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学院
中国河南省新乡市公办高校
河南科技学院(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为“HIST”),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行政主管部门是河南省教育厅。是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单位、河南省博士后工作先进单位、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二期)、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
历史沿革
渊源(1939年—1949年)
延安自然科学院诞生在抗日战争进入困难时期,1939年5月,面对边区财政状况和人民生活极度困难的艰苦形势,中共中央确定了“自力更生、发展边区经济”的方针,“为促使边区工业生产的进步和保证国防、经济建设的成功”,延安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并于12月改称为“自然科学院”,党中央决定,自然科学院由中央财经部直接领导。
1940年初,延安自然科学院开始筹建,院址为延安南门外杜甫川。1940年5月开始进行招生,于同年9月1日举行开学典礼并正式上课。1941年1月,该校创建生物系,6月将生物系改名为农业系,并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林业局局长乐天宇兼任系主任。
1945年底,党中央决定延安的教学和科研单位撤离延安,自然科学院的部分同志转移到晋冀鲁豫边区,在边区政府的支持下。1947年3月,北方大学农学院在山西长治成立。1948年,石家庄解放后,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个解放区两个边区政府合并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原来两个解放区的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联大随之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北方大学农学院也改称华北大学农学院。
传承(1949年—1959年)
1949年1月,华北大学农学院大部从长治迁至石家庄,留驻长治老校的人员成立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又称第一分院。同年8月28日,平原省政府决定建立农业学校,而9月华北大学农学院、北京大学农学院与清华大学农学院三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院同时改称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
平原省立农业学校于1950年春在延津县小店镇正式建立,隶属省农林厅领导,这一时期共有教职工35名(教师13名,职工22名)。为大力快速发展农林业,须培养高级农林业技术人才,平原省政府在建立农校后再次作出建立平原农学院的计划。经中央教育部批准后,平原省政府主席晁哲甫与北京农业大学于1950年春协商筹建平原农学院。北京农业大学抽派4人成立平原农学院筹备组,并于该年秋季筹备选址。
1951年7月,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平原省立农业学校悉迁百泉合并组建平原农学院,同时将平原省内的北京农业大学农村工作站大部分人员、物资并入平原农学院,并从北京农业大学调来一批骨干教职员工充实力量,至此平原农学院正式建立,隶属平原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年10月第一届本科生入校并于12月召开首届开学典礼。
1953年1月,平原农学院改建为百泉农业学校,郑州林校、洛阳农校、郑州农校、陕州棉校并入百泉农业学校。1958年9月,百泉农业学校升格为百泉农学院。1959年9月,改建为百泉农业专科学校,郑州农业科技专科学院、郑州水专、安阳棉专、许昌农专、洛阳农专并入百泉农学院。
壮大(1959年—1987年)
1978年,为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平原农学院进一步加强了科研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制定科研规划,明确提出学校的主要科研力量和研究方向要集中在农村这个主战场,科研工作快速发展;1978至1980年,全校科研经费24.9万元,居同时期全省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首;并于1978年至1987年间取得各类科研成果220余项,获成果奖125项。
发展(1987年后)
1987年,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为适应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需要,学校升格并更名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经过10余年建设和发展,学校由农林院校转型为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院校。1992年实现办学重心向新乡校区的转移,至2000年首批通过师范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2006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其中5个学科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学科被批准设立省级特聘教授岗位。
2020年11月,河南科技学院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21年5月15日,该校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2024年11月,河南省河南科技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2月,学校有70个本科专业。截至2024年6月13日,学校有25个二级学院,23个专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2月,学校有省重点一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作物学学科、园艺学学科群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高端智能起重装备学科群是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50余人,博士学位630余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11人;中原学者3人,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原青年拔尖人才10人,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B类、C类19人;河南省教学名师9人;河南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26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56人。聘请13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7月,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等15个,河南省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等38个,河南省特色行业学院及产业学院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
截至2024年2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6项,“十四五”省级规划教材14门。