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县
河南省驻马店市辖县
泌阳县,古称沘阳、比阳,隶属河南省驻马店市,位于驻马店市西南部,南接桐柏,北连方城、舞钢,西临唐河、社旗,东交遂平、确山、驿城区,总面积2335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泌阳县辖3个街道、11个镇、8个乡。截至2022年末,泌阳县常住人口67.58万人。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泌阳因位于泌水之阳(山南水北为阳)而得名。
建置沿革
上古
泌阳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居住繁衍。
春秋战国
楚文王二年(前688年),楚在其北部边境修筑长城。由今泌阳县白云山经付庄、象河出境,境内长约30千米,称楚长城。
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年),秦,齐,韩,魏四国联合攻楚,“夹沘而军”,楚溃败。盟军取重丘(今泌阳县付庄乡政府驻地)。此后,泌境属韩。
西汉
高祖五年(前202年),在今境设比阳、舞阴二县,均隶属南阳郡。
东汉
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封征南大将军岑彭为舞阴侯。
建武十五年(39年),封皇女义王为舞阴公主。自此舞阴为邑。
南北朝
南朝宋泰豫元年(472年),大阳蛮酋桓诞拥滍叶以南、沔水以北8万余落降北魏,北魏即于比阳设东荆州,任桓诞为东荆州刺史。
北魏延兴三年(473年),置江夏郡,领县江夏(郡、县治所均在今付庄乡古城村)。
南朝齐建元元年(479年)增置西汝南、北义阳二郡(治所均在舞阴),又侨置高邑县(治所在今高邑)。同年,北魏雍州刺史韦珍与齐将崔慧景在比阳交战,齐军溃败。韦拥降民7000余户内迁,置城阳(治所在今泌阳县高店乡丁道村)等三郡。
南朝齐建武四年(497年),北魏大举南攻,齐派军主鲍举率众助西汝南、北义阳两郡,太守黄瑶起抗拒魏兵。
南朝齐建武五年(498年)春,齐军全军覆没,鲍举逃跑,黄瑶起被俘。自此舞阴归北魏。
北魏景明四年(503年),樊素安、樊秀安(一作季安)领导东荆州“蛮”人武装起义,称帝。
北魏景明五年(504年)初,樊秀安领导的一支起义军,被东荆州刺史杨大眼所败,樊素安被俘,起义失败。
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范缜《神灭论》问世。
北魏延昌四年(515年),郦道元任东荆州刺史。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都城发生内乱,孝静帝命东荆州刺史冯景昭率兵人援,被东荆州民杨祖欢率众截击,景昭战败。是年北魏分为东、西魏,东荆州归东魏。
东魏天平四年(537年)冬,西魏荆州(今襄樊市)刺史郭鸾攻东荆州,东荆州刺史慕容俨坚守200余日,后乘间击,郭鸾大败。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东荆州为淮州。
开皇三年(583年),废舞阴郡为县。
开皇五年(585年),改淮州为显州。
开皇十八年(598年),废江夏郡、县,更名为慈丘县。
大业三年(607年),舞阴更名为显冈。改显州为淮安郡,下辖比阳、显冈、慈丘、真昌(今社旗陌陂一带)、平氏、桐柏六县。
武德四年(621年),改淮安郡复为显州,置总管,领显、北澧、纯三州。
武德九年(626年),废唐州(治今湖北枣阳唐县镇)入显州。
贞观元年(627年),废显冈,并入比阳。
贞观九年(635年),改显州为唐州。
长寿二年(693年),象河关建清真寺。
开元十年(722年),迁徙河曲六州胡人万余至唐州落户。同年夏,大水。
天宝元年(742年),再改唐州为淮安郡。
乾元二年(759年),复改淮安郡为唐州,隶山南东道,辖比阳,慈丘,平氏、桐柏、湖阳、泌阳(今唐河)、方城七县。
贞元十五年(799年)三月,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叛唐,并攻陷唐州,唐州守将张嘉瑜战死。
元和十年(815年),蔡州(今汝南)吴元济袭唐州东界,唐派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率兵十万进讨。
元和十一年(816年)二月,被吴元济击败于慈丘,严绶退保唐州。
元和十二年(817年),唐命李愬为唐、随、邓节度使,驻节唐州。经周密部署,于是年冬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息了叛乱。
中和三年(883年),黄巢义军在马谷田、高邑一带活动。
光化元年(898年),朱温陷唐州。
天祐三年(906年),六月移唐州治泌阳(今唐河),更名泌州,比阳以县属之。
五代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二月,废慈丘入比阳。
景德四年(1007年)夏,大水。
治平元年(1064年)春旱,夏大水。
绍兴六年(1136年),宋与金战于牛蹄(今板桥水库库区内),金军大败。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割唐州予金,比阳属之。
至元三年(1266年),改比阳县为毗阳镇,设巡检司,隶唐州。
洪武十四年(1381年),唐县分出比阳镇设泌阳县(治今泌阳);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唐县分出桐柏镇设桐柏县(治今桐柏)。比阳镇复置县,以明初唐县之旧名——“泌阳”移此更名为泌阳县,属南阳府。
正德元年(1506年),明廷将唐、泌129顷地赐予徽王府(府第在今禹州市)。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南阳、汝宁二府议定:在泌阳县沙河店设“南、汝分府”衙门,负责泌,确、遂、舞4县边境民事诉讼、缉捕等。
宣统二年(1910年)九月,省咨议局成立。
宣统三年(1911年),县建团防营。
中华民国
民国时期,属南阳第六行政区下辖13个县:南阳县、南召、唐河、镇平、方城、邓县、内乡、桐柏、新野、淅川、舞阳、叶县、泌阳县。
1949年3月,新成立的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成立南阳地委、专区,辖南阳市、南阳县、南召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邓县、新野县、唐河县、桐柏县、泌阳县、方城县12个县市。泌阳县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15日,复置西峡县。
1965年5月16日,泌阳县划归驻马店专区并析出社旗县。
1969年,属驻马店地区。
