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会操
直隶河间府举行的秋季大演习
河间会操,又称河间秋操,是北洋六镇新军于1905年10月23至26日在直隶河间府举行的第一次秋季大演习。
历史背景
随着北洋六镇陆续编练成军,清政府决定学习欧洲国家及日本的军事演习经验,在本国举行一次新军的军事演习。1905年9月17日,练兵处总理大臣奕劻、会办大臣袁世凯等人奏称,现在北洋陆军分别驻扎在直隶、山东境内,尚未会合操演,应参仿东西各国经验,举办军事演习,本年秋季计划抽调陆军第二、第四、第五镇编为南军,抽调陆军第一、第三、第六镇编为北军,从10月23日至25日在河间一带会合大操,并于26日举行阅兵典礼。清廷批准练兵处的奏请,钦派袁世凯、铁良为阅兵大臣,前往河间阅操。
筹备阶段
练兵处负责河间会操的各项筹备工作,如新军编制、颁布会操规章条令、设立阅兵处、制定演习计划、筹备军需、动员新军等工作。
一、新军编制
抽调陆军第三、第四镇全镇及第一、第二、第五、第六镇各一部,组编为南、北两军。
南军由第二、四、五镇组成,派王英楷充任总统官,编制如下:(1)第四镇,辖步队2协(12营)、马队1标(3营)、炮队1标(3营)、工程队1营、辎重队1营;(2)第四混成协,辖步队2标(6营)、马队1营、炮队1营、工程队1营、辎重队1营;(3)第九混成协,辖步,2标(6营)、马队1营、炮队1营、辎重队1营。南军官佐、目兵、夫役,共计有22513名
北军由第一、三、六镇组成,派段祺瑞充任总统官.其编制如下:(1)第三镇,辖步队2协(12营)、马队1标(3营)、炮队1标(3营)、工程队1营、辎重队1营;(2)第一混成协,辖步队2标(6营)、马,1营、炮队1营;(3)第十一混成协,辖步队2标(6营)、马队1营、炮队1营、工程队1营、辎重队1营。北军官佐、目兵、夫役,共计22489名。
本次参演部队的总兵力,共计45002名。
二、颁布会操规章条令。
《河间会操教令》,包括“会操日期”、“设立阅兵处日期及选派该处卫兵马弁办法”、“通信”、“信号”、“禁止”、“阅兵处与两军之连络”、“土地物产损坏赔偿及预防危险”、“野操应用军需及军械弹药”、“会操时供给”等。
《阅兵仪式教令》,规定了第四日参加受阅的部队,以及阅兵式、分列式过程中受阅官兵的队形、间距、礼
仪等。
另外颁布了《行军纪律》、《宿营禁令》、《野操赔补物产办法》、《野操私斗治罪条例》、《地方人民学生等随观应守规则》、《报馆随观员应守规则》。
三、设立阅兵处。
为了统筹全局,指挥会操,10月20日,练兵处在河间府设立阅兵处。阅兵处隶属阅兵大臣之下,设总参议1员,辅助处理各项事务;分设评判处、综理处、递运处、传宣处、执法处、接待处、信号处等七处,统归总参议调派。。
四、制定演习计划。
颁发会操总方略,南攻北守。南军为攻方,由江北登陆,全军北袭,经过徐、淮抵达济东,并计划派一支队向直隶推进;北军为守方,驻扎直隶各镇,经铁路或徒步向南防御,其一支队现已抵达保定附近一带。南、北两军司令部根据会操总方略,分别制定各自的作战计划。
五、筹备军需。
河间会操是一场跨区域的军事行动,必须加强后勤保障,为新军各部提供充足的军需物资。练兵处在河间府属之臧家桥、沙河桥暂设军粮分所,储备米粮、饼干及柴草、麸料;武器均配备“无箭子弹”(即演习所用空弹),每炮80发、每枪50发,并配零件、皮件等;除原有炮马、战马外,从淮、练各军调拨马匹,增加辎重队车辆,组编为大、小接济队等。
六、动员新军。
随着会操日期临近,南、北军各部开始从驻地调动。新军各部开拔时间不尽一致,但须在规定时间内到达集结区域。南军方面:第四混成协先从迁安开拔,经开平乘火车抵达军粮城后,渡海河到马厂与第四镇会师,再从马厂、小站分头出发经青县、沧州、南皮抵达东光;第九混成协则先从山东济南开拔,经平原、禹城、德州抵达东光,于10月21日在交河一带全部集结完毕。北军方面:第十一混成协先由南苑开拔,经涿州、定兴、安肃抵达保定,与第三镇及第一混成协会师,分批开赴纳贤村、板桥、杨家庄等地,于10月21日在高阳一带集结完毕。
实施阶段
