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宁镇
光泽县下辖村
洋宁镇,是光泽县最早的古村落。唐代置洋宁镇,领鸾凤、光泽二乡。光泽县的前身就是邵武县洋宁镇,洋宁镇当时辖管的地方相当于今天县的范围。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洋宁镇改为财演镇,镇址迁移到杭川,就是今天的县城所在地,北宋光泽建县,以乡名命县名。
建制沿革
远古时,这里是荒蛮之地,人们在这里居住生活,以耕种、渔猎为生,开始过着群居的生活。位于村边洋宁河上的纣王坝,记录了当年人们活动的历史。商周时期,横河建坝,从外河中分出一条内河,流经村边,用于灌溉、分洪、居用等,并用商朝最后一个帝王纣的名字作为坝名,叫纣王坝。这条坝重修是在清康熙年间,所以,文史学者推断这里早期有人类居住,慢慢形成了自然村落,就是光泽最早的古村落。再后来,光泽才有了其它村落。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辟北乡之地置洋宁镇,领鸾凤、光泽二乡。所说的洋宁镇就是今天的上洋宁、下洋宁自然村的所在地。因为这里地域条件好,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建村历史早,人口集中,商贸繁荣,历史上一直有建县在这里之说。光泽县的前身就是邵武洋宁镇,洋宁镇当时辖管的地方相当于今天县的范围。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洋宁镇改为财演镇,镇址迁移到杭川,就是今天的县城所在地。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光泽建县,以乡名命县名。
洋宁,到民国年间叫茶府,解放初期叫洋宁乡,后又叫洪湖,最后改成池湖。1992年“7·4”特大洪灾村庄被毁,共青团福建省委发动全省共青团系统捐款支援重建新村,从此改名为共青村。
历史文化
洋宁镇(今共青村)1982年文物普查在池湖马岭一带曾先后发现了30多座青铜时代墓葬,在该遗址采集有石锛、石斧、石箭镞、陶纺轮和灰硬陶片等。1995年福建省考古专家在此发掘清理10座商周时代的墓葬,其中一座是福建省迄今为止最大、最完整的商周古墓,随葬品以灰硬陶为主,伴有少量原始瓷器及石锛、石戈、石矛、石镞、甑、尊、单把罐、盖罐、盆、钵、盘、碗、杯等。古墓出土近1000件文物,据专家考证,墓主的身份为氏族社会的酋长或奴隶主。2003年7月,福建省考古工作队的专家在崇仁乡池湖村马岭、积谷山一带用洛阳铲踩点探查,发现该村有商周村落遗址,面积1000平方米,更加证实了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所出土的文物中,一、二、三级文物占相当大数量,其中中国历史博物馆保存有8件,省博物馆保存400多件,其余的保存在县博物馆内。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13 08:53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