2000年6月8日,起属驻马店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泌阳县辖3个街道、11个镇、8个乡。泌阳县人民政府驻花园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泌阳县位于驻马店市西南部,南接桐柏县,北连方城县、舞钢市,西临唐河县社旗县,东交遂平县确山县驿城区。介于北纬32°34′—33°09′,东经113°06′—113°48′之间,总面积23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泌阳县地处浅山丘陵区,地势中部高,东西低,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3%,丘陵区占41%,平原区占16%。海拔在83—983米之间,平均海拔142.1米。主要山峰168座,白云山主峰白茅堵海拔983米,为驻马店市最高峰,横亘县境中东部,北有罗汉山、五峰山,中部有双山、三山,南部有铜山、盘古山等。
气候
泌阳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暖温季短,夏炎热多雨,秋短夜凉昼热,冬长寒冷少雪。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夏多西南风,秋至春多偏北风。据1957年置1958年水文、气象资料统计,境内常年日照时数1758—2361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2066.3小时,年总辐射112.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4.6℃,1月最冷,均温0.9℃,低端最低气温-17.6℃(1969年1月31日);7月最热,均温27.5℃,极端最高气温40.4℃(1959年8月23日)。年平均地面温度17.0℃。无霜期219天,最长243天(1959年),最短195天(1972年)。年平均降水量为96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04天,最多年份140天(1964年),最少为75天(1978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850.3毫米(1975年),极端年最少雨量506.4毫米(1966年)。降水时间分布不匀,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主要灾害性气候为旱、涝。
水文
泌阳为江、淮两大水系支流上游发源地之一。县境内河流众多,库塘密布,降水充沛,水资源比较丰富。大小河流共153条,多为上游河。其中一级河二条,即泌阳河和汝河(沙河)。泌阳河西流,属长江流域,常年河。长74.3千米,流域面积1338平方千米。汝河东流,属淮河流域。长68千米,流域面积1110平方千米。二级河有柳河、马谷田河、甜水河、梁河等19条,总长度463千米。泌阳河为境内最大河流,源于白云山东麓,曲折南下,至铜山乡邓庄铺折向西,与铜山南北之水同注于宋家场水库。出水库流向西南,经高邑又折向西,环县城南侧向西,至赊湾镇多庄出县境,至唐河县源潭镇汇入唐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泌阳县境内有大中小型水库66座,蓄水量7.4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泌阳县有耕地154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72万亩,森林覆盖率43.3%。
矿产资源
泌阳县地下矿藏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铁、铜、钾、花岗岩、石油等43种,是豫南地区重要的金属、非金属矿产基地。其中,铁矿引储量在1000万吨以上,品位在38—60%之间;花岗岩储量在16亿平方米以上,主要品种有“泌阳青”、“芝麻灰”、“华中红”;钾长石储量3000万吨以上,氧化钾含量在9%以上:蛇纹石储量600万吨以上,氧化镁含量35%以上。
截至2019年末,泌阳县已发现的矿种为37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4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19种,其中能源矿种2种,金属矿种5种,非金属矿种12种。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泌阳县常住人口为69.5239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115170人,下降14.21%。共有家庭户232595户,集体户7227户,家庭户人口为639178人,集体户人口为5606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65人。
截至2022年末,泌阳县常住人口67.5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1.88万人,乡村常住人口35.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7.18%,比上年末提高0.6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4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64‰;死亡人口0.5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8.11‰;自然减少人口0.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47‰。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泌阳县地区生产总值345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19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37.15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32.66亿元,增长4.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21.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4%。
2022年,泌阳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4.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5.8%,民间投资增长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2%。
2022年,泌阳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886万元,增长18.7%,其中税收收入113863万元,增长17.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63.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3666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民生支出36011万元,增长10.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5%。
