劳短裂纹与缺口裂纹分析的合作研究。
199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博士学位。
1994年—1998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199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8年—2006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2017年,当选为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洪友士提出了合金材料超高周疲劳裂纹萌生存在内禀特征区的新观点,揭示了裂纹萌生特征区形成机理并提出了描述模型,提出了裂纹表面和内部萌生竞争模型;提出了材料中疲劳短裂纹“群体损伤”和“群体演化”的学术概念,揭示了微结构影响短裂纹群体损伤演化的机制;表明了亚微米/纳米材料中微结构影响塑性变形的规律;获得了孔边裂纹断裂力学解答并用于孔边疲劳裂纹扩展模型;揭示了材料微结构影响断裂和应力腐蚀开裂的机制,提出了计及微结构作用的应力腐蚀开裂模型;提出了水中悬浮隧道动力响应过程的 “协同浮重比”和 “松弛–张紧区域图”新概念。相关成果用于成功解决悬索大桥国产高强度钢丝的高强韧性问题和高铁车轴的损伤容限与安全寿命评估问题。
据2023年3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网站显示,洪友士已发表论文310余篇。
据2023年3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网站显示,洪友士已获得授权专利14项。
人才培养
据2023年3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网站显示,洪友士已指导培养博士22名,硕士15名;其中1名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1名获得刘永龄奖学金,1名获得郭永怀奖学金一等奖,3名获得郭永怀奖学金二等奖等奖项;现指导博士生3名,硕士生1名。
据2023年3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网站显示,洪友士已获得2016年度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洪友士的妻子郑秀华曾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两人育有一个儿子。
人物评价
“洪友士在材料的力学性能、断裂力学与结构力学方面学术造诣深厚,学术成果丰富。”(重庆大学评)
“洪友士是一位值得老三届骄傲的优秀科学家,是一位佼佼者。”(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评)
参考资料
洪友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洪友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5 17:1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