早在10月14日,阅兵大臣铁良便从京城出发前往天津,与袁世凯一起于18日从天津起程,共赴河间阅操。经过紧张的筹备阶段,10月23日至26日,河间会操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10月23日,为会操第一日,南、北两军骑兵冲锋,“是为接仗之始”。
上午6时45分,北军马队从边渡口宿营地开拔,经兴村、李子口、大于庄等处南下,另派侦察兵前往沙窝、献县、南紫塔一带侦察。7时30分,南军马队从献县宿营地开拔,经商家林、八里铺向高垒城方向前进,另派侦察兵前往高阳、任丘、大城、饶阳等处侦察。8时至10时,南军侦察兵已过兴隆店北进,而且两军马队也在兴隆店、周庄、王各村一带出没。北军马队主力抵达果子洼时,接到侦察报告称:南军马队一部已经抵达龙化店,其主力接续而来。于是北军统队官下令:向龙化店进军迎敌,在八里铺以西展开队伍,布置阵地。就在此时,南军马队也从周庄全部北进。南、北两军骑兵在太平庄一带遭遇,南军率先冲锋,北军防御。后因南军兵力稍弱,攻击受挫,遂撤退至商家林附近驻扎休整;北军则在龙化店附近驻扎。
10月24日,为会操第二日,南、北军步炮兵演习遭遇战。
上午6时,南军分为左、中、右三纵队沿子牙河进军;北军也分为左、中、右三纵队于8时30分沿肃宁县一带进军。9时30分,南、北军总统官各自向所部下达作战命令。10时30分至11时,南军各纵队先头部队抵达八里铺西南、郭家楼以北一带,占据河堤,布置阵地。南军的侦察步兵与北军的侦察步兵,已经遭遇交战,枪声不绝。与之同时,北军各纵队之步队先头部队抵达小刘庄、大曲地、小曲地、大于庄、范庄、田家庄(即田家房)等处,抢先占领阵地,掩护后方部队前进。南军占领河堤后,步队沿河堤布置阵线,炮队4营在务儿头北方的郭家楼一带布置炮兵阵地,北军炮队则在大、小曲地之间布置炮兵阵地,形成对峙之势。11时30分,两军炮队开战,进行炮火打击,步队也展开攻击,向对方阵地推进。下午1时,两军阵线逼近,几至短兵相接,阅兵大臣发令停止演习。
10月25日,为会操第三日,南、北两军演习攻守战。
上午,南、北军总统官各自向本部下达作战命令。10时30分,两军全线展开攻击,北军将其总预备队转为攻势,与第三镇左翼接连,联合向南军推进。南、北两军主力全部投入战斗,互相冲突。“鏖斗愈酣,各用全力相博,枪炮互答,隆隆不绝,战况最为激烈,而两军主力已渐接近,几至于兵刃相交,不留余地。”10时50分,阅兵大臣发号停止演习。
10月26日,为会操第四日,南、北两军齐集阅兵场,举行阅兵仪式。第三日会操结束后,即25日下午3时,阅兵处总参议下令:各军停止演习,恢复原有建制,次日统归阅兵总指挥官指挥。阅兵总指挥官命令各军次日在河间城西门外参加阅兵,上午9点30分遵照既定队形,齐集阅兵场,等候检阅。是日,袁世凯、铁良率各部军官身着戎服到阅兵场,检阅参加会操的各部新军。
时人观操感受
袁世凯、铁良覆奏校阅河间会操详情时说,北洋新军官兵们的训练“确已均有进步”。11月1日清廷上谕,褒奖袁世凯、铁良练兵有方,“所有该镇、协官佐目兵步伐止齐,一切指挥筹办尚能合法,大改旧观”。
英国《泰晤士报》称:“此次演操,可谓能发挥尚武精神,以显表训练效绩者矣。”
美国《华盛顿邮报》称:“此次军事演习给那些熟知五年前中国军队窘状的外国人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在提升一支40000人军队的战斗力方面完成了一个非凡的壮举。”
历史影响
河间会操是北洋新军举行的第一次大型军事演习,开启了新军秋季大会操的先例。“今者,秋操之典为振古所罕闻,且为后此新军一大纪元。”甚至一年后,袁世凯提及此次会操,还颇为得意地说,“风声所树,耸动环球”。这次会操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现代化的正式的野战演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0 14:28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筹备阶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