第一产业
2022年,泌阳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27.0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23%,其中,夏粮种植面积76.51千公顷,增长0.05%;油料种植面积51.3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7.8千公顷。
2022年,泌阳县粮食产量71.89万吨,比上年增长0.79%。其中,夏粮43.55万吨,增长0.31%;秋粮28.34万吨,增长1.53%。油料产量23.10万吨,增长2.8%。蔬菜产量33.22万吨,增长8.7%。
2022年,泌阳县主要畜禽肉类总产量13.05万吨,比上年增长16.1%;禽蛋产量3.09万吨,增长4.74%;奶类总产量0.13万吨,与上年持平。
第二产业
2022年,泌阳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2.15%,重工业增长8.23%。分所有制看,港澳台控投资企业下降4.97%,外商控投企业增长40.73%,其它投资企业下降6.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2.64%,传统产业增加值下降13.44%,战略性新兴产业下降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了14.87%。规模以上工业中,41个工业行业有11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1.4%,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53.8%,纺织业增长41.2%,金属制品业增长34.3%,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30.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3.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5.04%,利润总额增长9.09%。
2022年,泌阳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建筑业实现总产值78.8亿元,增长15.3%。
第三产业
2022年,泌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7%。按城乡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4.48亿元,增长2.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29亿元,增长3.5%。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90.53亿元,增长2.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9.24亿元,增长1.6%。
2022年,泌阳县进出口总值12.10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进口值0.82亿元,同比下降28.7%;出口值11.28亿元,同比增长24.3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0.007亿美元(商务部口径),完成省外资金30.11亿元,增速4.67%。
截至2022年末,泌阳县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793086万元,增长16.06%,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792121万元,增长16.06%。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06678万元,增长14.07%,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06673万元,增长14.0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泌阳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机构)337所,在校生19.13万人。其中,幼儿园149所,小学147所,初中34所,普通高中4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在园幼儿31919人。小学招生11879人,在校生83636人,毕业生15077人。初中招生16038人,在校生44548人,毕业生14146人。普通高中招生6759人,在校生19551人,毕业生6249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4536人,在校生11288人,毕业生5769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51人,在校生374人。“两免一补”安排资金1.47亿元,资助困难学生44550人次。
科学技术
截至2022年末,泌阳县共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获得授权专利426件,发明专利拥有量49件,技术合同成交额2.75亿元,地震台站3个(新建投入使用2个预警台)。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4000台件,比上年减少30%,新建计量标准3项,产品质量合格率99%。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泌阳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22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0%,电视人口覆盖率95%,有线电视用户2000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泌阳县共有卫生机构46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491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99人,注册护士2060人。卫生机构床位数5159张。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泌阳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6506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0939人。