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梨(Persea americana Mill.),樟科鳄梨属的常绿乔木,株高达10米,树皮灰绿色;呈长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前端骤尖,基部稍圆;幼叶覆盖有黄褐色柔毛,上疏下密,老时上面无毛下面有稀疏柔毛;花序长8-14厘米,花序梗覆盖有黄褐色柔毛;果呈梨形或球形,为黄绿或红褐色,外果皮木栓质,中果皮肉质;花期2-3月;果期8-9月。鳄梨的外果皮凹凸不平,非常粗糙,像鳄鱼的表皮,由此而得名。
植物学史
中国台湾地区的鳄梨是在日本占领时期的1918-1931年间由日本人引进的。战后交接时遭到砍伐清除,直到1954年及1956年农复会陆续由美国再度引进12个品种,种植于农业试验所嘉义分所,但始终不曾推广栽培。直到1985年、1992年及1994年嘉义分所又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引进21个品种,并通过所内钟志明先生的持续研究与推广,才奠立了中国台湾栽培鳄梨的重要基础。
形态特征
生活型: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株:高约10米。
茎:树皮灰绿色,纵裂。
叶:叶互生,长椭圆形、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长8-20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极尖,基部楔形、极尖至近圆形,革质,上面绿色,下面通常稍苍白色,幼时上面疏被下面极密被黄褐色短柔毛,老时上面变无毛下面疏被微柔毛,羽状脉,中脉在上面下部凹陷上部平坦,下面明显凸出,侧脉每边5-7条,上面微隆起,下面却十分凸出,横脉及细脉在上面明显下面凸出;叶柄长2-5厘米,腹面略具沟槽,略被短柔毛。聚伞状圆锥花序长8-14厘米,多数生于小枝的下部。具梗,总梗长4.5-7厘米,与各级序轴被黄褐色短柔毛;苞片及小苞片线形,长约2毫米,密被黄褐色短柔毛。
花:花淡绿带黄色,长5-6毫米,
花梗长达6毫米,密被黄褐色短柔毛。花被两面密被黄褐色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裂片6,长圆形,长4-5毫米,先端钝,外轮3枚略小,均花后增厚而早落。能育雄蕊9,长约4毫米,花丝丝状,扁平,密被疏柔毛,
花药长圆形,先端钝,4室,第一、二轮雄蕊花丝无腺体,花药药室内向,第三轮雄蕊花丝基部有一对扁平橙色卵形腺体,花药药室外向。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箭头状心形,长约0.6毫米,无毛,具柄,柄长约1.4毫米,被疏柔毛。子房卵球形,长约1.5毫米,密被疏柔毛,花柱长2.5毫米,密被疏柔毛,柱头略增大,盘状。鳄梨为雌雄异熟植物,开花物候期和开花量直接关系到着果率,从而最终影响产量。
果:果大,通常梨形,有时卵形或球形,长8-18厘米,黄绿色或红棕色,外果皮木栓质,中果皮肉质,可食。
物候期:花期2-3月,果期8-9月。
主要品种
世界鳄梨品种通常分为墨西哥系、危地马拉系、西印度系三大种群。中国现已引进商业品种70余个,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品种尤为重要。中国海南省可选择适应热带的西印度系或危地马拉系和西印度系的杂交品种;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的中南部可采用危地马拉系或以危地马拉系和墨西哥系的杂交种为主;南亚热带偏北地区气候较冷,可选用墨西哥品种或其杂交种为主。
叶片较小,通常为长椭圆形,两端急尖,揉之有茴香味。果小,果皮薄而光滑,果实在花后6-8个月成熟。果肉含油量较高,可达20-30%,种子大,种腔松,果熟期6-8月。抗寒力强,耐轻霜,成年树能耐-7至-8℃的低温。主要品种有绿色种和紫色种等,例如紫色长果种,果实长7-10厘米,横径4-5厘米,单果重70-80克。花期1-4月,果熟期6-8月。其他优良品种有杜克(Duke)、甘特(Gtnter)、墨西哥拉(Mexicola)、托帕托帕(TopaTopa)等。
