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经音乐是非常古老的传统器
乐乐种,起源于宋代的四川省,现流行于四川省,云南汉族地区和丽江、楚雄等纳西族、彝族地区。
历史渊源
历史悠久,云南地区所用乐器分文、武,乐队庞大,乐曲风格优美、朴实、典雅。它以谈演道教经文《文昌大洞仙经》得名,道教经书分为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分别是道教三清尊神传下,所以道教经书称为洞经,演奏唱颂经书中诗赞的音乐,故称洞经音乐。洞经音乐发源于四川省
蓬溪县,源于古代中原的道教丝竹乐。其创始者为刘安胜和卫琪。2014年11月11日,洞经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刘安胜,南宋四川省蓬溪县人。乾道四年(1168),在蓬溪县宝屏山(今赤城山)玉虚坛撰成《
文昌大洞仙经》5卷,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因谈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形成了闻名中外的洞经音乐,刘安胜是洞经音乐的开创者。
卫琪,元人,号中阳子,隐居四川省蓬溪县蓬莱山。幼好道术,洞测玄妙,曾任南平綦江等处军民长官。元初,卫琪在东蜀蓬溪县蓬莱山注释刘安胜《文昌大洞仙经》。元代至大三年(1310),卫琪将其《文昌大洞仙经注》进献给元武宗,受奖赏,声名大震。其书在全国广为流播,成为云南、四川等省洞经音乐的主经。卫琪为洞经音乐的产生和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明代
河南巡抚、邑人
杨作楫在《修建石鱼山书院记》中云:“蓬莱山中阳子曾注解《大洞仙经》。”这是最早记载卫琪在四川省蓬溪县蓬莱山注释《大洞仙经》的文献,载入了清嘉庆本《四川通志》。洞经音乐是音乐的活化石,已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全人类宝贵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坪县文史资料·第二辑》说:洞经音乐於明永乐七年(1409)由四川传入大理。《南涧县文史资料·第一辑》亦言:是明永乐七年由四川传入大理,再由大理传到云南各地。《通海县资料》也说是从四川传入的。《大理洞经音乐·序言》称:明嘉靖十三年(1534)大理、下关曾派人到四川习演大洞仙经,并带回仙经各两部。四种说法时间虽有差距,但都明确肯定是从四川传入的。这些说法是比较可靠的。它有明人李元阳所编撰的《云南通志》可作参考。是书记载了明初云南各州县文昌宫的情况。文昌宫是洞经会活动的大本营,洞经音乐便在这里演奏。书载:昆明文昌宫在西门外。楚雄梓潼庙在城西仁福门外。武定文昌祠在旧府治内。鹤庆文昌祠在府治南太玄宫内。永胜梓潼庙在州治南。保山文昌祠在城西太和山麓,弘治间副使林浚建。岁春秋上丁后四日祭。腾越州亦有祠。凤庆文昌祠在府治东北三里,嘉靖间土官知府猛寅建。可见,文昌宫早在嘉靖以前便已普遍存在。民国学者由云龙所编的《姚安县志·卷55》载:滇省经会各县皆有。姚邑自明季即立社崇奉文昌,歌讽洞经,皇经等,以祈升平。间亦设坛,宣讲圣谕,化导愚蒙,殁道家之支流也。但信仰者多系士人,故每届举行,均礼乐雍容,古代礼乐得籍以保存於不坠焉。姚邑经会,创史於东山老会(原在白鹤寺)。明末奉人席上珍,始於城中立桂香社。清初有耿裕祈者,游江浙,精习乐律,颇多传导。逮光绪初,马驷良由浙东解组归,精乐谱,就光禄社矫正音律,桂香社亦摹习之。自是姚安经会乐曲始归雅正。乐器则有筝、琶、管、钟、鼓、铙、钹之属。经费物品各社多寡不一,统由纠仪保管,每年轮迁充任。先入社者曰经长,年髦者曰前辈。入其社但觉长幼有序,礼陶乐淑,气象肖焉,并见社会。杨履乾《昭通县志稿》(卷六)载:洞经坛,其教传自省垣,以谈演诵经为主,辅以音乐。凡祈晴、祷雨、圣诞、庆祝、超度事,悉为之其经,杂以佛道,附会入坛者,皆属男子,而无女流也。这些记载表明云南的洞经音乐在明代已经开始兴盛,其它几种说法只是四川传入的变种。
