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涧西区建设路50号,始建于1954年,投产于1965年。
历史沿革
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始建于1954年,投产于1965年。
2013年,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涧西区斥资对2号街坊苏式建筑及周边的历史风貌和整体环境进行了修缮改造提升。
2018年,原洛铜厂部大楼进行维修。
2022年12月底,十号街坊保护修缮工程全部完工。
建筑格局
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是指“一五”期间,苏联在洛援建重点工程时建造的厂房和生活区等,总面积9743.43平方米,主要包括一拖、中铝洛铜等企业的厂房,以及涧西区2号街坊、10号街坊等苏式建筑。建设路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着矿山厂、一拖厂、洛轴厂、洛铜厂四个同时规划的工厂及厂前广场。全程5.6公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建筑风景带。
主要建筑
一拖厂区建筑群
一拖厂区大门和左右两边办公楼,是呈“凹”字形一线铺开的红砖红瓦建筑。“凹”字的底部是一拖的正门,为两层高的楼房,上方有“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金字,房檐正中上方,是镰刀、锤子、五星、旗帜、履带、麦穗、齿轮等元素组成的雕塑。一拖的厂徽与苏联哈尔科夫拖拉机厂的厂徽是一套图纸,是苏维埃文化和社会主义工业文化的标志。一拖厂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层双跨或多跨大型厂房,全部采用钢屋架,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梁、檩条及小型密肋屋面板。每幢厂房大小构件在5000个以上,重量在3000吨以上,大的构件一般在3吨至10吨。这样的大型厂房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实属国内较高水平的工业建筑。一拖福莱格公司一号厂房苏式建筑风格大门内为一拖冲压分厂,昔日的老厂房挺拔如初,这里不仅能制造新型拖拉机覆盖件和驾驶室,还能生产汽车车体覆盖件。
原洛铜厂部大楼
原洛铜厂部大楼是一座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呈中轴对称,檐部、墙身、勒脚“三段式”结构完备的典型苏式建筑,现在是中铝洛铜公司的办公楼。入口处石柱上的铸铁壁灯和顶灯花纹装饰较有特点。
2号街坊
洛矿2号街坊位于武汉路,占地约4.7万平方米,共有住宅楼15栋,其中原建苏式建筑10栋。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同志在洛矿任副厂长期间就住在4栋3单元202室。焦裕禄同志在洛矿工作九年,居住在2号街坊。该街坊规模虽较小,且有少量建筑拆除新建,但剩余的核心区域仍然布局完整,苏式建筑群特色风貌氛围浓郁。
10号街坊
10号街坊位于青岛路东侧,占地约7.7万平方米,有苏式建筑17栋。当时是涧西诸多居住街坊中规模最大,格局保留最完整,周边围合式布局特色最鲜明,居住标准最高,建筑形象最好,各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居住街坊。
11号街坊
11号街坊西邻10号街坊,占地约4.3万平方米,该街坊规模不大,但其中的洛阳饭店具代表性,它由一主两副三栋建筑组成,红砖、红瓦、坡顶,建筑规模较大,建筑体型优美,尺度比例得当,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可以认为是那个历史阶段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的代表之作。
历史文化
建筑群建设背景
20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洛阳成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奠定中国工业基础的156个项目有7项放在了洛阳。100多名苏联专家陆续来到洛阳,投入到中国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建设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技术人员、产业工人来到洛阳,扎根于洛阳的工业建设……洛阳的土地上,留下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厂、最大的轴承厂、最大的矿山机器制造厂、最大的铜加工厂、最大的高速船用柴油机厂以及洛阳水泥厂、洛阳热电厂;同时,在洛阳的土地上,也留下了一片见证中苏两国文化交流的“苏式建筑群”。洛铜作为洛阳7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落户在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50号,成为涧西区建设路上的第一个苏援建设的厂家。
文物价值
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以一拖、洛轴、洛铜等为代表的工厂厂部大楼与厂前广场,具有独特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宏大叙事风格,是中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工业遗产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工业区之一,可以看作新中国工业的标志性建筑群。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总体布局、规划肌理、功能分区、节点设计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建筑平面布局、建筑体型、形式、色彩等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2017年12月,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50号。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路程约1.9千米,用时约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