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
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
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是河南省为打好全面振兴河南本科教育攻坚战制定的建设方案。河南提出全省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行业特色鲜明、优势特色学科明显的特色骨干大学,争创行业或国内一流大学,打造河南省本科高等教育的第二方阵。
高校名单
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是河南省本科高等教育的第二方阵,立项建设名单分别是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
高校简介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建高校,学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学校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经历河南高等学堂、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农科、河南大学农学院等办学阶段,1952年独立建制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
学校拥有21个学院和许昌校区,85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111计划”。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原国立河南大学前身)理科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历经河南第二师范学院等阶段,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
学校设有25个学院(部),88个本科专业。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28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学校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学校1952年创建于北京,1956年迁至洛阳,1958年升格为洛阳工学院。2002年,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科技大学。
学校设有31个学院,设有100个本科专业,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4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专业研究生授权类别,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28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学校源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历经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焦作工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学。
学校拥有全省普通高校唯一A类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 拥有80个本科专业、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22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4个,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国家粮食局共建高校,学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以第二单位入选国家首批“ 2011计划”,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卓越工程师计划”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6年,1960年搬迁郑州创建郑州粮食学院,2004年与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工业大学。
学校拥有22个学院, 72个本科专业,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2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特色骨干高校之一,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高校。1983年河南省创建河南财经学院,2010年河南财经学院与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校有66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财政学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0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水利部共建高校,学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学校1958年在北京成立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后迁至河北省更名为河北水利水电学院,1978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990年迁至河南省,2013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校有65个本科专业,包括10个国家级、省级卓越计划建设专业,15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7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14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学校前身是1955年的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1958年河南省创建河南中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河南中医药大学。
学校有32个本科专业,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
郑州轻工业大学
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高校,学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77年,时名郑州轻工业学院,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
学校现有74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2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建设目标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等要求,立项9所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通过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推动若干所高校进入国内一流行列,一批学科进入国内一流行列或前列,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交流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大幅提升,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持续增强,对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
到2023年,争取3所左右高校建成行业领先的特色高水平大学,5个左右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建设高校发展定位和目标更加明确,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更加紧密,服务关键特色行业的学科体系与专业体系基本形成,办学整体水平显著提升,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到2035年,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跻身国内同类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全省高等教育基本形成规模适度、层次完善、结构合理、质量较高、适应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支撑服务体系,核心竞争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成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
建设任务
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要在特色学科、一流专业和课程、公共教学科研平台、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与培育、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加强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完善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步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培养行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视基础学科专业持续稳定发展,增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快速响应需求能力,加强应用学科专业与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对接联动,重点布局支撑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智能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现代交通、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学科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部分专业、专业群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积极参加国际实质等效专业认证、国内权威专业认证,强化专业内涵,提升专业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支持行业骨干企业深度参与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环节,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持基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教学平台建设,探索网络开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创业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
(二)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聚焦国家在河南布局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和区域重要战略部署,特别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和最新科技前沿,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增强工程”,对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黄河生态保护等,优化整合、精准培育,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着力培育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创新团队,产出一批有特色、高水平、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建立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和创新模式,着力建设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和产业科教联盟,增强创新中心集聚人才、牵引产业升级能力。
(三)着力强化社会服务能力。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建立高校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机制,大幅提升高校对行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科技创新的贡献率。实施“高质量发展精准服务行动”,瞄准产业、行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集中开展技术攻关,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显著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着力支持众创空间等以技术孵化、转化、服务为主要功能的专业化机构,促进高校学科专业、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推进合作育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大力推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培育建设一批新型高端智库,支持高校智库联盟建设,打造高端智库品牌,提升资政建言水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
(四)着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强、整体水平高、潜心教书育人、师德师风优良的教师队伍。依托“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省“百人计划”、“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岗位制度”、“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项目,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造就杰出学术人才和创新骨干人才。采取有效措施柔性引进一批海内外高级人才和知名学者,采取灵活方式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或学术交流活动。完善编制及岗位管理制度,突出一线教学需求,建立健全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加大教师教学岗位激励力度,推动一线教师普遍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效果。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学术造诣和专业水平高、指导能力强、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大力培育优秀青年骨干,培育追求卓越的学术文化和有利于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术环境,为有潜质的中青年教师提供稳定的基本科研业务支持,为卓越人才队伍凝神聚力、潜心治学提供保障。
(五)着力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多种方式引进、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国际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稳步推进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境外办学,创办一批国际、国内联合科研平台。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经常性举办国际高层次学术会议,专家学者经常性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主题报告。持续扩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规模,深入实施国家留学基金委河南地方合作项目及创新人才国际化合作培养项目,派遣拔尖中青年教师到世界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学习、交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和中外人文交流项目,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快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加强孔子学院(课堂)内涵建设。加强优秀学生对外交流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扩大国(境)外留学生招生规模,进一步完善国际学生招收、培养、管理、服务的制度体系,不断优化生源结构,吸引优秀学生来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持续提升国(境)外留学生培养层次和水平。
(六)着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立足办学传统和现实定位,积极推进文化传播,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大力研究、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研究黄河文化、中原文化,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推动黄河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打造独特的大学文化阵地和大学文化品牌,使以中原文化为特色的大学文化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产生重大影响。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5 19:36
目录
概述
高校名单
高校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