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水蛙又名沼蛙、水狗,是无尾目蛙科水蛙属两栖动物。体较大,头部较平扁;吻长于眼径,吻端钝尖,突出于下颌;吻棱明显,颊部略向外侧倾斜;鼻孔近吻端,犁骨齿横置,在内鼻孔的内侧前缘;指端钝圆,关节下瘤及掌突均发达,后肢长;足与胫等长,为体长之半;趾端钝圆而有马蹄形横沟,趾长;皮肤较光滑,背侧褶显著;雄性前肢基部前方有肾脏形的大臂腺。
形态特征
雄蛙体长71毫米,雌蛙体长72毫米左右。体形大而狭长;头部较扁平,长大于宽;吻长而略尖,末端钝圆,突出于下唇;吻棱明显,颊部略向外倾斜,有深凹陷;鼻孔近吻端,鼻间距大于眼间距;眼大,上眼睑宽几乎与眼间距、
鼓膜相等;鼓膜圆而明显,为眼径的4/5;
犁骨齿两斜列,起始于内鼻孔内侧前缘;舌大,后端缺刻深。
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的1/2;指长,末端钝圆,不膨大,腹侧无沟,指长顺序为3、1、4、2;关节下瘤发达,指基下瘤略小;掌突3个,长椭圆形,相互分离。后肢较长,为体长的1.6倍,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部,左、右跟部相重叠;足与胫等长,约为体长的1/2;趾长,趾端钝圆,腹侧有沟;除第四趾蹼达第三关节下瘤外,其余各趾之蹼均达末端;外侧蹠间蹼达蹴基部;关节下瘤明显;内蹠突椭圆,外蹠突圆而不显;有2条跗褶。
背部皮肤光滑,背侧褶平直而明显,自眼后直达胯部;体背后部有分散的小痣粒;口角后至肩部有2个明显的颌腺;颞褶不显。雄蛙前肢基部前方有发达的肱腺。体侧皮肤有小痣粒;肛后和股内侧痣粒密集;胫部背面有细肤棱;体腹面除雄蛙的咽侧外声囊处有
皱褶外,其余各部光滑。
生活时的体色变化不大,背面为淡棕色或灰棕色,少数个体的背面有黑斑;沿背侧褶下缘有黑纵纹,体侧有不规则的黑斑,有的连缀成条纹;鼓膜后沿颌腺上方有一斜行的细黑纹;鼓膜周围有一淡黄色小圈;颌腺淡黄色;在雄蛙的肱腺上及雌蛙的相应部位有黑纹;后肢背面有3-4条深色宽横纹,股后有黑白相间的云斑;外声囊灰色;体腹面淡黄色,两侧黄色稍深。液浸标本与生活时颜色相近,斑纹清晰。
雄蛙有肱前腺,第一指内侧
婚垫不明显;有一对咽侧下外声囊;体背侧雄性线明显。
卵群粘连成片或成堆;每粒卵外包有两层胶膜,卵径1.2-1.5毫米;
动物极棕黑色,
植物极乳白色。
第32-35期蝌蚪全长平均46.8毫米,头体长约16.4毫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85.4%。体宽扁,棕绿色,有许多麻斑点;尾部棕色,斑点更多,有由淡红棕色和淡蓝绿色相间的云斑。一个蝌蚪后肢长9毫米时(第37期),全长68毫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2倍;另一个后肢长4毫米(第33期),全长47毫米,头体长16毫米,尾长31毫米;尾肌弱,尾鳍宽,背鳍宽于腹鳍,末端尖。吻钝圆;鼻孔位于吻眼之间;眼位于头侧,眼间距宽,为鼻间距的2倍;出水孔在体左侧,无游离管;肛孔位于尾基腹面右侧。口小,位于吻部腹面;上唇两侧有一排乳突,下唇有2排,外排乳突延伸甚长成须状;
唇齿式一般为Ⅰ∶1+1/1+1∶Ⅱ;有的为Ⅰ∶1+1/11,下唇的内排唇齿中间有很短的缺刻。尾长仅残留7.4毫米时,体长20毫米左右,外部特征与成体同。
生活习性
沼水蛙生活于海拔1100米以下的平原或丘陵和山区。成蛙多栖息于稻田、池塘或水坑内,常隐蔽在水生植物丛间,土洞或杂草丛中。捕食以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同翅目、直翅目、半翅目昆虫和幼虫为主,如蝼蛄、蝽象、蜗牛、马陆,还觅食蚯蚓、田螺以及幼蛙等。雄蛙鸣声很响亮,叫声“光(guāng),光”,单音节,往往是两只雄蛙一呼一应。在中国厦门鼓浪屿的一个水池内,1月间可见到沼水蛙活动,估计该蛙的冬眠期很短。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分布于中国、越南;也可能分布于柬埔寨、老挝。
中国分布:广泛分布于中国北纬31°以南各省(区),如四川(汶川、彭州、三台、成都、峨眉、洪雅、乐山、内江、合江、纳溪、古蔺、泸县、兴文、屏山、宜宾、叙永、沐川)、重庆(大足、万州、巫山、南川)、云南(大理、奕良、永善、富宁、石屏、个旧、河口)、贵州(毕节、大方、贵定、德江、江口、松桃、荔波、雷山、榕江、罗甸、望谟、雷山、三都、贵阳、印江、仁怀、桐梓、绥阳、赤水、金沙)、河南(商城)、湖北(宜昌、长阳)、安徽(黄山)、湖南(长沙、衡山、宜章、大庸、沅陵、城步、新宁、平江、安乡、炎陵县、江永)、江西(铅山、萍乡、上犹)、江苏(南京)、上海、浙江(温州、龙泉、遂昌、洞头、丽水、温岭、金华、南雁荡山、杭州、平阳、庆元)、福建(建宁、永泰、武夷山、建瓯、南平、福清、福州、德化、厦门、南靖、顺昌、沙县、邵武、诏安)、台湾、广东(韶关、肇庆、惠阳、珠海、深圳、连南、五华、博罗、惠东、封开、连县、东莞、从化、高要、阳山、乐昌、和平、梅县)、香港、澳门、广西(金秀、南宁、桂林、龙胜、钦州、百色、玉林、贺县、兴安、资源、灵川、全州、钟山、蒙山、德保、那坡、田林岑王老山、龙州、桂平、都安、隆林)、海南(儋州、白沙、昌江坝王岭、乐东尖峰岭、海口、文昌、琼山、琼中及五指山、陵水及吊罗山、三亚市崖城)。
繁殖方式
繁殖季节因地而有差异,多在5-6月。中国福州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在中国闽北、浙南、成都平原为5-7月;中国海南岛在5月期间大多数蝌蚪即将完成变态。中国四川内江的沼水蛙一次产卵2000-3000粒;受精卵3-4天孵出小蝌蚪,45-60天完成变态。据蔡明章(1979)报道,沼水蛙属于多次产卵类型,卵群呈片状,浮于水面,一次产卵2873-4090粒。
保护现状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4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两栖类)——无危(LC)。
主要价值
据梁中宇等(1958)和张继秀(1966)分别对中国四川和浙江沼蛙做的食性分析,其有益系数分别为45.82%和42.11%。可见该蛙在农田区能捕食多种害虫,对农作物起到一定的保护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