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注,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zhù,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作动词,表液体直流如柱,由上往下灌入器皿;后引申出集中、凝聚、限定、在文本中插入说明标记、记载、登记、投掷等义。
字源演变
甲文字形像将器皿中的液体注入另一器皿之中,战国文字、篆文、隶书、楷书皆作从水、主声。从水,表示与水相关;主声,表示音读。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右半部分写成“主”形,之后一直沿用。
本义表液体直流如柱,由上往下灌入器皿。《说文》:“注,灌也。从水,主声。”水往一处聚集,这便是灌注。《诗经》:“挹彼注兹。”孔颖达疏:“挹彼大器之水注之此小器之中。”引申有“聚集,集中”义。现代汉语注目、注视,即目光集中于某人某事某物。注意指意向之所集中,现代汉语注意注重,即由此引申。现代汉语谓感情全部投入叫专注,灌、贯音同义近,现代汉语有全神贯注。
由“注入”引申有“投掷”义。《庄子·达生》:“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婚。”陆德明释文:“注,李云:击也。”“投”“注”同义,此处为复词,引申之投入赌博的钱物也叫“注”。成语有“孤注一掷”,现代汉语叫赌注。“注”古称“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注”“射”亦义近。《宋史·寇凖传》:“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引申之,今称投进资金为注入资金。
“注”与“滴”相对,水注入器皿时,连接不断,成语“大雨如注”,雨特大时,雨点不是一滴滴,而是连成一条线。故“注”引申有“连接,相属”义。《战国策·秦策四》:“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强,一举事而注地于楚。”高诱注:“注,属。”《北史·周法尚传》:“请分为二十四军,日别遣一军发,相去三十里,旗帜相望……首尾连注,千里不绝。”“连”、“注”同义,为复词。
引申之,斟注用的小壶也叫“注”。水注入器皿,与事记入典册有相似者,故“注”引申有“记载,登记”义。汉以后,历代皇帝有起居注。汉武帝时有《禁中起居注》,东汉明德马皇后撰《明帝起居注》。古时授予官职登记备案,谓之“注官”。官职先注后遣,故“注”引申有“预先决定”义,称注定,如注定要失败、命中注定等。
水注入器中,器底之物往往泛起,显而易见。引申之,典籍文句经过诠释意义显豁易知也叫“注”,字或作“诖”。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注”下曰:“注之云者,引之有所适也。故释经以明其义曰注。”如《左传》杜预注,《国语》韦昭注,《淮南子》高诱注等。也指解释性的文字,如附注、夹注、脚注等。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灌也。从水主声。之戍切。
说文解字注
注,灌也。
《大雅》曰:挹彼注兹。引伸为传注,为六书转注。注之云者,引之有所适也。故释经以明其义曰注,交互之而其义相输曰转注。《释故》《释言》《释训》皆转注也。有假注为咮者,如注星既咮星是也。
从水主声。
之戍切。古音如昼,在四部。按汉,唐、宋人经注之字无有作注者,明人始改注为注,大非古义也。古惟注记字从言,如《左传》叙诸所记注,韩愈文巿井货钱注记之类。《通俗文》云:记物曰注。《广雅》:注,识也。古起居注用此字,与注释字别。
康熙字典
《唐韵》之戍切。《集韵》《韵会》朱戍切。𠀤音注。《说文》:灌也。《增韵》:水流射也。《诗·大雅》:丰水东注。
又引也。《前汉·沟洫志》:注填淤之水,溉舄卤之地。
又意所向曰注。《管子·君臣下篇》:君人者上注。注:上谓注意於上天。
又记也。《通俗文》:记物曰注,因支分派别之意。
又凡以传释经曰注,通作注。
又聚也。《周礼·天官》:兽人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
又击也。《庄子·达生篇》:以黄金注者㱪。
又属也。《尔雅·释天》:注旄首曰旌。注:言以旄牛尾属之竿首。
又属矢於弦也。《左传·襄二十三年》:乐射之不中,又注则乘槐本而覆。
又附药亦为注。《周礼·天官》:疡医掌祝药劀杀之齐。注:祝当为注。注谓附著药。
又华不注,山名。《括地志》:在济南。
又句注,亦山名,在代州鴈门县西北。
又仄注,冠名。《前汉·五行志注》:言形侧立而下注也。
又日注,茶名。欧阳修《归田录》: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
又《集韵》株遇切。音驻。与注同。
又《集韵》陟救切。《正韵》职救切。𠀤音昼。虫喙也。与咮噣通。《周礼·冬官考工记》:以注鸣者。
又注张,星名。别见木部柳字注。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上中古音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8 00:44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