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水建筑物的泄水方式有堰流和孔流两种。通过溢流坝、溢洪道、溢洪堤和全部开启的水闸的水流属于堰流;通过泄水隧洞、泄水涵管、泄水(底)孔和局部开启的水闸的水流属于孔流。
溢流坝、溢洪道、堰流堤、泄水闸等泄水建筑物的进口为不加控制的开敞式堰流孔或由闸门控制的开敞式闸孔。泄水隧洞、坝身泄水(底)孔、坝身泄水涵管等泄水建筑物的进口淹没在水下,需设置闸门,由井式、塔使、岸塔式或斜坡式的进口设施来控制启闭(参见取水建筑物)。
泄水建筑物的布置、形式和轮廓设计等取决于水文、地形、地质以及泄水流量、泄水时间、上下游限制水位等任务和要求。设计时,一般先选定泄水形式,拟定若干个布置方案和轮廓尺寸,再进行水利和结构计算,与枢纽中其他建筑物进行综合分析,选用既满足泄水需要又经济合理、便于施工的最佳方案。必要时采用不同的泄水形式,进行方案优选。[1]
修建泄水建筑物,关键是要解决好消能防冲和防空蚀、抗磨损。对于较轻型建筑物或结构,还应防止泄水时的振动。泄水建筑物设计和运行实践的发展与结构力学和
水力学的进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
高水头窄河谷宣泄大流量、
高速水流压力脉动、
高含沙水流泄水、大流量
施工导流、高水头闸门技术以及抗震、减振、掺气减蚀、高强度耐蚀
耐磨材料的开发和进展,对泄水建筑物设计、施工、运行水平的提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修建泄水建筑物的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有关记载。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上的泄水建筑物在形式、构造、材料以及消能防冲、防空蚀、抗振动、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等方面都日趋进步,规模也不断扩大。巴西图库鲁伊工程泄水建筑物的最大泄流量为104400m3/s,中国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最大泄流量达110000m3/s,巴基斯坦门格拉水利枢纽岸边溢洪道的单宽流量达290m3/(s*m),中国东江水电站右岸
滑雪道式溢洪道采用窄缝式挑流消能,窄缝收缩段始端的单宽流量为151m3/(s*m),末端则达604m3/(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