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的运河为南北走向,自北而来,从济宁向南沿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湖之西岸经徐州与黄河交汇后奔
邳州城而南去,然后借道三百三十里的黄河水道到达淮安。然受黄河顶托,运、黄交汇一带易阻,另须经徐州、吕粱两处险滩。明朝后叶,因为黄泛阻运,多位漕河大臣一次次上书朝廷,建议开挖从韩庄经台儿庄到淮安的泇运河(即
韩庄运河),以避黄河徐、吕和黄泛之险,保证漕船顺利通行。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黄河在沛县等地决口泛滥,“灌昭阳湖,入夏镇,横冲运道”。万历三十二年(1604),总理河道的工部右侍郎李化龙,开通了由夏镇经台儿庄到
邳州的这段运河,使经常因黄泛而断航的
京杭大运河实现了畅通,“尽避黄河之险”。并自东向西依次建起了台儿庄、侯迁、顿庄、丁庙、万年、张庄、德胜、韩庄八座陡门式船闸,以解决从微山湖到台儿庄,因地势西高东低而产生的20多米水位高差。这段航道,全长260里,因为在峄县境内有东、西两条
泇河补给水源,史称泇运河。
清乾隆、嘉庆年间曾对泇运河进行过多次浚治。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7年)浚治台儿庄以上运河,“以水深八尺为度,并修纤道”。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冬,大修晋宁至台儿庄运河被水土石堤岸工程。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春,大挑韩庄以下八闸运河,以维持漕运。
为了根治泇运河,1958年冬至1959年春,山东省对此段运河干流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包括拓宽从韩庄微山湖口至陶沟河口之间河道,共十万零五千人参加施工。当时官方文件中开始使用‘韩庄运河’的名称,‘泇运河’的名字渐渐被遗忘。也是在这次治理中,台儿庄镇南段裁弯取直另开新河,被保留在城区内部分呈月牙状,故称月河。月河长3300米,宽50至90米,南岸为土驳岸,有纤道遗址,北岸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秋改为被水石驳岸,古码头11座(详细附后),2006年5月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水工设施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及第46项世界遗产。作为
大运河申遗城市之一的台儿庄,凭借3千米古运河河道(月河)、十几座明清时期的古码头、960米的古驳岸、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点入选其中,被
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古运河”。
参考文献:《台儿庄区志》、《台儿庄区水利志》,陈伟《追梦古城台儿庄》《
复活古城台儿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