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林镇,隶属于广东省
惠州市惠城区,地处
惠城区西南部,东与
陈江街道交界,南接
惠阳区镇隆镇,西与
东莞市谢岗镇相邻,北依
潼湖镇, 行政区域面积4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沥林镇户籍人口为23790人。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称欣乐乡,属惠阳县镇隆地。
1961年6月,从镇隆公社分出,成立沥林公社。
1983年12月,改为沥林区公所。
1987年4月,改为沥林镇。
2003年7月,划归惠城区管辖。
2010年3月,划归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沥林镇辖新镇1个居民委员会,泮沥、君子营、埔仔、埔心、企岭、迭石龙、沥林、罗村、英光山陂10个行政村。
截至2021年10月,沥林镇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新镇社区、企岭村、迭石龙村、君子营村、泮沥村、埔仔村、埔心村、沥林村、罗村村、英光村、山陂村;镇人民政府驻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仲恺八路北3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沥林镇地处
惠城区西南部,东与
陈江街道交界,南接
惠阳区镇隆镇,西与
东莞市谢岗镇相邻,北依
潼湖镇, 行政区域面积4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沥林镇地势东南部高、西北部低。地貌以丘陵、平原为主。境内最高峰位于梁帽山,海拔432米。
水文
沥林镇境内河道主要有埔仔河、泮沥河、石鼓河,均属小河流,流入潼湖。
自然资源
2011年,沥林镇耕地面积1000亩,林地面积319905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沥林镇辖区总人口5.7万人。2011年,沥林镇人口出生率12.8‰,人口死亡率4.77‰,人口自然增长率8.03‰。
截至2019年末,沥林镇户籍人口为2379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沥林镇财政总收入1.6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00万元,比上年增长48.7%。全镇税收收入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国税0.79亿元。
2019年,沥林镇有工业企业69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6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1个。
2021年,沥林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17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0.32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0.6亿元,同比增长45.39%;实现税收总收入8.68亿元,同比增长47.27%;其中区级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35.48%。
农业
2011年,沥林镇农业总产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7.8%。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花生等。水果主要品种有荔枝、龙眼、香蕉。鱼塘养殖面积4725亩,产量2499吨;渔业总产值2200万元。
工业
1980年,沥林镇引进沥林毛织厂首家外资企业。2011年末,沥林镇有工业园区5个,企业230家。其中,外资企业130家。初步形成以运动器材、小家电、五金塑胶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
商贸
截至2011年末,沥林镇有较大型购物商场2家;农贸市场3个;酒店2家。个体工商户1560多家。社会商品销售总额6.3亿元,比上年增长6%;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7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进出口总额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
金融业
2011年末,沥林镇有3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各项贷款余额1.2亿元,比上年减少20.7%。
邮电业
2011年,沥林镇邮政业务收入212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500万元。
交通运输
沥林镇境内有京九铁路广梅汕线过境,境内长2.5千米。潮莞高速公路、粤湘高速公路(博深段)过境,其中潮莞高速公路境内长8.6千米,双向6车道,设沥林泮沥出口;粵湘高速公路境内长75千米,双向6车道,设沥林罗村出口。7省道(惠樟公路)、204县道贯穿全镇。2011年末,沥林镇道路总长2.8万米,已开通公交汽车线路3条,运营总里程28千米,公交运营车辆20辆。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沥林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971人,专任教师75人;小学7所,在校生2047人,专任教师166人;初中1所,在校生1180人,专任教师76人;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6所。
科学技术
截至2011年末,沥林镇有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5个,各类科技人才246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982人,经营管理人才650人,技能人才830人,农村实用人才110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沥林镇有文化艺术团体3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80平方米,藏书12000册。2008年起一年一度的“烹鹅美食大赛暨沥林镇自行车文化节”,成为广东省首个以自行车为主题的文化节。
截至2011年末,沥林镇有体育场地85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2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沥林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个,其中一级甲等医院1所。专业卫生人员98人。其中执业医师16人,执业助理医师12人,注册护士37人。2011年,沥林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11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沥林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户,人数25人,支出3.4万元;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5人次,资助费3750元;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35人次,救助费2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31户,人数699人,支出52.6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人,供养费2.2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0人,供养费25.6万元;农村医疗救助86人次;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99人次,资助费10.5万元;农村临时救济165人次,临时救济费8.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3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5.2万元。2011年末,沥林镇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万人,参加新农村医疗保险16300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87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73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0.9万人。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沥林镇有邮政网点3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43.7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37.6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1万件,征订报纸6.2万份、期刊3500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45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000,固定电话用户1.2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95%;移动电话用户1.6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83%;互联网端口总数2.5万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1万个,宽带接入用户0.8万户。
截至2011年末,沥林镇有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能力2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污水治理工程1项,污水处理厂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2万吨,工业废水处理率25%。
截至2011年末,沥林镇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2座,2011年,沥林镇售电量累计完成2.8亿千瓦时。
截至2011年末,沥林镇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2座,2011年,沥林镇售电量累计完成2.8亿千瓦时。
截至2011年末,沥林镇有公园1个,公园面积0.012平方千米;园林绿地面积1.25平方千米。其中,公共绿地0.25平方千米,绿化覆盖率16%,人均绿地2.1平方米。
历史文化
沥林镇得名始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当时区境的东南面有一条沥流过,沥边长满林木,故称沥林。
沥林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舞狮、舞麒麟等。
沥林镇村民一直流传着古法制作山猪叶粄的技艺,沥林人爱吃山猪叶粄的习俗源远流长。相传以前
客家人生活较为艰苦,每年四、五月份,山猪叶最为茂盛、清香,勤劳的沥林人便用它做成一道美食。
沥林镇罗村的谢氏先祖是从广东
南雄珠玑巷迁到东莞,后从东莞迁至沥林的罗村定居,算起来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由于当地的地形似箩筐,故取名叫罗(同音“箩”)村。罗村位于沥林西南部,是潼湖湿地的一部分。为避免被潼湖水淹,罗村的建筑整体以大“井字形”套“井字形”的架势逐步高建,状若龟形。“龟”能浮水,古人希望罗村少受暴雨天潼湖水淹的祸害。罗村的古村建筑为梳式布局形式的
广府建筑,多是清代建筑物,呈扇面状分布,古围村内现有纵道13条,横巷20条,民宅约800间。