巴康鳄梨属于墨西哥系,于20世纪由我国海南自美国引入,在1992年引进我国广西。巴康鳄梨具有高大植株,树形直立,枝繁叶茂,树叶为卵型,颜色浓烈,花型为B型,每年2-3月为花期,果实呈椭圆卵型,大小适中,单个果实重170-340克,每年10月进入成熟期,果实表皮相对较薄,呈绿色,手感光滑,果肉少纤维,口感细腻,颜色为淡绿,完全成熟后转为轻微发黄,口味较好,但果实在成熟期会因含有过多水分而爆裂。巴康鳄梨具有较强抗逆性,能够在干旱与-6℃低温寒霜环境下存活。路拉鳄梨属于危地马拉系与墨西哥系杂交而成,由我国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于上1988年自美国引入,在我国海南省白沙县试种,至今仍然有着良好表现。其花型同样为A型,每年2-4月为花期,10月为成熟期,具有极高产量,正常条件下每667平方米,产量在1000千克以上。果实为梨型,表面为绿色,单个果实重400-680克,含糖量在12%-16%,适宜栽种在南亚热带气候中,极易患疮痂病。
叶无茴香味,叶簇颜色较淡,黄绿色;果皮表面平滑,革质,柔软,易与果肉剥离,果梗较短,种子粗糙。果实形状和大小,因品种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单果重从100余克到1000余克,果肉禽油量低,约3-10%。耐寒性最差,适宜于热带低海拔湿热地区。主要品种有:
叶片较大,绿色或深绿色,无茴香味,新枝和幼叶赤褐色;果实较墨西哥系统大,果皮粗糙,具疣状突起;种子大,常充满种腔。花期2-4月,果熟期9-11月。抗寒性中等。果肉含油率中等,约10-20%。主要品种有:
生长环境
鳄梨原产地平均降水量一般在1200毫米以上,有明显的干湿季节,但一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不是特别干旱的地区或雨季分布均匀的地区,均可正常生长,降水量在1500-2000毫米为最佳。高温干旱对鳄梨生长极不利,易引起枝叶日灼伤,花期遇到高温也会引起落花落果。油梨属浅根性树种,枝条较脆弱,故抗风能力差,宜选择避风地。对土壤适应性较广,但更适于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于2米以上,土层深1米以上,土层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鳄梨不利于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地下水位高的土壤中生长,易感染根腐病。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能使其快速生长,若环境条件不适宜会导致生长缓慢。
生长习性
根据鳄梨的生长特性(年降雨量300-1800毫米,最低温可达-7℃,土层厚度1米以上,土壤pH值在5.0-7.0,土壤含氧量达到土壤空气总体积的17%以上。鳄梨果园不宜选择种过或附近有感病作物(如茄科、核果类、桨果类等)的地块,同时应选择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不积水,向阳、无台风,土壤深厚肥力较好、土质疏松的土地。这样可以从源头上避免由于淹水、土传导致的病害(根腐病、炭疽病等)。
分布范围
原产于热带美洲;中国广东(广州、汕头)、海南(海口)、福建(福州、漳州)、台湾、云南(西双版纳)及四川(西昌)等地都有少量栽培。菲律宾和
前苏联南部、欧洲中部等地亦有栽培。
中国台湾的鳄梨栽培集中于嘉南地区,其中以台南麻豆区的栽培历史最久,台南大内区的产量最高,台南大内区的鳄梨栽培面积占了全台湾的2/3以上。此外嘉义竹崎也有大量栽培,而屏东内埔、高雄六龟有少量栽培。
繁殖方法
播种
采种:油梨用实生苗种植6-7年可开花结果,如果用芽接苗定植3-4年即可结果,成熟期8-9月。当果皮及果柄由浅绿色变为黄绿色时,即可采种,用枝剪将带果柄的果实剪下,置于室内堆沤7-8天即达后熟软化后取出种子,将种子洗净、阴干,沙藏保存或置于冰箱中保鲜,保存期可达100天左右。