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704826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42776人。全年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8500人,共有134人领取失业保险金。全年共有623位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54.4万元,27971位农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7415.3万元。全年救助城乡医疗困难群众3.37万人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589.25万元。
截至2022年末,泌阳县共有各类福利院床位数2240张,收养966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77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2个。全年各级财政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6723万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208个。
交通运输
泌阳县距京广铁路、京广铁路客运专线70千米、焦枝铁路95千米、南阳姜营机场90千米。驻南、确内、泌唐、许泌、平桐、棠西六条省级公路贯穿全境,沪陕高速、焦桐高速、新阳高速穿境而过,形成以6条省道5条高速为骨架。
2022年,泌阳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67亿元,比上年增长9.7%。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3.767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907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7.05%。公路货运量74万吨下降5.5%。公路旅客周转量5657万人公里,下降39.4%,公路客运量90.5万人,下降49.03%。
风景名胜
泌阳已形成“三山两园两水一圣地”的旅游格局。三山,即:铜山、盘古山、白云山。
铜山以其秀、怪、奇、险而闻名,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白云山,自然繁殖野生动物30多种,是省级自然保护区。
盘古山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的地方,每年三月三庙会,寻根拜祖的人数多达数十万人。
“两园”即白云山森林公园铜山湖森林公园,其中铜山湖森林公园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两水”即铜山湖、板桥水库,铜山湖水面1.3万亩,湖中有岛,岛湖相连,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一圣地”,即焦竹园革命纪念地,是鄂豫边省委最早所在地。此外,还有北魏石窟、楚国长城、南朝齐梁时期无神论者范缜故里等。特别是发现的马谷田镇下河湾古冶铁遗址,是集采、冶、铸于一体的战国秦汉时期的官营冶铁遗址。
著名人物
范缜(约450—515年)
中国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无神论者。字子真。南阳舞阴(今河南泌阳县)人。任宁蛮主簿、尚书殿中郎、宜都太守、晋安太守。著有《神灭论》、《答曹思文难神灭神》(即《答曹舍人》)。
范云(451—503年)
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范云病故后,梁武帝闻讯痛哭流涕,即日御驾临殡。死后追赠侍中、卫将军,赐谥曰文。
焦芳(1434—1517年)
字孟阳,明代泌阳人(今河南驻马店地区泌阳县城南草店人),顺八年进士。大学士地位相当于丞相。正德五年五月致仕(退休)。
赵峰(1914—2007年)
河南泌阳人。党的九大、十大代表,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他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卫留成(1946年—)
男,汉族,1946年出生,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古城人。原海南省委书记兼省长、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2011在全国人大工作。
张付中(1972年—)
曲胡演奏家。河南省曲剧团乐队队长、主奏琴师,系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首席曲胡。
荣誉称号
泌阳县是中国花菇之乡
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
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中国长寿之乡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国家卫生城
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省级文明县城
省级园林县城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9年11月14日,被生态环境部正式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1月27日,荣膺河南省省级森林城市。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0年12月22日,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11月,入选中国科协公布的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名单。
2021年12月,被拟命名为“河南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公示名单”。
2022年11月18日,入选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
参考资料
泌阳概况.泌阳县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2 08:4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