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2月,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匈牙利、乌克兰、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河南科技学院苏梅国际学院;与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开展人才培养专项,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专项资助;与美国、匈牙利、乌克兰高校共建3个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邀请来自德国、澳大利亚等外籍专家,建有省级杰出外籍科学家实验室;长期聘任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院士、会士等外籍专家讲座和授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2月,学校建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国家猪肉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农业农村部传统特色肉制品加工技术科研试验基地、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现代生物育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杂交小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棉麦分子生态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8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2月,河南科技学院先后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4565项,获科技成果奖1889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特别是2013年学校主持培育的“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矮抗58选育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7月,学校拥有中外文馆藏总量约347万册(种),其中纸质图书185万册,纸质报刊400种,其中包含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
截至2023年7月,学校拥有电子图书162万册。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月刊,分单双号分别出版社会科学版和职业教育版。社会科学版主要刊登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德育、文学、艺术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职业教育版主要刊登职业教育理论研究、高等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与经济、农村职教、成人教育与培训、思想道德建设、职教史研究、比较职教、职业指导、课程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文章。是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河南省一级期刊。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主要刊登农学、植保、食品、园艺、畜牧、兽医、机械、电子、通信、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方面未曾发表过的论文。是河南省高校优秀自然科学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河南科技学院校徽中心图案似展开页面的书卷,象征着学校是知识的殿堂;似展翅高飞的雄鹰,象征着培养的学生插上知识的翅膀;似一片片绿叶,象征着学校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多条抽象色带象征着学校是一所农、工、教育、管、文、理、经、法、艺术等多种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院校。
河南科技学院校旗旗面为红色横向长方形。旗面正中是黄色中文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
精神文化
“崇德”,就是崇尚和发扬完美的道德品性,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它体现了学校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
“尚能”,即重视“能”,是学校办学特色,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体现,意为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全面提高。
知行合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努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深刻地反映了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时代精神。
“自强”,出自《易经·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天道刚健,周而复始,运行永不停息。君子应效法天道,自强不息。
“求是”:“求”追求、探究;“是”,真也。最早出于《汉书·河间献王传》,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
“创新”,义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是现代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严”:即严谨,意为严密谨慎。做人要谦虚谨慎,严肃认真,做事要严密周到。修身,意为修养身心,修身养性,以提高自己的品德。语出《礼记·大学》“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勤”,勤劳、天道酬勤。“治学”,就是修治学问、做学问。
“勤学”:学习要踏实勤奋,明确目的,端正态度,要珍惜时间,这样才会拥有广博的知识基础。这是为学的第一阶段。
“善思”: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时,要对所学加以怀疑,善于独立思考,深入细致考察分析。这是为学的第二阶段。
“明辨”:要明辨是非,明白事理,能够抓住事物的规律和奥妙所在,能够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学是越辨越明的,不辨,则“善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明辨”是为学的第三阶段。
“笃行”:就是要认真地去实践。有两个含义,其一,在品行方面,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身体力行,行为世范。其二,在是做事方面,要学以致用,增强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在运用;注重实践,不尚空谈。“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社团文化
校区情况
新乡校区
新乡校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华兰大道东段90号。截至2021年10月,新乡校区分东区、西区和新东区三个部分,西校区建有0号~4号教学楼,东校区建有5号~12号教学楼。
学校设有室内体育馆,游泳馆;室外的有排球场,乒乓球台,足球场、跑道,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学校还有四个餐厅,校园和餐厅中设有饮品商店,便利超市、水果商店。除此之外还有科院图书馆,其层高12层,内有约371万册(种)中外文藏书,其中有143万余册纸质图书,约228万种电子图书,1577种纸质报刊,48个中外文数据库。
辉县校区
辉县校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学院路中段。截至2022年7月,河南科技学院辉县校区校园占地面积570余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学校下设二级教学单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着重以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设立6个系、2个教学部、18个职能科室,现有23个专业,涉及农林牧渔、生物与化工、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文化艺术等7个专业大类。有专科在校生4570余人,教职工近15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2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人员28人。校内教育教学及基础生活设施完备,建有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实训中心、广告材料与印刷工艺实验室、园林工程设计制图室、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会计综合实训平台、计算机实训室等多个实验实训平台。
行政管理
校园环境
河南科技学院的东湖、西湖是校内的两个水系景观,不仅丰富了校园人文气息,也是同学们晨读、观景、休闲的去处。同时,图书馆被誉为“全国最美的50座高校图书馆”之一,是全国唯一双体十二层图书馆,一座馆藏资源丰富、管理理念先进、现代化的大学图书馆。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河南科技学院简介.河南科技学院.
现任领导.河南科技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22:0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