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土
植物残体积累所成土壤
泥炭土(peat soil)是指在某些河湖沉积低平原及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水生植被茂密,在缺氧情况下,大量分解不充分的植物残体积累并形成泥炭层的土壤。泥炭地可分为水藓泥炭地和沼泽泥炭地,这两类泥炭地的主要区别在于泥炭地形成的条件不同。泥炭土是具有厚度>50cm的泥炭层的潜育性土壤,多分布于冷湿地区的低洼地。地表可有厚20-30cm的草根层,草根层下为泥炭层和矿质潜育层,有时泥炭层下还有腐殖质过渡层。
释义
泥炭土(peat soil)是指在某些河湖沉积低平原及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水生植被茂密,在缺氧情况下,大量分解不充分的植物残体积累并形成泥炭层的土壤。泥炭地可分为水藓泥炭地和沼泽泥炭地,这两类泥炭地的主要区别在于泥炭地形成的条件不同。泥炭土是具有厚度>50cm的泥炭层的潜育性土壤,多分布于冷湿地区的低洼地。地表可有厚20-30cm的草根层,草根层下为泥炭层和矿质潜育层,有时泥炭层下还有腐殖质过渡层。
性质工程性质
工程性质
当土中含有不同的有机质时,将形成不同的有机质土,在有机质含量超过一定含量时就形成泥炭土,它具有不同的工程特性,有机质的含量越高,对土质的影响越大,主要表现为强度低、压缩性大,并且对不同工程材料的掺入有不同影响等,对直接工程建设或地基处理构成不利的影响。
力学性质
不排水强度通常仅为5~30kPa,表现为承载力基本值很低,一般不超过70kPa,有的甚至只有20kPa。压缩系数大于0.5MPa-1,最大可达45MPa-1,压缩指数约为0.35-0.75。有关泥炭质土的压缩模量取值,规范尚未单独列出,其取值亦只能依据软土或试验取值。其中试验一般可通过压缩试验测定了样土沉降量,计算出了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通过样土抗剪试验确定了样土抗剪强度参数,计算出了样土最大承载力
形成
泥炭土主要形成于浅水湖泊和渍水洼地中。长期受地表水淹没,处于水分停滞或仅微弱流动状态,有利于悬浮物停滞,并为湿生和沼泽植被生长及有机质的积累创造了条件。这些喜水、耐湿植被在积水沼泽中密茂生长,而且,这类积水洼地大多位于高寒地区,由于气候严寒、水层与土层同时冻结,有时形成季节性冻层。茂密生长的水生植被大量死亡,在微生物不甚活跃的情况下,大量植物残体分解不充分而停留于水中。由于水体和土体缺氧,加之冻结期长,植物残体来不及分解而呈纤维状堆积,泥炭层厚度可达1~2 rn。在广阔的低湿平原中,由于地势低平,径流不畅,沼泽植被茂密生长,其间生长丛状灌木,更使地表潴水,形成泥炭土的地表形态特征。上述湿生植被茂密生长的沼泽养分充足,属富营养型沼泽,其特点是灰分与矿质养分充足,植被以薹草为主,也有芦苇、甜茅、木贼等生长,藓类植物生长很茂密,这是低位泥炭土的景观特征。贫营养型沼泽大都位于山地坡面的平缓微洼积水洼地。水分来源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沼泽水及土层中营养元素缺乏,主要为毡状藓类覆盖表,木本植物和草类植物混生,还生长有落叶松、杜香、越橘等。这种高位泥炭零星分布于山间局部洼地。过渡营养型沼泽为富营养型与贫营养型的过渡类型。主要是木本植被生长于洼地中,草本植物有棉花莎草、泥炭藓等。
开发利用
泥炭土是一项重要的有机物质资源,但尚未很好开发利用,原因是经常淹水,人畜难以进入。泥炭层厚,含胡敏酸为主,交换性能良好,酸度亦适宜,只需轻度加工就可作为土壤改良材料。泥炭资源除直接农用外,尚可作为生产焦油、煤气、沥青、塑料、染料、香料、石炭酸、三硝基苯等的原料。在农用方面,应针对泥炭富含氮素及高吸收交换性能的特点,作为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的原料。泥炭土一般磷、钾含量偏低,硼、钼、铜等微量元素有效性低。泥炭具有巨大持水、吸水性能,可用于制造土壤物理改良剂。高位泥炭酸性强,交换性铝含量高,尚须配合其他补充物质,才能充分发挥其肥效。至于一些积水不深,分布于坝地、坡台地上的泥炭土,草被良好,产草量高,可辟为割草地与牧地。局部平缓洼地面积小而又不深的沼泽,也可小片开垦为农田,或用泥炭就近褥土,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5:16
目录
概述
释义
性质工程性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