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角,广府年俗美食,粤语称作“角仔”,其外形似“荷包”,寓意着家肥屋润,钱包鼓鼓、人丁兴旺。人们将炒花生、芝麻、椰丝、砂糖等馅料用油酥面片包好,压成半月形,圆边扭花,再将一个个涨鼓鼓的油角放进沸腾的油镬中,火红油旺,滚油嗞嗞声响。不一会儿,金黄色的油角浮出,阵阵油香扑鼻,不仅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更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到过年时,油角就是
广东人民间串门送礼、招待客人必备的过年食品,制
炸油角先将面粉加上
鸡蛋、
猪油(加猪油就可以做成象千层酥脆的皮,也有人不加猪油的,不加的皮就会很脆)制成角皮,把和好的面团碾成薄片,用圆型玻璃茶杯或用铁皮用成的角仔皮模具,做成一片片圆型角仔皮。馅料用米酒玻璃瓶碾碎炒熟的花生米,加入白砂糖、炒熟的
芝麻,再加入
椰丝,掺匀作为馅子。逐片放进馅子包成半月型角子,圆边捏紧并扭上花纹,最后放进油镬炸成金黄色。 油角的含义,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没有一些油器年宵在家,到了新春正月头,别的人家孩子新衣服口袋里都装满油角蛋散,而自家的却两袋空空,那就未免寒酸了。因此,不管富家还是穷人,到了岁晚,总要开油镬、炸
煎堆。油角有大有小预示一家平安 。
油角象征的吉祥意义:形状像「
荷包」,亦即钱包。里为
芝麻砂糖或
豆沙、
薯蓉。取其钱包饱胀的好兆头。 经过经济大潮的洗礼,这些传统食品已穿上时代的新衣换上了现代的包装。让现时的广州人感到亲切和新鲜,老广州的中老年人见到
煎堆油角,都不禁会回忆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家开油锅,人人
炸油角的热闹场景;青年后生拿起煎堆油角,总会询问它的来由,听长辈们讲它的有关故事;外来人吃着煎堆油角,在感到新鲜的同时,更为在异乡过节增添新的情趣。
低粉250g、
鸡蛋一只、
猪油(植物油)10ml、
幼沙糖40g、水100ml1、将面皮的材料混合揉成面团,松弛30分钟。
粤菜即广东菜,是中国传统八大
菜系之一,粤菜取百家之长,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喜好而烹制。
油角的馅是甜的,还拌以
椰丝、
炒花生、
芝麻、红豆等等香实果搅碎而成,包在
饺子皮里。与
包饺子不同的是油角不用褶边而是锁边,对折粘合后,用指甲沿边一路轻捏成麻绳状,然后适度煎炸即可食用。每家的油角不一样,有的咬起来硬嘎嘎的声声作响,有的松脆爽爽,口感鲜香,前者是和面时没有放
鸡蛋,后者不仅放了鸡蛋还放了适量的
猪油。
油角含有大量芝麻,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还有糖类、
维生素A、维生素E、卵磷脂、钙、铁、镁等营养成分;芝麻中的亚油酸有调节胆固醇的作用。芝麻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防止
过氧化脂质对皮肤的危害,抵消或中和细胞内有害物质游离基的积聚,可使皮肤白皙润泽,并能防止各种皮肤炎症。芝麻还具有养血的功效,可以治疗皮肤干枯、粗糙、令皮肤细腻光滑、红润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