清代则是洞经音乐在云南大普及、大发展、大繁荣、大融合的鼎盛时期。全省120多个县凡人口较多的大村镇,都有数量不等的洞经乐队定期活动。而且组织健全,活动都已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了。并已随著马帮的行踪,逐渐传到缅甸、越南。明末清初因社会动荡,滇西楚雄、大理、保山、腾冲的人迁入缅甸密支那和曼德勒经商。滇南的蒙自、个旧、石屏、建水的人跑到越南,洞经音乐流入异帮,在华人中生根开花。滇人离乡背井,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之际,便展开经书,操起乐器,那悦耳动听的乡乐,曾使多少华人流下思恋故土的热泪……
民国年间,洞经音乐仍在云南各地依例演奏。甚至唐继尧出师讨伐袁世凯之前,还请省城洞经会谈经祭旗。解放前夕,昆明市区内还有八九支洞经乐队存在。云南解放,以彭幼山为首的一批洞经老人成立了《古乐研究会》,开展搜集整理乐谱工作。
艺术特色
洞经音乐的流变特徵,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产生以来,迄今有830多年历史了。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初传、渐盛、鼎盛、衰微与重振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因经济、社会与宗教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就云南而言主要是:第一,乐曲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初期全省数百支洞经乐队尚有二千余支曲子,后经有关部门大力搜集、整理、鉴定(除掉同曲异名者)尚有1500多支。洞经的谱本为工尺谱。洞经谈演有相应的斋醮科仪,要摆经坛神案,阖会要先列队前往迎神。参加谈演的人员多是文人书生,其文化心态和音乐观,受儒家和道家的影响,形成了洞经音乐的特色。他们谈经习乐,一是对功名的追求,以祭祀文昌帝君为寄托,祈求天人感应,好运降临;第二,对长生的追求,而且音乐可以娱神娱人;第三,因为洞经会受皇室或官方扶持,入会光荣,能标志身份地位之尊贵。
洞经音乐的正规谈演,依照古例必先由“领腔生”领唱,根据不同的“科”,不同的经文,“起”不同的经腔,乐队、和声跟上。如:祭祀神圣座调、礼请十供养调、敬调、叙话、劝慰、忏调等。唱诵经文是洞经的主要内容,有领有和,逐首接连地唱下去,有时只用木鱼击节,有时则要音乐伴奏。各地洞经团体有自己一套约定俗成的配曲定规。
谈腔是抒情性较强的韵腔,演唱经文中的韵律诗词,伴奏可分为细乐和大乐两种形式。曲名末一个字往往带颂、赞、偈、忏、引、章、腔、歌、音、供养等。如:请和颂、天宫颂、开经赞、香赞、开经偈、收经偈、大洞咒、吉祥咒、朝天忏、梅花引、贺章、道士歌、十供养等。唱词多为规整的五、
七言律诗、绝句、四言诗、长短句,分别配以不同的乐曲,如五言句选《锁道龛》、七言句选《一江风》。谈腔旋律优美动人,在洞经曲子中占有很大比例。
诵腔,即宣叙性的韵腔,是吟颂式的乐曲,可称“吟颂腔”。伴奏一般为单击木鱼或者铛子,有时也加少量的丝弦乐配合,乐曲的长短随词段而变化重复。击謦收文止乐。
读腔,即指读表文和祝文的韵腔,依字行腔,腔调自由,无拘无束,变化因人而异。不击不奏任何乐器。
代表作品
