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税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名义税率即为法定税率或表列税率。例如在采用
超额累进税率情况下,由于它是将课税对象全额、分别按规定的各个级距的适用税率计算征税,通常也就把与课税对象全额相适应的一级税率称为名义税率,而将其所属各级距计算出的合计税额占课税对象全额的比例,称为实际税率或称实际税负。狭义的名义税率,指我国农业税应征税额占土地常年产量的比例。农业税的计税标准为土地常年产量,它是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当地一般经营情况,在正常年景下所能收获的农作物正产品的收获量,而不是土地的实际产量。通常把农业税应征税额占常年产量的比例称为名义税率,而把应纳农业税额占实际产量的比例,称为实际税率。由于土地的常年产量一般要低于实际产量,因此,农业税的名义税率往往要高于实际税率。
以计税依据而言,农业税按
常年产量计税,其实际负担率低于税法规定的名义税率。减税、
免税或加成、加倍征税都必然造成纳税人的实际税率低于或高于名义税率。
在实际征税中,由于计税依据、
税收减免、税率制度等原因,
纳税人实纳税额和应纳税额不一致,实际征税对象数量与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数量也会不一致,从而出现实际税率与名义税率的不一致的情况。实际税率的意义在于它反映了纳税人的实际负担,体现了
税收制度和政策真实的作用强度。纳税人依据实际税率权衡实际利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