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写秋夜独游的感受.潜身于山水,陶醉于清秋,物我同一,情景相融,身心完全放松之际,诗人找到了天籁自然与本真自我的集合点。尾联写任棹未还的兴致:独自荡舟剞湖.以至于浑然忘我,至夜不归,穷尽而复通,欣然自适而不禁悠然入禅,获得了委运任化的自由洒脱。中间二联写涛人对于山水的深切体验一涛人精心选择飞鹤、云野、澄波、清月四物象,构成涛意禅意两兼的境界,而诗人则在与山水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自由来往,其人性本真也在此体验中得以澄明朗现。二颔联“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二句的构句方式很特殊,也很别致。这种语用助渊的结构极难,不能刻意模仿,否则“乃是丑妇生疮,雪上加霜也”所谓的“头巾气”,是一种酸味,指语言的刻板别扭,但有学究的迂腐,而无诗的生机灵动一这种语言结构,在王维诗中也极其罕见,看来他也不敢轻易为之。此二句中用“以”用“之”,在表达上显得微妙而深曲,诗人的个体性感觉更强烈,简直渗透进一科物我不辨的幻觉,其“畅”既是鹤的神情也是人的神情,其在云缥缈既是山的状态也是人的状态,人与自然同流而归一,一片勃勃生机,既自由兴作而又各得其所。颈联“澄波澹将夕,清月皓方闲”二句中的“将”“方“二虚词,也极富待意的弹性。虽然二副词不能单独地指称实物,也不带有什么具象性,却生成了一种特殊的结构肌理,用于联系沟通却给“澄波”与“清月”I附加某种形式与情态,使这些物象不仅呈现出一种天机兴作的进行时,表现了一种生生变化的运动状态,而且也构成一种微妙的相互关系,生成了一种“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禅意。
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山水自然的深切体验,是审美体验又是宗教体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禅在刹那。又在永恒,虚空中有妙有,妙有即是虚空,变幻无常,生生不息,这种诗的意境之创造,远绍道家的“见无外之境”说,近承佛家”境由心造”论,是对中国诗歌的贡献。
明·
杨慎《升庵诗话》:“王右丞诗:“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孟浩然云:“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虽用助语辞,而无巾头气。宋人黄陈辈效之,如:“且然聊尔耳,得也自知之。”又如:“命也岂终否,时乎不暂留。”岂止学步邯郸,效颦西子,乃是丑妇生疮,雪上再霜也。“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
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
王右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