仅《大理洞经古乐》(1990出版)书中便有270首。包括《南清宫》、《北评洲》、《玉华音》、《洞仙赞》、《何仙姑》、《天女散花》、《诵经偈》、《玉律贺章》、《圆通赞》、《梅花引》、《元皇赞》、《迎仙来》、《真武赞》、《妙华音》、《上清宫》、《南华章》、《神洲渡》、《瑶台月》、《长春宫》、《仙花歌》、《金纽丝》、《银纽丝》、《碧溪三叠》、《翠珠帘》、《迎仙驾》、《天尊颂》、《月殿仙》、《柳青娘》、《吉祥音》、《清华赞》、《咏宝章》等。
昆明洞经乐曲据彭幼山先生说曾有150多首。经省市文化局干部记录整理出132首。包括《玄蕴咒》、《小桃红》、《迎仙令》、《道师令》、《青鱼令》、《折桂令》、《哪叱令》、《清水令》、《将军令》、《得胜令》、《叨叨令》、《南令》、《品令》、《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南扮妆》、《北扮妆》、《阳扮妆》、《苏扮妆》、《吉祥音》、《太平音》、《天机音》、《翠花音》、《普光音》、《虚昙音》、《闹元霄》、《山坡羊》、《一江风》、《水龙呤》、《万年欢》、《汉东山》、《满庭芳》、《柳摇金》、《老挂腔》等。
唐鑫先生整理出巍山洞经音乐100多首,包括《步蟾宫》、《漫五言》、《柳青娘》、《庆天宫》、《八神咒》、《贺圣朝》、《风入松》、《金蝉噪》、《四平腔》、《锁南枝》、《小鹧鸪》、《水龙呤》、《下山虎》、《点绛唇》、《一江风》、《雁落沙》、《贺归依》、《开经偈》、《五称》、《新腔》、《叠落金钱》、《仙鹤展翅》、《浪淘沙》、《六五调》、《观音扫殿》等。弥勒县有111首,包括《千秋岁1、2、3》、《万莲花1、2、3、4》、《得胜令1、2》、《一江风1、2》、《圣号1、2、3》、《仙家乐1、2》、《老忏1、2、3、4》、《朝天子》、《一篷松》、《倒垂莲》、《大功曹》等。通海县有《功课》、《步步娇》、《叠落金钱》、《茶供养》、《香赞》、《寂寂至》、《七星丹》、《阴阳调》《鹧鸪天》、《醉花云》、《得胜令》、《新荷叶》、《雀踏枝》、《古歌记》、《楚天遥》、《蓬来宫》、《锁南枝》、《月儿高》、《沙落雁》、《祝皇天》、《仙家乐》等50多首。曲靖市有《山坡羊》、《南进宫》、《浪淘沙》、《柳摇金》、《四字调》、《普光》、《太上说法》、《苍胡》、《大洞》、《咒烛》、《西江月》、《炉烟满席》、《香供养》、《散花吟》、《清平调》等20多首。此外,宣威、会泽、昭通、师宗、罗平、沾益、陆良、富源、新平、石屏、建水、个旧、丽江、保山、腾冲、永胜、华坪、武定、玉溪、剑川、鹤庆、楚雄、客川、祥云、南华、姚安、晋宁、泸西、文山等地都有许多乐曲。
传承意义
演唱洞经音乐是洞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蓬溪洞经音乐研究会成立三年多来,突出抓了经文史料的挖掘、音乐团队的建设。县城有“洞经古乐团”、“洞经古乐演唱队”98人之众,明月分会经乐队32人,共计130来人的经乐队伍。据明月关庙的儒道坛115年的传承记载,在祭祀老子、文昌、关圣、孔子、桓侯、释迦诞辰,除啸咏本经,如《道德经》《阴骘文》《觉世纪》《孝经》等相关经文外,必加1—3章《大洞仙经》,即是将《大洞仙经》作为通经。唱《文昌香赞》《杨枝赞》《八卦赞》《得胜令》《小开门》《南清宫》等洞经音乐,百年不衰。当今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俱进,把洞经音乐搬上文艺舞台,登上大雅之堂,演奏《瑞祥宝诰》《洞仙歌》《锦堂月》《傍妆台》等经典套曲,气势磅礴,舒缓悠扬,引人入胜。可以将传统的、现实的结合传承,让它发扬光大,走出县门,跨向全国乃至世界,指日可待。
传承保护
2022年2月,四川洞经音乐(迤沙拉谈经古乐)、四川洞经音乐(邛都洞经古乐)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