播种方法:用种子育苗宜随采随播,选择苗圃地宜四周通风,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圃地。采用点播的方法,种间距以3.5厘米×3.5厘米为宜,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用遮阴网搭棚遮光,早、晚各淋水1次,保持床面湿润,直至发芽后可拆除遮阴网。当小苗长出2对真叶时进行分床,苗高15-30厘米再进行移植,株行距30厘米×50厘米,移活后可作砧木,苗径粗0.8-1厘米时进行
嫁接。为方便操作,当小苗长出1-2对真叶时移入规格为12厘米×20厘米的塑料育苗袋中进行培育。
嫁接
用实生苗嫁接繁殖,嫁接法多用
芽接、
劈接、
靠接等。当苗高50厘米以上,茎粗0.8厘米以上时,可作砧木进行嫁接。实生苗主要供砧木之用,为确保苗木具有抗寒力和丰产性,宜用墨西哥系苗作砧木,接西印度系或危地马拉系的优良品种;芽接的接穗宜选用1年生,具有健壮饱满的腋芽中部枝条。劈接宜选用(3-4年生)实生树,靠接用半年或1年生的实生苗。
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提高植物繁育速度、植物脱毒、离体保存、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等领域。植物外植体消毒处理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第一步,是决定植物组织培养能否成功的前提条件。鳄梨受次氯酸钠影响较大,成活率较低,因此油梨外植体可选择氧化汞作为消毒剂。
栽培技术
种植
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低、背风向阳、避风有防风林的低丘坡地。造林前应全面清山砍杂,植穴规格60厘米×60厘米×50厘米,每穴施放沤熟的农家肥5千克,株行距6米×6米或5米×5米。选择雨季造林,种植后应注意防风,遇大雨要注意排水,以免积水造成烂根。
品种配置
在配置油梨品种过程中,应选择与种植地气候匹配的油梨品种。油梨拥有西印度系、危地马拉系、墨西哥系等三种类别,不同品种之间在抗寒能力方面又有较大差异,危地马拉系油梨、西印度系油梨以及二者杂交系油梨适宜在我国海南栽种,而危地马拉系及其与墨西哥系杂交系油梨则适种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中南部地区[5]。而南亚热带偏北方区域气温较低,在冬季会伴有霜冻,适合栽种墨西哥系油梨。另外,还应根据目的选择栽种品种,若以新鲜食用为目的,可选择桂垦大2号、桂研10号、哈斯、路拉等口感上佳、色香味美的品种,若以出口为目的,则应以哈斯油梨为主。
抚育
定植后1-3年生幼树株行间种植蝶形花科植物如花生或绿肥,可抑制杂草生长,并扩穴、松土、除草,每株压埋绿肥和有机肥等20-25千克,宜离主干30厘米以上,以防肥害。幼树施肥应薄施多次,以氮肥、钾肥为主,配比磷肥和有机肥,氮:磷:钾施用比例以1:0.5:1.5为宜。第一年,每月施1次;第二年,每2月施1次,每株施0.2-0.3千克;3-5年生初结果时,每年施肥4次,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每株施5千克:成龄结果时,每年施3次,每株施2-3千克。幼树整形也很重要,及时将徒长枝、横枝、病弱枝和枯枝剪除。对于一些交叉,严重荫蔽的枝干,也可疏剪,以改善树冠通风与透气。对结果树的修剪要以轻剪为主,剪去病虫枝、下垂纤弱枝,使树体通风透光,有利于开花结果。3年生以后不宜在株行距间挖深沟,以免伤根系,引发根腐病。
土壤管理
根据油梨树自身特性,应选择土壤肥力强、疏松、气温处于14-20℃、不积水、排水便利的土壤种植,同时翻耕种植地土壤,严格依照5米×5米这一行间距打坑,每一坑洞规格为80厘米×80厘米,随后施加底肥,再回填土,回填土需高出正常土面30厘米,避免种植后土壤下沉导致沉土掩埋嫁接口对其正常生长造成影响。
