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最古老的
国家剧院。1680年10月21日奉
路易十四之命创建,由原莫里哀演员剧团与马莱剧团、勃艮第府剧团合并而成。位于巴黎黎塞留街与圣·奥诺雷街拐角处。它实现了莫里哀生前的意愿,故法兰西喜剧院也习称莫里哀之家。1959年,文化部
改组法兰西喜剧院,指出剧院的任务是“向最广大的法国观众演出世界各国、尤其是法国创作的优秀剧作”。作为法国的戏剧中心,法兰西喜剧院为法国戏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简介
法兰西喜剧院1680年奉路易十四之命创建,经拿破仑整顿。归共和国管辖的这一法国演出团体,几经沧桑,已历300余年。
沿革
1673年
莫里哀死后,原莫里哀演员剧团与以演P.高乃依《熙德》知名的马莱剧团合并,不久又并入盖乃古府剧团。1680年,原与莫里哀剧团对峙的勃艮第府剧团团长亡故,受路易十四令与盖乃古府剧团合并。1680年10月21日,路易十四正式颁布诏书,宣布法兰西喜剧院成立。剧团最初演出于盖乃古府剧场,后相继迁至福煦-圣日耳曼大街的奥德翁剧场,至1804年搬入现址。剧院经营方法采取演员分红制,同时接受国家津贴,剧团由分红演员、工薪演员和见习演员三部分人组成。最后的合并,是几个剧团动荡演变的结果,它实现了莫里哀生前的宏愿,故法兰西喜剧院也习称“莫里哀之家”。但其所演剧目,并非都是
喜剧。
发展
到18世纪,喜剧院聚集了
勒坎等一批才艺出众的演员,主要演出P.C.de马里沃、
伏尔泰等人的作品。 1784年剧院上演P.de博马舍的《
费加罗的婚姻》,表现平民战胜贵族的主题,唱出第三等级人物一曲胜利的凯歌。
1789年大革命爆发,剧院改名为“
国家剧院”,演员很快分成两派。赞成共和的团聚在悲剧演员
塔尔马周围。拥护王室的一派,因1793年上演影射罗伯斯庇尔、为王室张目的剧作而遭囚禁,剧院被封。到督政府时期,两派演员重行合并,于1799年5月3日以“共和国法兰西剧院”名义开张。
拿破仑重视戏剧事业,据估计曾在法兰西喜剧院观剧达270次之多,称“喜剧院是法国的骄傲”、“民族的荣耀”。帝政时代,剧院荟萃了一批优秀演员,如塔尔马、马尔斯等。1812年拿破仑签署《莫斯科法令》,确定法兰西喜剧院与国家的隶属关系,建立剧院内部的管理准则等,一直沿用至1946年。
辉煌
复辟时期,新的戏剧样式崭露头角,传奇剧在商业性剧院中方兴未艾,而法兰西喜剧院拘守于御用艺术的地位,直到浪漫剧兴起,才冲破这种僵持局面。1830年2月25日,V.雨果的浪漫派戏剧《爱尔那尼》首场演出,戈蒂耶率一批激进青年,以声威把古典主义卫道士的鼓噪压下去,从而把
浪漫主义运动推向高潮,史称“爱尔那尼之战”。1843年,雨果的《卫戍官》在同一剧院上演失败,宣告了
浪漫主义戏剧的衰落。
1848年革命赶走了国王路易-菲力浦, 剧院改名为“共和国剧院”。第二帝国成立后崇尚侈靡逸乐,剧院成为浮华香艳的社交场合。拉舍尔为当时红极一时的女演员,在剧院上演E.斯克利布、A.de缪塞、P.梅里美等新起作家的剧作。
普法战争时期,剧院一度改为伤兵院,演员初次去伦敦巡回演出。阿迦夫人为19世纪著名悲剧演员之一,因在
巴黎公社时期参加演出,凡尔赛政府卷土重来之后被迫离开剧院。
1885~1913年,可谓中产阶级戏剧的鼎盛时期,剧院相继上演
小仲马、V.萨尔杜、E.罗斯丹的剧作,演员有擅演各种角色的老柯克兰、素有金嗓子之称的S.贝恩哈特以及
穆内-絮利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演出爱国戏剧。20年代,剧院经过一番革新,导演的作用突出起来。1922年1月,为纪念莫里哀300周年诞辰,莫里哀的全部喜剧按写作先后重演一遍。1927年纪念浪漫剧100周年,汇演了缪塞、雨果、大仲马等人的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兰西喜剧院为保持
民族气节而经受了严峻考验。剧院经常上演古典名剧和“没有政治危险”的新作,如H.de蒙泰朗的《王后死了》、P.克洛代尔的《缎子鞋》等,成为战难中法国人精神寄托之所在。1944年10月27日,剧院为庆祝反法西斯胜利,重新演出,戴高乐将军到院观剧。
1946年通过的新法令,替代“莫斯科法令”。1959年4月,文化部改组法兰西喜剧院, 指出剧院的任务是“向最广大的法国观众,演出世界各国,尤其是法国创作的优秀剧作”。60年代,艾斯冈特担任院长,他思想开放,起用各派导演。其后任比埃尔·丢克斯继续奉行开放政策,演出B.布莱希特、E.奥尼尔、S.贝克特和E.尤内斯库等人的作品。
贡献
古典主义的殿堂、现代剧作的长廊法兰西喜剧院以保护戏剧遗产、发扬莫里哀喜剧光辉为荣,随时注意吸收法国和外国的优秀戏剧。80年代每季约上演40个剧目。除演出外,另辟“古典早场”、“诗歌早场”、“文学晚会”等,还去外省和国外巡回演出,并通过电影、广播、电视、唱片和录像扩大影响。作为法国的戏剧中心,法兰西喜剧院触发不少优秀剧作家的创作才思,造就一批又一批的著名演员,为法国戏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