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是
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是指起源于
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核心区域”文化,是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的母体,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根文化”。所谓“核心区域”文化,就是影响整个国家的文化;所谓“根文化”,就是国家的文化之“根”。河洛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
主流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形成与发展中具有历史核心的作用。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和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从
新石器时代开始延续的河洛地区文明发展的总和。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河洛地区指的黄河、洛水、
伊水及
嵩山周围地区,包括
颍水上游
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概言之就是河南省的西部地区。河洛地区南为
外方山、
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
秦岭与
关中平原,东为
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
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之始。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论语》上讲:“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竹书纪年》里讲:
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
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