运输储藏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丰富,是风靡全球的健康食品。作为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鳄梨采收后,呼吸强度大、代谢速率高,失鲜失重和果实腐烂是鳄梨采后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果面蜡质是果实抵御外界不利环境的关键屏障,可有效减少果实采后失水,防止病原菌入侵,延长果实货架期。
鳄梨建议以室温保存为主,成熟后尽快食用,不建议冰箱贮藏。但鳄梨常温贮藏易感病,低温贮藏易发生冷害,所以,建议鳄梨贮藏前期,可在5-7℃的环境中保鲜,果实达到完熟后再在2-3℃的环境中贮藏,这样可以延长果实贮藏寿命,通常可以存放2-7天。
病虫防治
主要病害
危害症状:炭疽病是鳄梨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成熟果实,也可侵染叶片、嫩枝、花及幼果;引起落果及果实腐烂,缩短货架期。一般果实成熟后发病,果熟前病斑直径不超过5毫米,圆形,轻微凹陷,棕色或黑色。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很快,凹陷明显,病斑中心出现辐射状开裂;最终病斑连片,出现粉红色分生孢子堆。随着果实逐渐成熟,病原菌能侵入果肉,造成黑绿色干腐。
防治方法:清除果园内发病枝条,剪除病叶,消除传染源。采后尽早进行低温预处理和低温贮藏。几乎所有鳄梨品种对该病原菌都敏感。防治的关键是尽量减少其他果实病害发生(尤其是尾孢斑点病)及避免果实运输中的机械损伤。
危害症状:受害果实初期产生轻微的圆形褐色疤状突起,后变褐色至浅紫色;果实成熟后,病斑联合,中心凹陷,果皮粗糙。该病害侵染果实后不影响其风味品质,但外观质量严重下降。在幼果期,如遇阴冷、潮湿天气,该病害发生严重。还可为害叶片,受害叶片出现棕色斑点,叶片皱缩;病斑进一步发展呈星形,中心穿孔。叶片受害经常发生于树冠顶部,且病斑多在叶背纹理内,病斑小,离散不连续,不易观察。叶柄和小枝病斑卵圆形,容易和介壳虫造成的斑点混淆。不同品种对该病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
防治方法:剪除发病枝条以减少病原物。喷洒
波尔多液或其他铜制剂。
危害症状:可为害叶片、茎干和果实。侵染果实,在其表面形成枯斑或导致表皮开裂,裂缝可引起
炭疽菌侵染。侵染叶片时,首先在叶面出现2-5毫米的枯斑,初褐色,后变为紫色,斑点扩展到叶片两面,形状不规则;严重时,枯斑连合形成较大枯斑。
防治方法:采用化学防治,喷施铜制剂和嘧菌脂于枝条和果实。
危害症状:采摘前,感病果实症状不明显,病斑小而浅。在果实采收软化后熟过程中症状变明显。初期果皮出现小而不规则的褐色至红色病斑,由于病菌侵入维管束,剥开果皮可以看到果肉出现褐色条纹;随后果蒂部出现紫褐色不规则形病斑。随着果实后熟,表皮病斑逐渐变长变黑并凹陷。果实皱缩,褐色果皮覆盖一层灰褐色的菌丝体和孢子,果实腐烂,流出褐色果肉和汁液,散发难闻气味。
防治方法:剪除病死枝梢,清除枯木和病果。选择晴朗天气采果。加强果树营养,减少其他病害发生。
蒂腐病 (stem-end rot) 也称焦腐或黑腐病,在世界上所有鳄梨种植区都有发现,也是危害鳄梨果实的重要采后病害之一。可侵染鳄梨导致蒂腐病的病原体有多种,主要是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 的毛色二孢属 (Lasiodiplodia spp.),如L. theobromae和L. pseudotheobromae;另外,葡萄座腔菌科的Diplodia mutila、Diaporthe rudis和 Neofusicoccum luteumin 等也能引起鳄梨蒂腐病的发生。
危害症状:果蒂首先感病,果实蒂部周围出现轻微枯萎;随果实成熟,病菌侵入果实,围绕果蒂出现明显的黑色腐烂,病健部分界明显。并逐渐扩展至整个果实表面,病菌侵入果肉,引起组织变色,降解,散发难闻气味,从而降低果实品质。
防治方法:病原菌可以存活在寄主病残体上。所以要及时清除传染源,避免园区内病残体积累。在果园较低部位浇水,可预防病菌向高处果实移动。消除水分胁迫可减少侵染。在树下覆盖薄膜或杂草等可促使病残体加速分解。另外,阴雨天勿采收。
针对鳄梨,有研究指出,咪鲜胺、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对炭疽病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危害症状:在采前和采后疫霉均可引起果实腐烂,还可导致茎干溃疡和腐烂。感病果实常在近蒂部出现黑色圆形病斑,病菌可侵入果肉。
防治方法:剪除发病的枯枝、茎干;清理果园,清除落果、病果,防止病原再侵染。植株下覆盖厚的覆盖物,抑制土壤中病菌扩散为害。
危害症状:果实、叶片和茎干表面覆盖大量黑色煤烟状菌丝和
孢子,并生长在
蜡蚧和
粉虱分泌的蜜露上。
防治方法:关键在于控制害虫,减少蜜露产生。较好的方法是应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根际是受植物根系分泌物影响的微生物密集区域,微生物群落与根系系统之间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根际微生物在植物生长、健康、生产力和土壤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根际细菌和真菌可以增强植物营养获取,提高对非生物胁迫耐受性,产生促进植物生长的植物激素并保护植物免受土传病原体的侵害。因此,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的任何变化都可能潜在地影响植物生理状态以及植物生产力。此外,根腐病病原体可在植物根系间传播,威胁土壤生态系统中本土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引起植物病害甚至导致植物死亡。染病鳄梨根际土壤中芽孢杆菌Bacillus、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和溶杆菌lysobacter和球囊菌纲glomeromycetes相对丰度均高于健康土壤,其可以作为生物防治菌。
危害症状:鳄梨初发病时,叶色变淡、下垂、新抽叶片变小,叶簇稀疏。老叶逐渐黄化、脱落。随着病情发展,新叶也黄化脱落,严重时新老叶片全部落光,枝条发黑,出现枯梢。发病早期,病树结中量至大量发育不健全的小果,落果严重。病株须根极少,小根黑色、粗糙,皮层腐烂,容易和木质部分离。
防治方法:可以通过施用pH3的酸性营养液降低土壤pH值来控制,随着土壤pH值升高,病害发生加重,超pH8时,病害发生又受到抑制。
主要虫害
在非洲,危害鳄梨的主要害虫是白蚁(Termitidae);在墨西哥和以色列两大鳄梨主产地的主要害虫有烟粉虱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在南美危害鳄梨的主要害虫也是黑腹果蝇,还有苹果卷叶蛾、蝽(Pantatomidae,造成果实表面凸起)和椰缘蝽(Pseudotheraptus wayi Brown)(果实表面凹陷)。随着南美鳄梨产业的发展,该地区原来的潜在害虫蓟马(Thrips)、伪苹果蠹蛾(Cryptophlebialeucotreta Meyrick)目前已上升为鳄梨的主要害虫并影响其出口,另外在哥伦比亚发现新害虫吹绵蚧(Icerya purchasi Maskell)。在加勒比海、法属圭亚那、墨西哥和美国东部危害鳄梨的害虫主要是樟脊网蝽(Stephanitis macaona Drake)。在美国南部的鳄梨主产区佛罗里达州,调查研究报道了危害鳄梨的主要害虫有拟蔷薇白轮蚧(Aulacaspis rosarum Borch.)、黑腹果蝇、梨形蚧壳虫(Protopulvinaria pyriformis Cockerell)、粉虱(Aleyrodidae)、鳄梨花蕾蛆(Contarinia citri Barnes)、蓟马、卷叶蛾、鳄梨红蜘蛛(Oligonychusyothersi McGregor)和潜叶蛾。在北美洲、大洋洲及亚洲危害鳄梨的主要害虫是螨类,主要包括茶红蜘蛛(Oligonychus coffeae Nietner)、鳄梨小爪螨(Oligonychus punicae Hirst)和鳄梨红蜘蛛。在我国,目前发现危害鳄梨的害虫主要有角盲蝽(Helopelitis theivora Waterhouse)、红带蓟马(Selenothrips rubrocinctus Giard)、金龟子、樟脊网蝽、尺蠖、刺蛾(Thosea sinensis Walker)、蓑蛾和蚧壳虫类。
总而言之,从全球来看,危害鳄梨的害虫主要是:果蝇类、蓟马类、蚜虫类(Adelgoidea)、蚧类和鳄梨甲虫(Monolepta apicalis Sahlberg)。由于鳄梨上的害虫相对于其它果树发生较少,且防治比较容易,目前研究报道鳄梨害虫防治的方法相对也比较少,主要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其中,生物防治成功的案例是防治鳞翅目害虫,即采用果蝇诱饵防治食蝇,利用黑光灯、园内喷施核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芽孢杆菌诱杀蛾类害虫。化学防治的方法主要是在虫害发生早期使用久效磷、溴氰菊酯乳油、吡虫啉乳油或阿维菌素来防治园内蓟马、螨类、蚧类、鞘翅目类等害虫。国内防治鳄梨主要害虫的方法有:在园内悬挂黄篮板诱杀蓟马,悬挂频振式杀虫灯诱集蛾类和鞘翅目类成虫,以及在园内喷施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立卡等化学农药。
主要价值
药用
鳄梨树的多个部位在草药医学中有一定的用处,叶和皮可助消化,治咳嗽,果实营养丰富,营养价值很高。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鳄梨,如有肾脏疾病的人群不宜多食。因为鳄梨中含有较高的微量元素钾,易导致高钾血症,增加肾病患者负担。对于心脏病晚期患者来说,应避免食用。
食用
油梨果肉柔软、细腻,富含以
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油脂、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且不含胆固醇,含糖量低,是老幼皆宜的高档水果,也是糖尿病人难得的高脂低糖食品,用果皮泡水饮用,对糖尿病有缓冲作用。富含维生素E及胡萝卜素等,具有良好的护肤、防晒与保健作用。能够防止
动脉硬化、脑中风,因含铁量高,常吃可预防贫血。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0年全世界鳄梨产量已达2336万吨以上,在水果生产中已跃居第11位,栽培国家已有30多个,由于其营养丰富,世界各地栽培面积逐年增加,成为热带、亚热带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兴果品。
有研究发现吃鳄梨可能帮女性重新分配腹部脂肪,使腹部深层内脏脂肪减少。但是,这一效果在男性身上暂时没有发现。研究者认为这可能跟该试验的男性参与者平均肥胖程度比女性参与者低有一定关系,且男性参与者数量更少,可能因此没能发现有规律的结果。
从理论上来看,吃鳄梨可能有助减肥。这是因为鳄梨的高纤维、高脂肪带会带来很强的饱腹感。有研究发现,一顿饭中加入大约半个鳄梨,饭后4-5个小时都会觉得不饿。这样就能让人少吃餐间零食,从而间接帮助减肥。
经济
鳄梨果实营养丰富,不仅可以鲜食,还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妆品行业,以及生产商品油。
果仁含脂肪油,为非干性油,有温和的香气,比重0.9132,皂化值192.6,碘值94.4,非皂化物1.6%,供食用、医药和化妆工业用。
危地马拉居民用鳄梨果汁来刺激头发生长,用果皮驱虫,用种子治腹泻。鳄梨果仁含油量较高,
乳化后可长久保存,除食用外还可作高级化妆品、机械润滑和医药上的润肤用油及软膏原料。
食物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